神鸦难觅雨燕何寻

神鸦难觅雨燕何寻

北京的雨燕

先农坛位于北京中轴线南段西侧,与天坛东西分列,遥相呼应,天坛祭天,农坛祀农,这两个坛是南城地区著名的古迹。从两坛的占地规模和所处位置就可以看出,民以食为天,在封建社会,农事的地位是极为突出的。每年农历二月二,民间习俗叫做龙抬头,这一天,明清两代历朝皇帝及文武百官就会来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皇帝还要亲耕藉田。先农坛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基本上与天坛同时建成。祭天祀农,是皇家祭祀活动里的重头戏,旧时,有这样一首童谣描述了皇帝在先农坛祭祀耕田的情景:“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神鸦难觅雨燕何寻

先农坛

民国时期先农坛已经颓圮不堪,上个世纪初,其中的一部分被辟为城南公园,1936年,又辟出一块地,兴办北平公共体育场。旧时的北京城有九坛八庙之说,九坛里,又以五个坛最重要,先农坛在北京的天、地、日、月、农五坛中位列第三,可惜的是,它并不似其他几个坛那般保护的相对完好,1949年以后,陆续有一些单位迁入先农坛,至今依旧有先农坛体育场、中国医科院药物研究所、北京育才学校以及其他一些单位占据使用着,这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里边的格局犹如三国鼎立,其间夹杂着一些其它小的势力。我的中学六年时间是在北京育才学校度过的,这所建立在古建筑群里的美丽校园,承载了我青葱岁月的全部记忆。

当年育才学校的占地面积很大,今天一些大学校园的规模都难与之媲美。学校北门在今天的南纬路,南门在护城河边上的滨河路,东至先农坛体育场,西邻陶然亭,我在这里读书时已近文革中后期,社会逐渐趋于稳定,虽然没有系统地学到什么知识,好歹也算上了几年学。当年,我们早晨上学的时候,如果是刚到位于南纬路的学校大门口,听到十分钟预备铃响起来,就得紧跑几步,否则,就有可能迟到,似乎别的中小学校是没有上课的预备铃提醒师生的。学校南侧竟然有自己的农田和果园,农田种植的基本上是一些大田作物,果园里则有不少苹果、桃子、核桃等果木,每到秋天,核桃成熟了,挂在树上的青皮核桃会在手上留下难以去除的颜色,此时,每当上课之前,老师都会检查那些调皮孩子的双手,看看是不是去偷摘核桃,谁手上如果是有褐色痕迹,肯定受罚。校园里红墙绿瓦的古建筑很多,基本上变成了教室或其他用途,原来的先农坛俱服殿被辟为图书馆,虽然因为动乱,图书馆已经不开放,扒着窗户望去,里面宽敞的阅览室仍然是那般充满书卷气。

神鸦难觅雨燕何寻

太岁殿是今天的北京古建博物馆,当年是学校的大礼堂,上千人在里面集会也不显壅塞。校园里松柏森森,古意盎然,数百年的大树随处可见,学校里有一个别处少见的景观,每天早晨上学时,黑压压一群群乌鸦飞出巢穴,不知道哪里去觅食,晚间放学时,这些乌鸦倦鸟归林,形同乌云滚滚而来,还有一些乌鸦并不远去,只是在校园里巡睃徘徊,聒噪得很,从树下檐前经过,乌鸦和燕子的排泄物经常从天而降,会淋一头粪便,天“屎”路上,提心吊胆。此外,春夏两季的雨燕低回于林间校舍之间,也是十分令人回忆的美好景致。虽然小孩子都顽皮,但是当年的我们,却没有一个人去招惹欺负这些与人共处的小生灵。


神鸦难觅雨燕何寻

乌鸦群

旧时北京城里有一景,那就是乌鸦多,遮天蔽日,蔚为壮观。《清稗类钞》说:“太庙多鸦,每晨出城求食,薄暮始返,结阵如云,不下万千,都人呼为寒鸦。”除了太庙,天坛、先农坛等古建筑群都是乌鸦的聚集地,每年春夏秋三季,到处是乌鸦们留下的灰白色粪便痕迹,颇为恼人。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神鸦正是这些栖息在寺庙宫殿的乌鸦们,长期以来,庙堂里的乌鸦被尊为神鸦,缘自它们在寺庙里啄食祭品,被人们认为带有佛性,故有如此称谓。满清时期,乌鸦是被保护的鸟类,因为皇太极曾经在负伤时被乌鸦掩护而得救。数百年间,北京城是乌鸦的一片乐土。但是,最近这些年,乌鸦减少了,不再像几十年前的呜呜泱泱。


除了乌鸦之外,北京城内,还有一种鸟儿更加难觅芳踪,这就是北京雨燕,北京人把它称之为楼燕,1870年,英国人温斯候第一次采集到这种燕子的标本,并命名之。几十年前,甚至十几年前,人们还可以在清晨和黄昏,特别是阴天和下雨之前,在前门箭楼和故宫三大殿前的空场上不时见到飞速掠过的楼燕在捕食飞虫。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雨燕消失了,美妙的景色真的成为了旧时王谢堂前燕。

神鸦难觅雨燕何寻

1962年,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寂静的春天》,这部著作呼吁人类关爱地球,保护环境,抨击了滥用农药化肥的害处。该书的第八章“再也听不到鸟儿的歌声”描述了触目惊心的情形:“如今,美国越来越多的地方已经没有鸟儿回来报春;以往的清晨能听到鸟儿美妙的歌声,如今变得异常安静。鸟儿的歌声突然消失,它们为我们的世界增添的色彩和美丽突然消失,一切都来得如此迅速,令人难以察觉。一些没有受到影响的社区居民还没有发现异样。”五十多年过去了,一切并未改变,而且在进一步恶化,因为人类活动的加剧,全世界每天有七十五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三个物种消失在地球上。

时至今日,人类依旧在一遍遍为逝去的美好唱着挽歌,同时,继续在一次次地毁灭着越来越珍稀的美好。神鸦难觅,雨燕何寻,又何止如此。我们儿时熟悉的听取蛙声一片,轻罗小扇扑流萤、螽斯秋鸣、野蜂飞舞的迷人景色,现在,不知在哪里还能找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