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淡季,要懂得適度調整產品布局和結構

很多經銷商在銷售淡季一般都採取“以靜制動”策略,即儘量減少人員出差,以節省開支;每到月底,銷售人員通過爭取一些營銷政策等方式向關係較鐵的客戶進行壓貨。市場運作基本上靠自然銷售,處於半停滯的“休眠”狀態。但實際上,在銷售淡季,如果經銷商能夠逆向思維,不按常理出牌,積極調整優化,主動出擊,即使是淡季,市場仍然大有文章可做。

銷售淡季,要懂得適度調整產品佈局和結構

銷售淡季,是梳理和整合區域內產品的最佳時機。

因為淡季銷售相對平穩和舒緩,因此在這個時候,適度調整產品佈局和結構,對市場銷量不會帶來太大的影響。

在銷售淡季,大多廠商都採取保守戰略,這個時候推廣新產品,往往社會競爭比較少,也相對容易切入和融勢,造勢。同時,新產品推出後,會給經銷商新的感覺,新的動力,最終給市場帶來新的增長點,讓整體銷量上升。並且在銷售淡季利用新產品上市的大好時機,優勝劣汰,替換老產品,這樣新老產品能夠有一個很好的過渡和銜接。

產品調整後,終端鋪貨才是關鍵

價格是新品鋪貨的主導因素之一,經銷商要按月保證基本費用,掌握核心終端,對不同規模的終端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同時要把握核心二批商,因為新品鋪貨的前期,想要迅速實現動銷比較困難,這時候,渠道搭建,宣傳造勢,消費者培育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依靠有較大實力的二批商來鋪貨,為其設定合理的利潤空間,能夠使他們在推廣上更有積極性,實現經銷商與二批商雙贏。

銷售淡季,要懂得適度調整產品佈局和結構

積極的拓展、拓寬渠道是必不可少的

新品推出後,如果想在銷售淡季有較好的市場表現,積極的拓展、拓寬渠道是必不可少的。在銷售淡季,競爭對手都相對保守,對於經銷商來說,這恰恰是開發渠道、擴大網絡的好機會。通過渠道拓寬,讓產品進入更多的渠道銷售,增加產品與消費者接觸的機會,讓產品潛移默化的進入目標消費群體的心智,從而增加銷售量。

淡與不淡,只是相對而言,在市場銷量整體下降的情況下,只要肯動腦筋,做到淡季不淡,銷量增長是很有可能的,關鍵是要善於反向思維,敢於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