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十大金融人物揭曉

2017年度十大金融人物榜單

周小川:中國央行行長

劉士餘:證監會主席

郭樹清:中國銀監會主席

易會滿:工商銀行董事長

田國立: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

陳四清:中國銀行董事長

謝永林:平安銀行董事長

洪崎:民生銀行董事長

田惠宇:招商銀行黨委書記兼行長

陶以平:興業銀行行長

周小川:功勳卓著的大國行長

他是首位博士行長,受教於百年清華;他英語流利,在國際舞臺應對自如;他興趣多元,精通音樂劇和羽毛球。風趣幽默,善於溝通的周小川成功顛覆了外界對中國官員無聊刻板的印象。2017年,是周小川執掌中國央行的第十五個年頭,肩挑時代重擔,他無懼風浪,牢牢把握住中國經濟平穩向前的巨大風帆;歷經滄海桑田,他心繫家國,徐徐鋪展開中國金融系統變革的壯麗畫卷。

胸懷大略,運籌帷幄。“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作為首位“三連任”的央行行長,周小川兼備學術才能與政治智慧。在理論上,周小川信奉和倡行“系統性的體制轉變”,認為中國金融應該進行系統性變革,不應囿於一個部門、一個方面的視野;他還提出了“池子論”,可以通過不同資金“池子”自身“閘門”的開閉及相互流通來調節資金餘缺,緩解資金短缺或熱錢衝擊帶來的問題。在實踐中,周小川推進了外匯體制的變革,放開經常項目管制,適度放鬆資本項目管制;參與並主導了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上市工作;堅定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實現了人民幣加入SDR;推動以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為標誌的金融開放,加速了利率和匯率市場化的進程。謀定而動,與時俱進,始終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緊密結合,周小川以雄才大略,從體制和機制層面為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不辭辛勞,敢於擔當。在就職央行之前,周小川就大刀闊斧地變“審批制”為“核准制”、引進國際會計準則、出臺“退市令”、對操縱股價的違規行為進行嚴厲處罰,使中國的證券市場前進了一大步。從2005年實施匯改以來,他高屋建瓴地把控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人民幣對於美元的升值已經為中國新時代所實施的“引進來,走出去”戰略鋪就了堅實貨幣之路。2017年10月19日,周小川在介紹如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時表示比“灰犀牛”更可怕的是“明斯基時刻”,中國要重點防止“明斯基時刻”出現所引發的劇烈調整。未來金融監管改革工作“必須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道路阻且長,任重而道遠,十五年來周小川以熱情澎湃之心,靜水深流之態,堅定隱忍之姿,帶領中國央行,為中國經濟保駕護航,使得通脹保持在較低水平,增長維持在合理區間,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金融基本面持續穩定。物華苒苒,風雲激盪,面對市場的變幻與挑戰,周小川敢於擔當,堅持推進各項改革,同時積極與市場溝通,為全球市場解讀中國經濟動能、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中國最有能力的技術官僚”,英國《金融時報》曾這樣來描述周小川。

心繫家國,成績斐然。一腔熱血勤珍重,天翻地覆慨而慷。在周小川任職的十五年裡,中國的金融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基本金融制度逐步健全,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制度已與國際接軌,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下,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股市、債市、衍生品以及各類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等“四梁八柱”已搭建完成,且市場容量位列世界前茅;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業逐步實現雙向開放,不僅做到了“引進來”而且實現了“走出去”,本土銀行業的各類比較指標都位於世界前列;提倡金融業應該服務實體經濟,避免資本過度“脫實入虛”,據央行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前11個月,實體經濟通過企業債券淨融資和境內股票融資額達到11461億元,直接融資比例近年來大幅提升。心繫家國與百姓,一枝一葉總關情,十五載風雨春秋,周小川帶領中國央行趟過靜謐湖泊、衝過激流險灘,交上了令人民滿意的答卷。

在已經到來的2018年之際,年近古稀的周小川仍不忘初心,未有懈怠,不斷探索構建“雙支柱”調控框架,推動金融去槓桿,努力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防止“明斯基時刻”出現所引發的劇烈調整。身處時代洪流,他敢做改革大潮的弄潮兒;揹負家國使命,他勇挑經世濟民的重擔。歷史和人民終將會銘記,這位“超期服役”、功勳卓著的大國行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