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国家为什么决定建设六盘水煤炭基地?

六盘水煤炭基地位于贵州省西部,是西南地区主要的煤炭基地,包括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

1964年国家为什么决定建设六盘水煤炭基地?

1964年,国家开始三线建设时,六盘水煤炭基地成为三线建设的重点,是为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配套建设的煤炭供应地,而且还供应江南地区缺煤省份的工业用煤,以减轻北煤南运的压力。六盘水地区煤炭储量达150亿吨,占贵州省煤炭总储量的三分之一,其中90%可用于炼焦。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开发六盘水地区煤炭资源一直很重视,在煤田勘探、煤矿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964年国家为什么决定建设六盘水煤炭基地?

1964年,国家作出三线建设的决策,决定大规模开发六盘水地区的煤炭资源。8月,煤炭工业部成立了内地建设领导小组。9月中旬,煤炭工业部决定从全国各地成建制地抽调建设队伍到贵州支援建设。1965年1月,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在六枝成立,六盘水煤炭基地建设正式拉开帷幕。同年,从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四川、山东、安徽、江苏、山西、甘肃、河北、河南、江西、湖南等省市及贵州抽调近10万人的建设队伍到达六盘水地区,同时还调集了50万吨各类建设物资。下半年,在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思想的指导下,首先在六枝矿区开始建设,并按期完成六枝煤矿、地宗分厂、六枝至地宗的轻便铁路、六枝车站至地宗分厂的大铁路和隧道工程。与此同时,开始水城矿区的建设。

1964年国家为什么决定建设六盘水煤炭基地?

1966年,六盘水煤炭基地建设掀起高潮。开工建设的有月亮田、老屋基、土城等矿区,总规模达到年产880多万吨。此外,还展开了选煤厂、机修厂、矿区铁路和公路、通信设施以及采石场、砂砖厂、总仓库和部分生活福利设施的建设。一年内,在同一个新区同时建设这么多项目,这么大规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没有过的。六盘水煤炭基地的建设是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三个矿区都处在人烟稀少的高原山区。在建设过程中,广大干部、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发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前三年工程进度很快。1967年以后,六盘水煤炭基地的建设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生产建设一度陷于瘫痪状态。到1978年,六盘水煤炭基地初具规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六盘水煤炭基地建设进入收尾阶段。经过几年的努力,建成了年产120万吨的盘江矿务局土城煤矿,完成了一批扩建、补建工程,同时补建了一些生活福利、文教卫生设施,使六盘水煤炭基地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