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一生:始終處於變法爭論中,既不容於新黨,又不見諒於舊黨

蘇軾(1037年—1101年),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人更愛稱其為蘇東坡。他是北宋時期的大文學家,也是我國曆史上少見的有多方面建樹的大文豪。

蘇軾的詩歌與黃庭堅並稱“蘇黃”,開有宋一代詩風;他的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成為開創詞壇豪放風格作品的先導;他的散文又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重要的作家。此外他還擅長書法、繪畫,在我國的書法繪畫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蘇軾的一生:始終處於變法爭論中,既不容於新黨,又不見諒於舊黨

蘇軾全面的文才代表了北宋文學的最高成就,堪稱是北宋文學的一代宗師,可是他一生的仕途卻經歷坎坷,始終處於激烈的變法爭論中。

蘇軾入仕時,北宋王朝已經建立了一百多年,其政治腐敗,積貧積弱之勢已成,對外無力抵禦遼、西夏的侵擾,內部則是國庫空虛,各種社會矛盾尖銳突出,封建統治搖搖欲墜。

在這種形勢下,以王安石為代表的改革家主張實行“變法”以革除弊政,挽救宋王朝的統治。並於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發起了“熙寧變法”,也稱“王安石變法”。

蘇軾的一生:始終處於變法爭論中,既不容於新黨,又不見諒於舊黨

王安石的變法是有進步意義的,但由於他的新法損害了大官僚大地主階級的既得利益,因此遭到以司馬光為首的守舊勢力的強烈反對,展開了變法和反變法的政治鬥爭。

剛剛入仕的蘇軾也不由自主地捲入了這場鬥爭的激流中。蘇軾也是主張革新政治,在改革問題上他同王安石並無本質的分歧。蘇軾早就看到當時社會“有兼併之族而賦甚輕,有貧弱之家而不免於重役,以至於破敗漂流”的形勢,因而提出了“豐財”、“強兵”、“擇吏”等改革目標。這些,都表明了蘇軾屬於變法派。

但是,蘇軾當時不在京城任職,而是在基層鍛鍊,他耳聞目睹了新法的執行情況,尤其是“青苗法”在執行中嚴重走樣,損害了老百姓的利益。他認為新法過急、過烈,因而又與王安石產生了分歧和鬥爭。

蘇軾的一生:始終處於變法爭論中,既不容於新黨,又不見諒於舊黨

蘇軾的革新主張同王安石的新法相比,又具有溫和的改良色彩,在激進的變法派看來,他又屬於保守一派。宋神宗時期,朝廷關於變法的鬥爭隨著時間的推移,變法派和保守派的鬥爭漸漸演變成了黨爭。

早期變法派得勢時,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dǎn)陷害蘇軾,他們摘錄了一些蘇軾的詩句,認為是“譏諷文學”、“愚弄朝廷”,不僅把蘇軾逮捕入獄,而且牽連了很多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蘇軾在獄中待了103天,可謂是吃盡了苦頭。

後來宋哲宗即位,高太后臨朝聽政,保守派的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宰相,以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又被打壓,新法也盡廢。

蘇軾的一生:始終處於變法爭論中,既不容於新黨,又不見諒於舊黨

由於蘇軾對自己曾在地方上任職時行之有效的革新除弊方法進行辯護,他又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於是又遭誣告陷害。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因而又被打擊貶出京城。

到宋哲宗親政後,保守派又下臺,紹聖元年(1094年),宋哲宗起用章惇為宰相,章惇與蘇軾年輕時本是好友,章惇上臺後,因自己曾經遭到反對派的攻擊、貶謫,因此章惇在實行已變了質的新法同時,又大肆對反對派進行了瘋狂報復。

由於蘇軾曾經明確反對新法的過激,他又被章惇視作是保守派而連續遭到打擊迫害。直接把蘇軾貶至惠州(今廣東惠州)。

蘇軾的一生:始終處於變法爭論中,既不容於新黨,又不見諒於舊黨

蘇軾的一生早已習慣了被貶謫的日子,無論怎樣惡劣的環境,他都能保持“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樂觀心態。他在惠州曾作詩“為報詩人春睡足,道人輕打五更種。”

章惇得知蘇軾被貶謫的日子居然還能過的如此悠閒自在,觸動了敏感神經,馬上又把已61歲的蘇軾再度貶至茫茫海外的昌化(今海南昌江)。在宋朝,把官吏放逐至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章惇真是把人給做絕了。

然而,世事難料,元符三年(1100年),年僅23歲的宋哲宗早逝,宋徽宗繼位,革新派又一次失勢,章惇被貶至嶺南雷州(今廣東雷州)。宋徽宗並頒行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次年,蘇軾在北歸途中,行至常州(今江蘇常州)時逝世,享年六十五歲。

本文參考文獻:《中國歷史名人傳》、《帝國的臉譜-北宋官場眾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