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转!夏季小心“夺命蜱虫”:一家三人被蜱虫咬伤,两人丧命!

夏天到了,也到了蜱虫盛行的季节,家住江苏盱眙铁山寺附近的宋先生(化姓)一家可谓是祸不单行,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岳母和小舅子先后被蜱虫咬伤后不治身亡。

据悉,宋先生一家住在江苏盱眙铁山寺附近,蜱虫引发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也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等地的山区、丘陵和森林地带的农村地区,而发病的人群也主要是经常在户外劳动或热衷野外运动的人。

速转!夏季小心“夺命蜱虫”:一家三人被蜱虫咬伤,两人丧命!

5月20日,宋先生的小舅子因为被蜱虫咬伤后不治身亡,6月7日,宋先生的老岳母也因同样的病症去世,6月9日宋先生在将老岳母骨灰送至山里下葬时,自觉被蜱虫咬了一口,“当时就觉得手臂痒痒的,皮肤表面被咬了一个红疹子。”

为什么小小的蜱虫咬伤后有这么大的危害?

原来,蜱虫体内有一种可怕的病毒,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也称新型布尼亚病毒),这种病毒可以通过蜱虫叮咬而传播给人,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高发季如何预防蜱虫咬伤?

周文三副主任指出:“蜱虫咬伤的多发于5-11月,其中5—7月为主要高峰期,9月份为次高峰期,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

原因是蜱虫在这个季节范围里会大量生长、繁殖并在野外环境中活动。

如何预防蜱虫叮咬?

首先,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爬上;针织衣物表面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粘附。

此外,每天的旅游活动结束后,旅游者还要仔细检查他们的身体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发现蜱后立即清除。

必需在野外作业或露营时,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可用杀虫剂浸泡,如氯菊酯、含DEET的驱避剂等。

蜱虫病可“人传人”,家属应小心照料值得指出的是,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尿液、粪便、唾液中检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密切接触患者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导致感染。

家人特别是陪护的家属要注意自我保护,接触患者时注意带防护设施,避免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或呕吐物等,因为,除了蜱虫叮咬可以感染病毒发病以外,正常人也可以通过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呕吐物而感染

被蜱虫咬伤后不要硬拽,有症状应及时就诊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

烫蜱虫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

速转!夏季小心“夺命蜱虫”:一家三人被蜱虫咬伤,两人丧命!

发现蜱虫时,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然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虫,尤其是蜱虫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消毒。

周文三副主任特别提醒:如果有蜱虫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应该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