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高中生「花錢買論文」是招生漏洞,更是多元評價缺失

虹野:高中生“花錢買論文”是招生漏洞,更是多元評價缺失

文/虹野

2018年高考剛剛落下帷幕,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試又擂響戰鼓。自主招生推出至今,不時有媒體曝光高校自主招生中存在的個別腐敗和造假現象,教育部也三令五申,要求高校進一步嚴格自主招生資格審查和考核。然而,有媒體調查發現,部分培訓機構表面打著“高考規劃、諮詢服務”的旗號,背地裡卻明目張膽聲稱“花錢可買論文搞獎項”,承諾“初審包過”,讓原本“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好政策,淪為部分培訓機構謀取利益的工具。

虹野:高中生“花錢買論文”是招生漏洞,更是多元評價缺失

論文產業大家並不陌生,在教師職稱評審中甚是囂張。隨著高校教師職稱條件越來越高,非核心期刊“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如今自主招生制度漏洞給了“普通期刊”一條新的致富路。在單一的唯論文的教師職稱評定中,旺盛的需求使得“論文產業”蒸蒸日上,高校在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替代“唯論文”的方式對教師學術水平進行評價的時候,對使用科研經費購買論文版面亦睜隻眼閉隻眼,甚至在對高校唯論文的評價下,不少高校為使用科研經費報銷版面費大開綠燈。

在我們努力的去思考淨化“培訓市場”、斬斷黑色論文產業鏈的時候,殊不知,這一切都是單一的評價指標造就的大量需求使然。

虹野:高中生“花錢買論文”是招生漏洞,更是多元評價缺失

儘管自主招生已經十幾年了,但是其招生的方式與高考並無太大的區別,唯分數論、唯智商論在招生評價中一直佔據主導地位。儘管招生形式從過去的聯考、筆試,逐漸過渡到了面試和社會評價,但是以智力為唯一的評價手段並沒有太大的改變。所以在引進社會評價的時候大都傾向於學科競賽以及學術論文。

無論是高考招生還是自主招生都沒有按照教育目標所提的“德智體美勞”進行多元評價,對於高考來說有招生效率的需求,唯分數論可以使得招生變得簡單有效率,而對於自主招生來說則更需要招生質量而非是招生效率,完全有時間組織招生委員會在對學生面試的時候對學生的學術水平、道德水平等其他因素進行評價。在招生專家們認真招生的情況下,任何資歷造假的行為都很容易被辨識出來而給學生的誠信、道德等維度帶來“滅頂之災”。

虹野:高中生“花錢買論文”是招生漏洞,更是多元評價缺失

只要自主招生學校落實多元評價,資歷造假很容易被發現。更何況,高考造假已經入刑,讓造假行為當造假行為在招生過程中受到應該有的懲罰的時候,不需要淨化“黑色論文產業鏈”其自然因為沒有需求而自然消亡了。

自主招生是高校自治權最重要的一環,高校需珍惜,努力在招生方法和手段上進行改進,實行多元評價提高招生水平的同時,亦可消除各種資歷造假黑色產業鏈。

虹野 中華教育改進社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