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如你所願,這次你沒那麼多粉絲

有時候,一些熱門的電影,我沒有寫,一來是因為時間問題,二來因為這些內容,已經有N多文章了,我想沒必要再去重複一遍。

但今天,這部一定要說:《我不是藥神》。

我已不用推薦了,因為早就爆了:

正式上映才兩天,加上點映,票房已破7億。

豆瓣頂到9分(這可是國產片啊!),評價人數已超過22萬人。

《我不是藥神》:如你所願,這次你沒那麼多粉絲

這個片子,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又多少有點挑戰審查制度,通過了!

而且,它還是在國內少見的,能在口碑和票房上都讓絕大部分人接受的現實主義題材的:

良心電影。

《我不是藥神》:如你所願,這次你沒那麼多粉絲

本片一開始,就打出字幕,大意是:

本片取材於真實故事,但它已進行了電影創作再加工,而不是對於當時這起事件的還原記錄。

徐崢扮演的程勇,故事原型是當時印度代購抗癌藥物第一人陸勇。

片中的程勇,是一個保健品店的老闆;

現實中的陸勇,是一個企業老闆,但同時也是一個慢粒白血病患者;

片中的程勇,有自己的困境,而他走私從印度代購抗癌藥物,一開始是為了賺錢;

現實中的陸勇,是自己服用了這款印度藥物一段時間後,發現有效,就在患者群裡面分享,而他做的並不是賺錢,只是幫患者購藥而已。

《我不是藥神》:如你所願,這次你沒那麼多粉絲

這起事件的起因是:

當時瑞士諾華製藥公司生產了一種藥物格列衛(即片中的格列寧),對於慢粒白血病患者是有療效的。

今天國家已經把格列衛已經納入了醫保範圍,很多患者都已經能夠吃得起了。

但在當時,格列衛還沒被納入醫保的時候,一盒藥20000多人民幣,這款藥又要持續地吃。

在國內的收入水平來說,患者們每年光吃這藥,就花費無數。

《我不是藥神》中,有一個老太太說道:

吃這個藥,我把房吃沒了,家被我吃垮了。

《我不是藥神》:如你所願,這次你沒那麼多粉絲

偶然情況下,當時的陸勇發現,印度有格列衛的仿製藥,療效相同,價格卻便宜很多,一盒幾千塊錢。

但當時,這款仿製藥在國內並沒有被允許上市售賣。

由此,才有了後面這些通過其它不正規途徑購入藥物的事情。

《我不是藥神》:如你所願,這次你沒那麼多粉絲

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群患者聚集在製藥廠的中國代表處門口,高舉牌子,集體抗議製藥廠定價黑心。

但實際上,製藥廠黑心嗎?

這件事要分兩頭說了。

當時在國內,格列衛的售價確實是高於世界其它國家的。

這其中,應該還有著其它因素,這個就不兜進去了,反正,格列衛當時在世界上的售價都貴。

《我不是藥神》:如你所願,這次你沒那麼多粉絲

但我們再從另一頭來看這個問題:

即使一盒可投放市場的藥,製造成本不高。

但這些藥,其實已經是第二顆藥了。

這類藥的高成本,更多的是在於第一顆:

第一顆藥的研發,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物力,時間,而且,還要冒著極大的研發失敗的風險。

據調研資料顯示:

歐美國家成功研發一種新藥,平均需要26億美元,耗時10-15年,而成功率僅有9.6%。

再加上有的藥,針對的是那種發病率極低的疾病,但這些患者又真正需要的話,那成本又要更高了。

所以,這些藥的定價高,其實是有道理的,絕對地說製藥廠“黑心”有失偏頗。

《我不是藥神》:如你所願,這次你沒那麼多粉絲

不過,矛盾卻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

藥太貴,患者吃不起。

而印度那邊通過仿製這些藥,患者吃得起。

偏偏那些印度仿製藥在當時在國內是不允許售賣的。

那麼,患者咋辦?

站在患者的角度來想,要不是沒轍了,誰會去買仿製藥?

這就是《我不是藥神》中,一個即矛盾,又遊走在灰色邊緣的痛點。

而人性的善與惡,就在這個事件的天平中,不斷搖擺。

《我不是藥神》:如你所願,這次你沒那麼多粉絲

在這個天平中,善與惡,它並無絕對。

不同的境地下,它是會不斷切換的。

拿徐崢扮演的程勇來說(再次提醒,程勇的故事,是再加工創作,切勿和原型陸勇劃上等號)。

一開始的程勇,潦倒落魄,離婚,上有患病老父,下有小孩要照顧。

自己開的保健品店,面臨著無法交租,被房東鎖門的境地。

在此基礎上,他遇上了慢性白血病患者呂受益(王傳君),對方請他去印度代購(走私)一批仿製藥回來。

《我不是藥神》:如你所願,這次你沒那麼多粉絲

善的一面是,程勇想要承擔起做父親,做兒子的責任,卻無錢施展。

惡的一面是,他答應去代購這些藥的出發點,是為了賺錢,賺患者錢。

而且,他的理由也很充分:

我冒了多大風險扛回來的藥啊,而且,我賺的多又怎樣,賣的價格還是比正版的便宜了N倍。

《我不是藥神》:如你所願,這次你沒那麼多粉絲

當您逐漸把這個片子看下去,您會發現,這種善惡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

就如前半部,程勇要解散團隊,是考慮到不想被撈進去,讓孩子和老父沒有依靠,但他不幹了,其他的患者怎麼辦?

這個節點上,如何能單純地用好與壞來形容?

《我不是藥神》:如你所願,這次你沒那麼多粉絲

後面也同樣,程勇因為同伴吃不起藥而死這件事被觸動後,他再次賣藥。

這時候,他甚至貼上自己的錢去做這件事,您說他善吧?

可之前要不是因為他不幹這事了,或許同伴還能活著,那他又算不算惡?

進一步推想,如果不是因為當時賣藥賺了這樣一筆錢,他辦企業賺錢,他又如何能做到後面幫助患者的事?

善與惡,就此在天平中搖擺,時不時,還撞到一起,無法完全徹底地分清楚。

《我不是藥神》:如你所願,這次你沒那麼多粉絲

這樣的情節設定,以及角色,在片中比比皆是地出現。

不僅僅是個人,甚至是群體,也依然如此。

警察在搜捕市面上賣假藥的這群人,就面臨著法大於情的矛盾處境。

於法,要抓,即使知道這些印度藥只是沒被批准售賣,但不是假藥的情況下。

但患者一句“您敢保證您這一輩子就不生病嗎”,直接就把警察的心給堵住了。

《我不是藥神》:如你所願,這次你沒那麼多粉絲

這完全是一道很矛盾的題目。

在影片設定的時間中:

要活命,就只能違法(在現實中,實際上陸勇案最後也沒有被判違法,最多就是違規);

不違法吧,命活不下去。

而且,這是一群弱勢群體,你讓他們怎麼辦?

《我不是藥神》:如你所願,這次你沒那麼多粉絲

劇情方面還有相關分析,我依然不願意講太多了。

一來是因為最近你們也已經被刷屏了,二來則因為後面還會有更多朋友去看本片。

反正嘛,這個題材是沉重的。

但導演文牧野卻是找到了一個極佳的平衡點:

即將商業化的包裝方式,和沉重的現實題材相結合。

內中,有著幽默喜劇的諷刺橋段,又有著能打到人心裡的創作思考。

這樣一部電影,不高冷,卻也不媚俗。

《我不是藥神》:如你所願,這次你沒那麼多粉絲

我還是不願意說“中國電影像這樣就有救了”這類的定論。

畢竟,偶然一部現象級電影,並無法代表整個中國電影產業。

至少在這個階段,對於我這樣一箇中國影迷來說,也就希望這樣的中國電影能多來幾部就好了。

這樣的電影,它本身就是有需求的。

按徐崢的話來說就是(大意):

關於“山爭哥哥”是怎麼火起來的,我不知道。但我和這部電影需要的不是粉絲,我們需要的是觀眾。

這一次,你有很多觀眾。

《我不是藥神》:如你所願,這次你沒那麼多粉絲

這些觀眾,不僅看到了這部電影,也看到了這個患者群體。

進一步,他們也看到了電影背後的原型陸勇。

那是一個說了這樣幾句話的陸勇:

我沒有想過賺錢,這些都是救命錢,不能賺;

“藥俠”是媒體給的稱號,說好聽一點這是社會給予的認同,這個稱號存在巨大壓力,想一想,上千人把生的希望寄託在一個人身上的感覺。

我只是一個白血病患者。

我不是英雄,我不是商人。

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如你所願,這次你沒那麼多粉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