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拋開退票事件不談,我們看這個電影看的是什麼?

要說在五一檔話題最多的電影,應該是非《後來的我們》莫屬了,先是票房預售逆天,之後又是出現了集體退票事件,現在連《後來的我們》裡的三觀在一些影評家裡都有問題了,一時間爭議不斷。其實,吵得越兇,越是對電影本身票房的幫助,越是吵,很多人出於好奇一定會去影院裡一探究竟。

《後來的我們》拋開退票事件不談,我們看這個電影看的是什麼?

拋去這些電影之外的話題,來聊一聊電影本身的內容問題,或許會有意思的多。

電影的大致內容很簡單,一對懷揣著北京夢的青年男女在火車上相遇,相識,相愛,一起在北京拼搏奮鬥十年,這期間經歷了悲歡離合,十年之後又在飛機上相遇,命運的齒輪又開始轉動。

《後來的我們》拋開退票事件不談,我們看這個電影看的是什麼?

其實很簡單,相信很多青年都有這樣的經歷,在某一天毫無徵兆的遇見了一個人,從此開始了只有兩個人知道的故事。只不過,大家沒有電影中的男女主角那麼倔強,可以在步入社會之後還愛恨糾葛十年之久,大家都是早早地認命,聽從家裡的安排,把自己的下半生交給一個還算說的來的人,結婚生子,讓父母安享晚年。

《後來的我們》拋開退票事件不談,我們看這個電影看的是什麼?

偶爾在寂靜的夜晚,你的身邊躺著自己的另一半,那個人的身影會掀起腦中的點點回憶。被問到怎麼啦的時候,也是一句“沒事兒”輕描淡寫的帶過。也許是真的沒事兒,也許還是有些不甘心,但總歸是不會去做什麼了。

在觀影結束之後,有的觀眾表示感同身受,潸然淚下;有的觀眾則表示太生硬了,沒有同感。

《後來的我們》拋開退票事件不談,我們看這個電影看的是什麼?

人本來就是有區別的,北漂的青年那麼多,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不同的北京。賣光盤的地下通道,鼎好電腦城,北京的地下室和隔斷房,捨不得打車,老家的辣椒醬等等這些電影裡的場景和事物,對於一些人來說確實是苦澀的回憶,也許正是這些苦澀的日常,打敗了自己的愛情。當然還有一些人習以為常或者是壓根就沒吃過這些苦,感同身受引發共鳴就不可能了。

劉若英對愛情的理解大概在《後來》這首歌展現的淋漓盡致,因為種種原因錯過了一個人,怎麼也找不回來了。

《後來的我們》拋開退票事件不談,我們看這個電影看的是什麼?

周冬雨跟田壯壯的表演無可挑剔,井柏然的演技也有著長足的進步。故事情節有些生硬,畢竟劉若英還是第一次做導演,不能要求太多。至於三觀,那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