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中國經濟結構變化正在加速,信用狀況反映多項優勢

穆迪:中國經濟結構變化正在加速,信用狀況反映多項優勢

7月5日,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表示,中國 (A1/穩定) 的信用狀況反映了多項優勢,包括龐大的經濟規模及高增長率 (意味著其吸收衝擊的能力極強)、龐大的國內儲蓄以及充裕的外匯儲備。

但是,中國政府面臨的主要信用挑戰在於能否實現多項目標,包括經濟強勁增長、金融和實體經濟去槓桿、改善資本配置以及維持金融穩定。

降風險舉措將需謹慎實施,以避免潛在的系統性風險。

上述結論摘自穆迪最新發表的報告《中國政府-A1/穩定:年度信用分析》(Government of China – A1 stable: Annual credit analysis)”。該報告從4個方面對主權政府信用進行分析:經濟實力 “極高 (-)” 、體制實力“中等(+)”、財政實力 “極高 (-)”、對突發事件風險的敏感性 “中等 (-)”。

該報告是向投資者提供的年度更新,而並非評級行動。

中國 “極高 (-)” 的經濟實力評估反映了經濟規模和增長,抵消因素是中國繼續面臨的重大結構性挑戰 (包括某些行業產能過剩) 以及整體經濟領域的高槓杆。

但是, 中國經濟結構變化正在加速,經濟活動越發集中於增長潛力更大的較高附加值行業,如汽車和電子設備製造。

中國“中等(+)”的體制實力反映出中國政府在抑制槓桿上升、維持穩健增長以及保持經濟金融穩定方面面臨的挑戰。

中國“極高(-)”的財政實力計入了政府較強的債務負擔能力、龐大的國內儲蓄以及在政府債務負擔逐漸上升、或有負債規模龐大的情況下對外部融資依然較低的依賴性。

此外,該評估還考慮了很大一部分國企的槓桿率已經趨穩的因素,

最後,中國對突發事件風險的敏感性評估為“中等(-)”,受到穆迪對銀行業風險評估的推動。

政府支持經濟增長和主要借款人的能力是穩定中國銀行體系的重要因素。穆迪預計,政府對大銀行仍將提供強有力支持,反映出維持公眾信心和系統穩定性的政策目標。

但是,在存款保險制度實施之後,政府對中小銀行的支持將更有選擇性。

中國A1評級的展望為穩定,反映出穆迪認為政府對經濟重要領域、金融系統及跨境金融流動的控制在短期內提供了維持經濟、金融和社會穩定的空間。

尤其是,在經濟增長一直獲新債務支持的情況下,中國基本封閉的資本賬戶幫助緩解了政府去槓桿舉措帶來的金融動盪風險。

如有跡象表明結構性改革有效控制了槓桿率上升,而並未增加銀行業和影子銀行的風險,則可能對中國的信用質量具有正面影響。

與之相反,如果槓桿率上升速度超過穆迪當前預期,並且資本配置嚴重不當,在中期內影響經濟增長,則可能會產生負面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財政壓力和蔓延風險可能會上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