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在大學更傾向於哪個專業?

根據Frost & Sullivan的報告,中國現在有超過1.8億人患有精神疾病,這相當於每8個人中就有1個是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治療市場,規模預計可達136億。每8個人中就有1個是精神疾病患者,而作為人口密度很大的高校,自然首當其衝。

精神病患者在大學更傾向於哪個專業?

芳華劇照:主人公精神失常

全國第二屆高校衛生保健研討會的資料表明:精神疾病已構成對高校學生正常學習和生活的嚴重威脅 , 精神疾病呈逐漸上升趨勢 ,已取代傳染病成為造成學生休學的主要原因 。但各高校對患有精神病的學生在管理方面還存在著不足,體現就早期診斷、學籍管理、康復檔案管理、防止人身意外事故、畢業就業等問題上。

精神病患者更可能喜歡的專業

近年來,關於高校精神疾病的相關問題也稱為研究熱點。發表在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精神病患者更有可能主修商業和經濟學。這支持了商界人士傾向於冷酷無情和自我主義的觀點。另一方面,有意研究心理學的人最不可能有精神病態特徵。

該結果來自對400多名丹麥學生的調查。研究者對他們進行了性格測試,並提供了他們未來學術選擇的信息。

所有的信息都是在他們開始學習之前收集的,所以商業和經濟課程不太可能把原本健康的他們變成精神病患者。結果顯示,那些打算學習商業和經濟學的人在性格特徵的“暗黑三人格(Dark Triad)”中得分更高。

暗黑三人格

暗黑三人格理論將人格的陰暗特質分為三類:自戀、精神病態、馬基雅維利主義。

精神病患者在大學更傾向於哪個專業?

自戀(Narcissism)

典型的特徵是:以自我為中心、誇大其詞、渴望讚美。他們通常喜歡展示自己良好和積極向上的一面,希望得到他人的讚美和認可來滿足自己愛慕虛榮的心理並提升優越感。

精神病態(Psychopathy)

典型的特徵是:情緒衝動、自控力差、攻擊性強。他們通常很難約束自己的行為,容易表達自己的憤怒,並對他人進行言語和身體上的攻擊。

馬基雅維利主義(Machiavellianism)

典型的特徵是:以利己為原則、渴望權利、喜好操縱。他們通常會使用一些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即便會損害他人的利益,在這個過程中會修飾自己的形象和言語。

三者關係

顯然,作為獨立的人格特質,馬基雅維利主義、自戀和精神病態具有各自特徵和結構,似乎難以混為一談。然而,三者的行為特徵也具有某些共性。

(1)馬基雅維利主義與自戀的差異表現在馬基雅維利主義者行為低調、收斂、講求實用,自戀者更願意自我炫耀、展示優越性。自戀與馬基雅維利主義和精神病態的差異在於自戀者更需要來自社會的認可,因此很少表現出反社會行為;

(2)馬基雅維利主義與精神病態擁有較多共同因素,冷酷無情、麻木不仁、無視傳統道德是他們共同的標籤。兩者之間的差異主要在於精神病態者更容易表現出社會適應不良和病態行為,而這種現象卻很少出現在馬基雅維利主義者身上;

(3)自戀與精神病態的共性在於兩者都與攻擊性和衝動性相關, 然而自戀者和精神病態者的攻擊性和衝動性的來源顯然並不一樣。有研究發現自戀者的攻擊性來自他人對自我的威脅,而精神病態者的攻擊性是對外界挑釁的反應。

研究者說

該研究的作者得出結論,在企業界,有更多的人具有操控、無情和自私的行為,這一點可以通過越來越多的關於企業精神病患者的累積研究來證明。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這部分是由於經濟學、商業和法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直接觸到的某類特定人群——強調理性和自我利益的傳統的“經濟人”——造成的。

進入商界對精神病患者有利,作者寫道,“對個體權力、地位和金錢的渴望可能會引導他們走向經濟,商業和法律教育等領域,因為這些教育為企業界的職業生涯鋪平了道路,企業界通常會獎勵自尊,服務行為,並提供一個環境,在這個環境中,“黑暗”性格的人可以利用自己的特質取得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