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县职教中心教育脱贫工作纪实

新西部教育网咸阳讯(雷岗 通讯员 赵阿梅)“一棵果树,要结出硕果,需要农民的悉心呵护;一头奶牛,要产出优质牛奶,需要饲养员的精心饲养;一名花季少年,茕茕孑立,要顶立门户,路又在何方呢?……”这是旬邑县职教中心校长王小龙扶贫路上的一段思绪。

旬邑县职教中心教育脱贫工作纪实

教育帮扶 先人后己

新学年,旬邑县职教中心按照“精准帮扶,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对17级新生进行全面细致地摸底排查,共识别新增建档立卡贫困学生87名。对于离县城最远的底庙镇的贫困学生,王校长考虑到赴底庙帮扶乘车难、路程长、弯道多等诸多困难,主动将这几名学生划归自己帮扶,为该校教育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树立了标杆,温润了教职工的心田。

旬邑县职教中心教育脱贫工作纪实

结对帮扶 精准助学

九月的旬邑瓜果飘香,正是农忙时节。为不影响帮扶学生家长的务农时间,22日中午,王校长趁学生家长回家吃饭的空隙,前往17级计算机(2)班学生王珂家中进行帮扶工作。

一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王珂的家门口,却吃了闭门羹。王珂家大门紧锁,透过门缝看去,院中杂草丛生,似无人居住。经多方打听,找到了王珂的四叔,得知王珂是个苦命的孩子,十岁时父母离异,父亲又常年在外打工,甚少回家。王珂平时性格孤僻,不愿与人往来。小时候,看到别的孩子在父母怀中撒娇就暗自抹眼泪。每当村里人开玩笑说爸爸不要他时,他就大发脾气,甚至与其拳脚相向。现在,与他形影不离的是父亲买给他的那部手机,吃饭、睡觉都拿着,生怕错过父亲的电话……”

旬邑县职教中心教育脱贫工作纪实

从王珂家出来,王校长表情凝重,久久难以释怀。新学年招生时一位颤颤巍巍、衣衫褴褛的家长的话又回响在耳际,“咱职教中心给娃免学费、住宿费叫娃上学,我也高兴,但娃少爹无娘,在学校吃不起饭……”王珂也只是该校172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中的一个。

少年强,则家富国强。为使学校教育扶贫落到实处,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相传,回到学校的王校长,多次与贫困学生聊天,了解他们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多次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商讨扶贫助学的良策,也号召所有帮扶教师多层面了解学生,实行“一生一策”的精准帮扶制度,真正帮其成才,助其家庭“摘帽”。

旬邑县职教中心教育脱贫工作纪实

双节来临 情系学生

国庆假与中秋假来临之际,王校长心里惦念着贫困学生,又一次驱车来到王珂家,受到他四叔的热情接待。他说:“娃性格开朗了好多,回家还主动告诉我自己在学校报了个摄影兴趣班……”。临走时,王珂四叔连忙为王校长装了一塑料袋核桃,表达谢意,被王校长婉言谢绝了,但这更坚定了他教育扶贫的信念。

旬邑县职教中心教育脱贫工作纪实

多措并举 扶贫助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旬邑县职教中心多措并举,扶贫助学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受到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一致好评。

该校扎实开展“一对一”师生结对帮扶活动。一方面帮扶教师深入家庭,以聊天、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家长解读中职资助政策,反馈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情况,商讨家校共育策略等。另一方面帮扶教师深入班级,以亦师亦友的身份帮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生活计划,并随时关注其各方面的动态,力争第一时间为其答疑解惑、排忧解难。对有自力更生意愿的学生设立勤工俭学岗位,让学生在不耽误学业的同时,自食其力,解决困扰家长的生活费问题;对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设立奖励基金,以激励他们勤勉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在常规教学班外特开设教育精准扶贫励志班,邀请专家、校级领导或优秀毕业生以报告会形式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放下包袱,树立信心,健康成长;以开设兴趣班的形式,对其进行一专多能培训,保证其有一技之长。同时,该校多方联动,争取为贫困学子提供良好的深造机会或就业岗位,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扶贫助学,温润心田。在王校长的带领下,旬邑县职教中心的扶贫助学活动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利器,温润学生心田,助其早日“摘帽”,奔上致富的康庄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