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中央聯繫專家?

谁是中央联系专家?

中央聯繫專家研修的學員走在紅軍“挑糧小道”上。(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於2018年7月5日《南方週末》)

1996年以來, 中央組織部建立了四千多人的中央聯繫專家名單,其中重點聯繫專家九百多名。

成為“中央聯繫專家”十餘年來,李容柏每年都會收到中組部寄去的新年慰問信,以及中國郵政的紀念郵票。

紅軍服、挑糧小道、專家研討會。提起三個月前的井岡山之行,李校堃依然印象深刻:“這麼多專家能聚集在一起,暢談我們國家各個領域的發展變化,是很難得的。”

2018年6月22日晚上,這位國家基因工程藥物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向南方週末記者回憶了3月12日開班的“中央聯繫專家國情研修班”,為期8天。

顧名思義,“中央聯繫專家”,即在各專業領域取得突出貢獻,能與中央取得直接聯繫、建言獻策的專家學者。李校堃就是這樣一位“中央直接聯繫的高級專家”,他致力於生長因子類基因工程藥物的研發及應用領域長達26年,目前擔任溫州醫科大學校長。

自1996年以來,按照“掌握名單、建立聯繫、發揮作用、做好服務”的要求,中央組織部建立了包括李校堃在內的四千多人中央聯繫專家名單,其中重點聯繫專家九百多名。

這些專家是如何遴選的?如何聯繫他們?他們怎樣發揮作用?就這些問題,南方週末記者近期採訪了多位“中央聯繫專家”。

“黨管人才怎麼管”

2018年2月中旬的某一天,李校堃接到中組部的電話。邀請他3月份到井岡山幹部學院,參加“中央聯繫專家國情研修班”學習。

“我這才知道自己成了中央聯繫專家”。李校堃此前已經是浙江省的特級專家,2014年入選中組部“萬人計劃”第一批教學名師。

“萬人計劃”又稱“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是面向國內高層次人才的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萬人計劃”首批評出的101名教學名師中,醫藥衛生領域有7人入選,其中藥學領域僅有2人,李校堃就佔有一席之地。

這以後,中組部就一直和他保持聯繫。

在李校堃這次被確定為“中央聯繫專家”之前,2017年3月,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黨委聯繫服務專家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要求中組部在各地各部門推薦基礎上,遴選建立代中央聯繫專家名單。

《意見》提出,要開展專家國情研修活動,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奉獻精神等教育培訓。

對高級專家進行國情教育,近年已成常態。典型的是,從2012年開始,中組部已經連續對新當選的“兩院”院士進行國情教育。

2018年3月12日,李校堃等76名中央聯繫專家開始了在井岡山的學習。第一天上午,他們前往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祭奠,向烈士敬獻了花圈。隨後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科研工作也應甘當綠葉、不計名利。”中科院光電研究院院長助理袁洪,得知在井岡山犧牲的5萬多名烈士,只有15744人留有名字時,發出了感慨。

3月12日下午,中組部人才局副局長牛偉宏給專家們講了第一堂課,題目是《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人才思想,加快建設人才強國》。

在毛澤東的舊居茅坪八角樓,專家們聆聽袁文才、王佐的後代講述了他們的故事,此二人曾為井岡山根據地創建作出貢獻。

重走“挑糧小道”是專家們研修期間最特別的一項體驗課。1928年底,在毛澤東、朱德帶領下,紅軍肩挑背馱,將三十多萬斤糧食運上井岡山,“挑糧小道”由此得名。

3月16日一早,專家們身著紅軍服,領間繫上紅色標識帶,走在前面的專家扛上紅旗,沿著黃洋界下面的“挑糧小道”走了3.1公里,那是當年紅軍從寧岡挑糧上山路線的一部分。

連續兩晚舉辦的學員講壇,是專家們“論道”的好機會。李校堃向其他人介紹了一種即將投入臨床實驗的新藥,以及可能對糖尿病患者帶來的改變,並分享了他對“學科發展與地方高校發展創新模式”的思考。

“黨管人才怎麼管”是專家們普遍關注的話題,他們對此各抒己見。

李校堃認為應當放開對科技人員的束縛,讓高校科研成果得以轉化應用,“現在很多高校科技人才因為公職身份,在實現科研成果的變現方面受到諸多限制。”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教授徐闖,針對“創新人才機制,發揮專家作用”,提出的第一點建議就是加強專家人才的話語權,他提出了一些具體實施辦法,如成立專家諮詢委員會,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提供政策建議和參考。在這一點上,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副院長張立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

包鋼總工室首席專家智建國則指出人才工作中“不平衡”的問題,他說現在有些待遇政策,包括招聘、申請課題等等,對大學和研究單位,特別是海外專家或者海歸專家的傾斜力度大一些。“要更好地統籌兼顧海外人才和本土人才。”

“聯繫了(專家)不一定能服務好。”徐闖建議建立黨組織聯繫服務專家的考核制度。

為期8天的研修班學習中,紅歌教學顯得格外有井岡山特色。《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十送紅軍》等歌曲對唱,豐富了課餘生活。

首要條件是政治態度端正

此次到井岡山幹部學院研修,並非是中央聯繫專家第一次聚集在一起接受國情教育。

早在2013年,中組部就在浦東干部學院舉辦了兩院院士和中央聯繫專家第一期研修班,南開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逄錦聚是那期學員。他們聽了9場講座,內容包括“深入貫徹十八大精神加快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十八大後的經濟體制改革”等。

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指導的中國人才網披露,中央聯繫專家制度的倡導者是胡錦濤。1995年11月,時任政治局常委胡錦濤在接見專家理論研究班學員時提出,“中央組織部要直接聯繫幾百名,甚至上千名專家。”胡錦濤當時身兼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黨校校長,分管組織人事工作。

第二年起,中組部就建立了中央聯繫的專家名單,代中央聯繫各類專家2003人。

中組部為此又專門建立了一個專家信息庫,制定了專家重要情況報告制度,他們的工作變動、職務調整、獲得重要獎勵及身體健康等情況,所在單位及其主管部門都要及時報告。

“中央聯繫專家”制度實行7年後,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了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人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黨管人才”的原則,也就在這一年,中央成立了人才工作協調小組,中組部成立了人才工作局。

次年,中組部決定對專家信息進行更新,並根據有關條件增補一批高級專家。

根據中組部2004年下發的通知,推薦中央聯繫專家的首要條件就是政治態度端正、學風正派。

此外必須要具備十二項資格中的某一項,具體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兩院”院士、國務院學科召集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等。

各省委組織部隨後相繼發佈了推薦通知。以吉林省為例,省委組織部將通知發給了各市州黨委組織部、省直各部門人事(幹部)處,以及部分省屬國有重要骨幹企業和部分省屬事業單位黨委。

各推薦單位將被推薦人的材料報給吉林省委組織部之後,組織部再組成考察組,對推薦人選的成果、貢獻、經濟和社會效益以及思想政治表現等情況,進行考察與核實。經過徵求專業學會、行業協會的意見,再邀請省內知名院士、專家成立評審委員會評審後,最後確定了擬向中央推薦的人選。

經過此番對專家名單進行調整和補充,2005年中央聯繫專家總人數達到4400多人,比上一次翻了一番。

廣西作物遺傳改良生物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副主任李容柏,就是那一次成為中央聯繫專家的。李榮柏是恢復高考後的首屆大學生,1978年考進華南農業大學,此後又留學印度,獲得印度潘特農業科技大學博士學位。

2004年,廣西接到通知要推薦中央聯繫專家時,正是自治區高端科技專業人才匱乏之時。而1999年已成為“紐約科學院”會員和國際“水稻遺傳合作”會員的李容柏,當時已經是國家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我也就順理成章地被推薦上了。”李容柏對南方週末記者回憶道。

中共十八大召開之後,再次強調“中央聯繫專家”的重要性。2017年3月,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黨委聯繫服務專家工作的意見》後,當年7月4日,中組部在北京召開了一次貫徹落實《意見》的座談會,部署黨委聯繫服務專家的工作,並第二次下達了增補中央聯繫專家的相關文件。

谁是中央联系专家?

2016年1月26日下午,杭州,浙江省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舉行第十八次“浙江政協·民生論壇”,圍繞“發展浙江省中醫藥產業”這個主題展開討論。21位政協委員暢所欲言,建言獻策,提出了應重視發揮縣級中醫院的作用、開發“浙八味”中藥生產等一批建議。圖為省政協委員、中央聯繫專家李校堃在發言。(東方IC/圖)

副省長是“直接聯繫人”

2018年年初,甘肅省天水星火機床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維謙接到了副省長餘建的電話:“我現在是你的直接聯繫人了,要找時間去看看你。”餘建是2018年1月由四川省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跨省升任甘肅省副省長,兼任公安廳長。

李維謙是2008年進入“中央直接掌握聯繫的高級專家”之列的,此後,每一輪省領導班子換屆後不久,都會有一位副省長親自給他打電話,告訴他自己成了李維謙的“直接聯繫人”,“有什麼建議意見可以隨時溝通。”

這一做法也是中央所強調的,2017年中辦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黨委聯繫服務專家工作的意見》,就要求各級黨委“分層分類確定聯繫服務專家對象”、“領導班子成員要結合工作分工明確聯繫服務對象”。

李維謙覺得直接聯繫人中,甘肅省原主管工商的副省長郝遠是“最盡職盡責的一個”,他們是華中科技大學校友。郝遠當直接聯繫人期間,兩人基本一年能見面兩次。每次見面都會談甘肅省的科技發展戰略與舉措,李維謙給郝遠提過很多建議,反覆強調的一條是要吸引人才。

作為中央聯繫專家,李維謙主要通過參與科研調查、成果驗收等來履職。他擔任過兩次國家大型工程項目的驗收工作組組長,一次是2004年,一次是2016年,那兩次重大突破性成果驗收,都是他主攻的機床領域。

2018年6月25日,李維謙從甘肅到北京參加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時,工信部相關領導約他進行了一次會談。“但當面座談的機會並不多。”李維謙說。他倒是經常能收到科技部和工信部的來函,就某一個重大科研項目的立項,或就學術爭議的評判徵詢他的意見建議。

對李維謙來說,“中央聯繫專家更多是一個榮譽。”他現在每個月都能收到國務院特殊津貼的補助,而這是在他成為中央聯繫專家之前就有的。

至於中央聯繫專家的待遇,去年中辦發佈的《意見》中也有提及,明確規定要定期組織體檢、休假、療養。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覺得這是“讓專家多了一份保障”。有多重專家身份的李校堃,之前每年也會接到省裡多次電話,提醒他去體檢。

專家們休假地點中,曝光率最高的要數北戴河。2001年中國首次把人才問題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後,專家夏季赴北戴河休假已成慣例。2013年,中央曾邀請李維謙以“中央聯繫專家”身份到北戴河休假,他因工作原因未能前往。

新春聯誼會,曾一度是中組部維繫“中央聯繫專家”的保留項目。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之前,中組部每年都會組織院士、中央聯繫專家等,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新春聯誼會,人數一般在1500-2000人之間。

2013年1月14日下午,千餘名專家參加的新春聯誼會上,時任中組部部長趙樂際致辭,專家還和文藝工作者同臺共唱《我的中國夢》。不過2013年以後,公開報道中,沒再見到這類消息。

成為“中央聯繫專家”十餘年來,一直沒有變化的是,李容柏每年都會收到中組部寄去的新年慰問信,以及中國郵政的紀念郵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