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数据来了!武汉与目前五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差距在哪?

2012年5月18日至20日,时任总理温家宝到湖北考察,明确表示大力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是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肇始。武汉有望成为继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之后的第六个国家中心城市。把武汉建设成国家中心城市,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武汉经济快速增长,经济规模快速扩张,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引领水平、辐射能力、集散功能方面,武汉已具备国家中心城市的实力。与五个国家中心城市比较,既有差距,也有优势,要紧紧抓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机遇,把武汉做强、做大,率先实现中部崛起。

武汉与五个国家中心城市的比较

最全数据来了!武汉与目前五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差距在哪?


一、引领水平方面

从人口规模看,2012年,五个国家中心城市常住人口达到10083.02万人,超过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5%。其中,重庆2945万人,上海2380.43万人,北京2069.30万人,都超过了2000万人,天津1413.15万人,广州1275.14万人,武汉1012万人,都超过了1000万人。全国城市中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只有8个城市,另外两个城市是成都和深圳。

从城镇化率看,城镇化水平是体现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2012年,五个国家中心城市城镇化率除重庆外,都超过了70%。上海89%,北京86.2%,天津81.55%,重庆56.98%,武汉79.23%。国际上一般将城镇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城镇化率在30%以下为初级阶段,30%-70%为中级阶段,70%以上为高级阶段。

从地区生产总值看,2012年,五个国家中心城市GDP都超过万亿元,总量达到75797.74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为14.6%。其中,规模最大的上海超过2万亿元,达到20101.33亿元,是武汉的2.5倍,在全国城市中排首位。北京17801.02亿元,是武汉的2.2倍,在全国城市中排第二位。广州13551.21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第三位。天津12885.18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第五位。规模最小的重庆11459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第七位,也是武汉的1.4倍。武汉8003.82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第九位。从人均GDP看,2012年,武汉人均GDP79482元,低于天津93110元,上海85000元,北京81091元,高于重庆的39083元。从发展速度看,武汉的发展势头很猛,潜力较大。2008年至2012年五年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低于天津增长16.1%,重庆增长15.3%,高于广州增长11.7%,北京增长9.0%,上海增长8.7%。

从财政收入水平看,2012年,北京、上海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3000亿元,分别为3314.90亿元和3743.70亿元,重庆1705.10亿元,天津1760亿元,广州1102.25亿元,武汉828.58亿元。虽然武汉财政收入规模远远落后于五个城市,但财政收入的质量占优。2012年,武汉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最高,达到80.5%,广州的76.1%,上海的76%,北京75.4%,天津70%左右,重庆50%左右。

从城乡居民收入看,2012年,上海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达到40188元,广州38054元,北京36469元,天津29626元,重庆22968元,武汉27061元,仅高于重庆。五个国家中心城市除重庆外,农民人均纯收入都突破了万元,上海最高为17401元,广州17017元,北京16476元,天津13571元,重庆7383元,武汉也突破了万元,为11190元,高于重庆。

二、辐射能力方面

从城市定位看,2005年1月27日国务院批复北京市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2006年3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天津市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2009年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到2020年上海市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2009年1月26日《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颁布,努力把重庆市建设为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一大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长江上游航运中心,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之一。2008年12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将广州的发展定位为建成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小时城市圈的核心。2010年3月12日国务院批复武汉为我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在五个中心城市中,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天津是北方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广州是珠三角地区的中心,重庆是长江上游的中心,都是全国重要的区域中心和经济增长极。

从产业结构看,五个国家中心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为“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且第三产业比重都超过了60%,标志着三个城市进入了服务经济发展阶段。2012年,北京三次产业结构为0.8:22.8:76.4,与2008年相比,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1个百分点。上海为0.6:39.4:60.0,与2008年相比,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4个百分点。广州为1.6:34.8:63.6,与2008年相比,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4.6个百分点。天津、重庆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且第二产业比重都超过了50%,2012年天津为1.3:51.7:47.0;与2008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0.8个百分点。重庆为8.2:53.9:37.9,与2008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8.9个百分点。武汉自1998年到2011年均为“三、二、一”产业结构,近几年,武汉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工业快速增长,2012年,第二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三产业,为3.8:48.3:47.9,与2008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10.8个百分点。表明武汉和天津、重庆都处于工业化加速期,但武汉的工业化率低天津3.4个百分点,低重庆5.6个百分点,工业化的任务还很艰巨。

从交通运输看,2012年,重庆货运量超过10亿吨,达到11.01亿吨,上海货运量接近10亿吨,为9.44亿吨,北京2.86亿吨,广州7.60亿吨,天津4.77亿吨,武汉4.39亿吨。重庆、北京客运量超过10亿人次,分别为15.78亿人次和14.90亿人次,广州7.61亿人次,天津2.85亿人次,武汉2.75亿人次。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7.36亿吨,天津4.77亿吨,广州4.51亿吨,重庆1.25亿吨,武汉0.76亿吨。上海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共起降航班59.67万架次,进出港旅客7870.84万人次。北京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人次,在首都机场起降航班的航空公司有94家,每天起降1500多个航班,通航点达236个,居全国机场首位。广州白云机场旅客运送量4831万人次,起降航班架次达37.3万架次。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814万人次,正班航线77条,其中国内63条,国际10条,港澳台4条,通航城市63个,其中国内49个,国际10个,港澳台4个。重庆江北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205万人次,位列“两千万级”机场行列,航班起飞19.5万架次,通航城市已经突破100个,国际(地区)客运航线15条。武汉航空旅客吞吐量1398万人次,民用航线203条,其中国内184条,国际19条,通航城市(地区)76个,通航国家(地区)9个。

从对外贸易看,2012年,上海、北京进出口总额超过了4000亿美元,分别为4367.58亿美元和4079.16亿美元。广州、天津超过了千亿美元,分别为1171.31亿美元和1156.23亿美元。重庆532.04亿美元,武汉203.54亿美元。其中,上海出口超过2000亿美元,达到2068.07亿美元;北京、广州超过500亿美元,分别为596.50亿美元和589.12亿美元;天津483.14亿美元;重庆385.71亿美元;武汉107.48亿美元。上海、天津实际利用外资超过了150亿美元,分别为151.85亿美元和150.16亿美元,重庆105.33亿美元,北京80.42亿美元,广州45.75亿美元,武汉44.44亿美元。上海跨国公司总部达到403家,投资性公司265家,外资研发中心351家。北京跨国公司总部127家,投资性公司208家,研发机构663家。重庆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25家,广州224家,天津152家,武汉101家。在“2012年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行榜”上,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和武汉进入综合得分前十名,武汉排在第九。

三、集散功能方面

从商贸中心看。五个国家中心城市都是区域商贸中心。武汉是华中地区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商埠,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2012年,北京、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超过了7000亿元,分别为7702.82亿元和7387.32亿元。广州超过5000亿元,达到5977.27亿元,重庆3961.19亿元,天津3921.43亿元,武汉3432.43亿元。北京实现商品销售总额5.08万亿元,其中,批发业4.32万亿元。上海5.38万亿元,其中,批发业4.72万亿元。广州批发业3.18亿元。天津2.57万亿元,其中,批发业2.52万亿元。武汉1.23万亿元,其中,批发业0.87万亿元。北京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数8577家,天津4220家,广州3801家,武汉2989家,商品交易市场已发展到500多个,商业机构1万多家。在《2011年全国连锁、百货100强》中,北京14家,上海9家,重庆2家,广州3家,武汉3家,其中,中百和武商进入前20名。

从物流中心看。上海要打造国际物流中心,2012年,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2%,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7.3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252.94万标准箱,均位居世界第一;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337.96万吨,运输规模跃升世界级机场行列。外高桥保税区已基本形成了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集聚了包括美国APL、英迈、荷兰TNT、日本近铁、通运等世界知名物流企业在内的1000多家物流仓储企业。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上海物流业已经形成了多级联动机制。北京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有近千家规模以上专业物流企业,在“2010中国物流企业50强”中,有19家总部设在北京,位居前20的有9家。天津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9%。物流企业达到2万多家,其中运输企业1.5万多家,货代企业0.4万家,仓储企业及其他企业近0.1万家。60多家中外船公司挂靠天津港,与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开辟了100余条集装箱航线,集装箱吞吐量1230万标准箱,货物吞吐量4.77亿吨,为全球第五的世界大港,航空货邮吞吐量19.43万吨。重庆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9%左右,物流企业近500家,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27.04万吨,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87.10万标准箱。武汉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0%,A级物流企业近70家,其中,5A企业4家。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12.82万吨,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656.30万标准箱。

从金融中心看。上海、北京是国际金融中心,其他城市都是区域金融中心。2012年,上海各类金融单位1124家,其中,货币金融服务单位510家,资本市场服务单位139家,保险业单位347家。经营性外资金融单位208家,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210家。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63555亿元,贷款40982亿元。金融市场(不含外汇市场)交易额486.95万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各类有价证券成交金额54.75万亿元,其中,股票成交金额16.45万亿元。上海期货交易所各品种总成交金额89.2万亿元。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金额75.84万亿元。上海黄金交易所总成交金额3.53万亿元。浦东融资租赁业务创新试点有序开展,共引进融资租赁企业90家,单船单机(SPV)项目公司达64个,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企业达50家,专用账户贸易额达85亿美元。引进股权投资企业及其管理机构344家,累计达1128家。北京法人金融机构620家,居全国之首。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84837亿元,贷款43189亿元。金融市场成交额85413亿元。其中,股票交易额44993亿元。基金交易额2356亿元。年末期货公司和期货营业部79家,交易金额22.4万亿元。重庆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7家,中小型银行19家,中资区域性中小型银行27家,外资银行分行13家。证券法人机构1家,证券公司营业部112家。保险法人机构3家,保险分公司41家。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19424亿元,贷款15594亿元。天津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20294亿元,贷款18397亿元。广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30187亿元,贷款19937亿元。武汉各类金融机构398家,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29家(含外资银行8家),证券、期货业单位139家,保险公司63家。总部设在武汉的金融机构15家。在汉设立或正筹建后台服务中心的金融机构27家。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13132亿元,贷款11576亿元。

最全数据来了!武汉与目前五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差距在哪?

从科技中心看。2012年,北京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2个,占全国的4.7%。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人员31.8万人,R&D经费支出1031.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79%。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92305件和5051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52720件和20140件。签订各类技术合同5.99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额2458.5亿元。上海国家级创新型企业达到15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9家,市级创新型企业达到500家。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63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3.16%。受理专利申请量82682件,其中发明专利37139件。专利授权量51508件,其中发明专利11379件。各类技术交易合同2.8万件,合同金额588.52亿元。重庆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中心10个,国家级创新企业16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6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受理专利申请3.89万件,专利授权量2.0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426件。技术市场合同成交3578项,成交金额223.5亿元。广州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7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8人。国家级工程中心15家,其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8家。国家工程实验室9家,国家级、省级大学科技园6个。受理专利申请33421件,其中发明专利9816件。专利授权2204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036件。广州市质监系统已建成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4个,获得资质认证的实验室401家,获得管理体系认证企业6222家,产品获得3C认证企业1227家。天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个,国家级科技产业化基地2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39个。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2.7%。专利申请41500件,专利授权20003件。签订技术合同13409项,合同交易额172.11亿元。武汉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0个,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9个,国家级孵化器15家,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10个。两院院士58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12.9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2.7%。专利申请24105件,其中发明专利8071件。专利授权1369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252件。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169.69亿元。

最全数据来了!武汉与目前五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差距在哪?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比较中,虽然武汉在经济总量、产业规模、服务功能、对外开放等方面与五个国际中心城市还有较大差距,但在综合经济实力、城市化进程、城市辐射功能、城市地理条件、城市文化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和潜力,武汉建设国际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和承载力已基本形成。历史赋予了武汉发展的机遇,机遇千载难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的要求、历史的责任、时代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最全数据来了!武汉与目前五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差距在哪?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