殫精竭慮爲辦學 桃李不言自成蹊

王爾全(1889-1976 年).字安卿,甘肅靜寧縣人。祖父王源瀚,父親王曜南皆為清末進士。王爾全自幼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經史、詩文、書法皆有堅實的基礎。1914 年畢業於甘肅法政專門學校經濟系後,因看到當時政界的腐敗,不願從政,又考人甘肅省優級師範。民國時期曾任平涼師範校長(時在柳湖)。

1921年8月,王爾全應平涼師範(當時稱“甘肅省第七師範”)聘請,任教員、教導主任。1930年2月升任校長。任校長時,平涼師範剛從文廟遷到柳湖書院,校舍簡陋,圖書儀器缺少,教育體制和教學方法都很落後,學校正處於困難階段。他不氣餒,不畏縮,雄心勃勃,為振興平涼教育而四處奔走。

殫精竭慮為辦學 桃李不言自成蹊

1930年12月,王爾全與平涼中學(當時稱甘肅省立第二中學)校長賀世昌赴東南各省考察教育。返校後,積極改革,成績卓著。1933年2月,他又借平涼中學校長賀世昌、女師校長劉錦堂進省請願,爭得了平涼、固原等縣的捲菸查驗稅為學校專款。1934年6月,又同平師訓育主任辛啟明到固原、隆德、靜寧等地募捐圖書儀器費,從而改變了學校經費拮据的被動局面,修建了校舍,購 買了圖書和教學儀器,初步改善了辦學條件。後又多方爭取,擴大了校址兩千平方米,修建了體育場,並親自帶領學生 勞動,開闢了348畝的勞作農場。

1935年7月,平涼師範參加了全國職業學校及中、小學勞作成績展覽會.獲得了國民政府教育部頒發的乙種褒獎,在平師任職期間,王爾全深感隴東地區女子教育落後,乃聯合平涼熱心教育人士,倡議創辦了平涼女子師範學校,並義務為之代課。

1937年3月,王爾全辭去平師校長職務,先後任甘肅省第四區各縣義務教育視導員、華亭中學教員,兩年後應平師校長韓慨俠聘請,又回到平京師範任教育主任。在這期間, 他負責編成《甘肅省平涼師範學校 覽》一 書,為學校完善規章制度,做出了積極貢獻。

1941年,應靜寧地方人士的邀請,王爾全回鄉創辦了靜寧中學。該校以原模範小學為校址,房屋年久失修,乃因陋就簡,修補明倫堂等舊建築為教室,其餘數間房屋為師生宿舍,秋季即開學招生。後經多方交涉,將原文廟、文昌宮等幾處舊址撥給學校,擴大了校址,使學校規模初具。又請撥學校西邊大坑(舊名蕭家坪)為操場,火神廟前黌學坑為校園,申請領得了古城梁荒地作為學田。同時奔走呼籲,向社會廣為募捐,徵集小麥兒百石,建立了教師工資儲金,在抗日戰爭時期及以後物價飛漲的情況下,保證了教師的基本生活。

殫精竭慮為辦學 桃李不言自成蹊

從1941年至1949年8月6日靜寧解放,王爾全一直在靜寧中學任校長。九年中,他廢寢忘食,殫精竭慮,團結教職員工,共同奮鬥,將靜寧中學辦成了一所規模可觀的完全中學,在校學生達400人,教職員工36人。高初中共畢業15班,附辦的師訓班、簡師班共畢業兩班,總共畢業學生700多名。這些畢業學生,在解放初期絕大部分參加了革命和建設工作,成為各條戰線的骨幹力量。

新中國成立後,王爾全堅決擁護共產黨,積極參加“減租、反霸”、“鎮反”“土改”和“抗美援朝”等運動,利用各種機會,向各階層人民廣泛宣傳黨的政策,對各項運動的開展,起了積極作用。1951 年受縣長於光委託,創辦了靜寧城關女子小學,任校長。1952年後任靜寧縣文教科科長局長,為靜寧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 貢獻。

由於王爾全對社會的貢獻,黨和人民給了他很高的榮譽和地位。從1950年起至1952年,王爾全當選靜寧縣歷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常務委員、副主席;1954年至1966年當選為歷屆縣人代會代表、常務委員,從1954年起,連任甘肅省第一、二、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殫精竭慮為辦學 桃李不言自成蹊

王爾全除了畢生獻身教育事業,桃李遍天下,道德學問、立身行事堪為師表外, 還一貫關心地方公益事業和人民疾苦。1920年地震,1929 年饑荒,他為靜寧縣災民大聲疾呼奔走,向社會各界和當時政府募集和請求過賑濟糧款醫藥救濟災民;1947年,倡議和義務領導修建了東峽水利工程,保證了縣城附近農田的灌溉;還多年不懈地號召靜寧縣人民群眾植樹造林。1944年因提倡私人植樹熱心,且有成績,受到國民省政府傳令嘉獎,1947年獲得過國民省政府東峽水利工程督導勞績的獎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王爾全一生致力於教育事業,不圖名利,贏得了群眾的信任、愛戴和崇敬。生前他的名字在隴東地區家喻戶曉,歿後,至今為群眾所懷念。他的功績已載人《甘肅省教育名人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