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梨都碭山的「詩和遠方」

聽,梨都碭山的“詩和遠方”

碭山無山,一馬平川。誰曾想,這個平原小城,成了旅遊新寵。

碭山地處黃淮海平原,細膩疏鬆的沙土地,特別適合種植梨、蘋果等果樹,常年來形成了近百萬畝連片果園。

碭山的梨子皮薄汁多,人們叫它酥梨,很早之前,就為世人所熟知。“碭山酥梨”在水果界名聲大噪,而碭山也被冠以“世界梨都、水果之鄉”的美譽。

碭山因梨而名,卻也曾因梨而困。那時節,位於皖蘇魯豫四省交界處的碭山,交通不便,酥梨大豐收,卻愁壞了梨園人,眼看著又脆又甜的大酥梨爛在樹上,果農也只能是打碎了牙往肚裡咽。就在幾年前,碭山梨滯銷,縣領導賣力吆喝的新聞還屢見報端。

聽,梨都碭山的“詩和遠方”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梨都的畫風,在悄然轉變。

高速通了,梨子運出去;高鐵來了,遊客走進來;電商興了,賣梨不用“吆喝”,改“叮咚”了。不少昔日的農村娃,轉身白富美、高富帥;身殘志堅的重癱女孩李娟通過開網店,年賣水果40萬斤,從被人照顧,到帶人致富。

如今的碭山,梨子再也不愁賣。果農富了,才只是梨都轉變的開始,“詩和遠方”才是梨都華麗的綻放。

百萬畝連片果園,給了人們天然的氧吧和無限的遐想。

聽,梨都碭山的“詩和遠方”

春天,百萬梨花迎風開,碭山是一片潔白的海洋。秋天,百萬酥梨壓枝頭,碭山是一份沉甸甸的幸福。黃河故道邊,鬆軟沙土地,也特別適合馬拉松賽事和馬術運動。這些文化旅遊資源,如今都被充分挖掘。

連續多年,每年春秋兩季,碭山梨花節和採梨節都會如約而至,迎八方來客。期間,國際馬拉松賽、國際馬術耐力賽、全國攝影大賽等活動精彩紛呈。梨園裡的鬥羊、鬥雞、旗袍秀、剪紙、烙畫、蝌蚪文、武術、嗩吶、藍印花布等傳統民俗文化讓人印象深刻。

聽,梨都碭山的“詩和遠方”

據統計,近3年來,赴碭遊客達到36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突破14億元。而這又帶動了水果的銷售,反哺了果業的發展。

如今的碭山,正如網絡名人賓語賦詩所贊:“春有梨花秋有果,賞花采梨都不錯。花開富貴果豐碩,有滋有味新生活。”

是的!梨都碭山,正開啟“詩和遠方”的新航程。

聽,梨都碭山的“詩和遠方”

版權說明:如果我們轉載的文章涉及版權問題,請您於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