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很火的哈佛女孩刘亦婷现在怎么样了?

爱读书的妈妈辕鸢

謝邀。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今天我们点开朋友圈,看到那些励志的文章,我们激情澎湃。我们看到太多线上教育平台的崛起,每一堂课的推荐都先营造一个悲催的曾经,然后塑造一个光鲜的现在,然后告诉你,这些变化,来自这堂课。

而这个模式,很多年以前就有了。

当初《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成为太多家长的枕边书,也带给同龄人太多的压力。但时过境迁之后,回头再看,这本书,这个人,这个故事,只有两个字:骗子。

第一,刘亦婷上哈佛,和成绩没关系。核心在于走后门。经过别人的推荐去的哈佛。这个过程给家长们最大的教训是,需要开拓孩子的眼界。

第二,刘亦婷的学习和成长,和任何同龄孩子没有不同。

这个事实给我们的教训是,不要相信按照小时制定计划的培养方式,不要相信那些所谓超人模式的学习方法。

第三,刘亦婷现在就是个普通人。

如果真的如当初说的这么厉害,怎么可能如此安静寂寞。

好了,就是这样,我们需要吸取的最大的教训时:

凡事反常,必有妖邪。培养孩子,别走极端。看到案例,先做判断。违背常理,就是骗子。


新观点评说天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如果没记错的,刘亦婷真相早就被揭露过了。

成都外国语学校的刘亦婷,被哈佛大学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她的父母以教育成功为骄傲,写了一本书,推崇所谓的素质教育。

写书对于刘亦婷的母亲来说,并非难事,她本来就是四川工人日报的编辑。

书中写:多大要学会爬、多大要学会走路、多大要会说话、多大要会几位数的算术……

对女儿推行的“素质教育”,其中的手捏冰块锻炼意志力、以小时为单位规划每日学习、时刻不忘灌输“学习是头等大事”等细节至今还让许多人记忆犹新。

这本书的影响力非常大,引起了至少10年所谓素质教育的风潮。

同时,书的销售量高达几百万册,为刘的父母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但没有几年,真相被人揭穿。

刘亦婷本身在学习成绩、竞赛和艺术特长等方面并非十分突出,在申请哈佛时也没有SAT成绩,托福成绩仅仅是刚好达到录取标准线。

她能够进入哈佛,根本不是依靠什么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而是是因为得到了重磅推荐人的信任。

在这个人的大力扶持下,刘亦婷最终才得以入读哈佛。

刘亦婷的这位重磅推荐人,名叫拉瑞,是一位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的政府议员。刘亦婷曾参加过一个赴美夏令营,有幸住在了拉瑞家中。拉瑞对刘亦婷的言行举止非常欣赏,并主动提出可以做她申请美国学校时的推荐人。

由于拉瑞是美国政府的议员,他的亲笔推荐信分量可想而知,哈佛校方自然要重点考虑,这就极大提高了刘亦婷被成功录取的几率。

用中国人的话直白来说,刘亦婷是走了后门。


同时,刘亦婷的出名,和商业运作也有密切的关系。

刘亦婷申请哈佛那一年,所在的成都外国语学校被德瑞教育集团收购了大量股份,从公立高中转向了私立学校。德瑞集团为了打响品牌,需要在短时间内树立学霸典型,有意向冲击哈佛的刘亦婷自然受到他们的青睐。据报道,德瑞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全力支持刘亦婷申请哈佛,在外界和家人的齐心努力下,刘亦婷最终才得以圆梦哈佛。

同时,集团也支持刘亦婷的父母出书,进行宣传。


此事以后,成都外国语学校名声大嘈,刘亦婷的父母也因为这本书赚得盆满钵满。


以上的是是非非早已经有了定论,无需多说。

有意思的是,事实证明当年刘亦婷本人的很多话,也是不靠谱的。

《哈佛女孩刘亦婷》中曾经提及,刘亦婷对祖国当时的贫穷落后痛心不已,并表示愿意“将一生都奉献给祖国的经济建设”;在写给哈佛的个人陈述中,刘亦婷也表示自己很关心中国的穷人,希望学成归国后可以尽自己最大努力改变他们的生活。


事实上,刘亦婷毕业以后,一直留在美国。她的事业平平,能力不突出,还嫁给了美国白人,一说目前其实是全职太太。


萨沙经常说,做人无论能力高低,做什么工作,诚信是立根之本。

如果连基本的诚信都不讲,为了一些利益而胡说八道,误导他人,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就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卑鄙无耻!


萨沙

工作20年再回顾这个话题,感觉挺有意思。

1、从90年代到2005年左右出国的70后与80后,大多数错过了中国腾飞的机遇。凡是在阿里,腾讯,华为,中兴等国内公司工作的,大多数现在是企业的中坚,在国有企业的也坐到实权岗位,去了国外的大概都被印度人给压着。更不要说国内核心城市房价上涨带来的额外资本收益。从发展机遇与财富两方面来说,国内胜出。

2、建设伟大国家的参与感。我去过40多个国家,综合比较比中国好的其实不多。就是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少数几个国家,在亚洲真的大概就是日本了。中国的基础设施,行政效率等真的完胜。而我们毕业后在国内的同学完整的参与了这个过程,这份内心深处的自豪感与历史参与感,是无法用财富来衡量的。而在国外的同学,恐怕很难有这种感觉。

3、部分人是精致的利己主义驱动。从80年代到差不多2008年,中国整体上是羡慕西方特别是欧美的,崇洋媚外确实很严重,有什么土壤就会出什么东西,刘亦婷会流行并不意外。不是还有质问克林顿的北大女生马楠吗?他们这类人共同特征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诉求,随时可以出卖任何可以出卖的东西,包括信仰——苛刻一点讲,有奶就是娘,这种人各个阶层都有,但是有知识的阶层特别会包装自己。如果不被这层包装所迷惑,他们实际上就是一类人。

如果将来中国重回第一的巅峰,这些人还会想尽办法回来钻营。近几年喧嚣尘上的“双重国籍”诉求,就是这些人在驱动。

4、相当一部分追求经营自己的小天地,而没有更高的追求。只有知识和打工的能力,但是卑从于西方文明和体系,并以此为乐,甚至狐假虎威。比如那个百人会的声明。他们从来没有想象过要建设一个伟大的中国和自己的文明,因为在精神上他们一直处于下跪状态。好莱坞的电影在丑化弱化华人方面可是不遗余力。比如电影阿凡达中给女主点烟的亚裔女孩,生死时速中畏畏缩缩的华人老妇。这种主流印象难道不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吗?

作为一个群体一旦失去对伟大目标的追求,就不免沦为依附和非主流。

刘亦婷现象是时候应该消失,也必须消失了。


LIN20170428

美国哈佛于1999 年,以全额奖学金特招录取了18岁的中国女孩刘亦婷,这一消息在当时轰动全国。2000年,《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面市,创下近200万册销售记录。




转瞬之间,十七年过去,曾被无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奉为教育宝典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与被看成是家庭早期素质教育成功典型的刘亦婷,一起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一个时代过去了,可哈佛女孩刘亦婷开启的留学潮却一浪高过一浪。

她这些年过得怎么样? 她现在又在做什么呢?

2017年10月,在美国波士顿举办的中美投资峰会上,刘亦婷以投资人身份参加了峰会。回想当年,刘亦婷曾一度在母校建立了奖励基金,资助孩子求学,可是最终还是嫁给了一个美国白人,拿了美国绿卡,过起了相夫教子的生活。刘亦婷曾说要学成回国建设家园,而现状与之大相径庭,不仅嫁了美国人,还在美国结婚生子,真是极大的讽刺。



哈佛女孩刘亦婷给美国人宣传自己爱国,帮助有需要的人,留在美国之后,再为中国有钱人服务,把中国大量资本引入美国。传说她对中国人不怎么友好的,见到美国人反而热情的很。哈佛女孩刘亦婷现状曝光以后,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



人生有许多选择,哈佛女孩刘亦婷只是当年成为了励志的典型,或许如今的举动人们很难接受。其实,今天的刘亦婷我们没有必要去指责,不过就是当年的一段神话落幕而已。


俺油菜

我看很多人都说刘亦婷现在过的很一般,可事实上刘亦婷过的比她大多数哈佛校友好得多。她的年收入是哈佛毕业生平均年收入的2.5倍。


我们先看刘亦婷在哈佛毕业后的履历:她先后在波士顿咨询、百事可乐公司任职,我查了一下刘亦婷任职情况,可以说她在这两家大公司都做到了经理/副总监这个级别。


百事可乐大家都知道了,我就不科普了。


我就简单介绍介绍波士顿咨询(BCG),BCG对于在北美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来说是最好的去处之一。


但是BCG对学历要求很严,我身边在北美留学/工作/陪读的朋友,有社区大学毕业进谷歌的,但是真没有社区大学毕业能进BCG的。


如果不是常春藤联盟毕业,很难进。



而BCG在国内一般只招北清复交的应届生。


刘亦婷在BCG虽然不能说混的特别出类拔萃,但是也没有给她毕业的哈佛丢脸。


是,她确实报考哈佛商学院被拒,但是她在BCG、在百事的任职经历可造不了假。


她目前在一家私募基金做合伙人,我稍微侧面打听了一下北美小型私募基金合伙人平均年收入,保守估计刘亦婷年收入应该在20万美元左右。


千万不要以为年收入20万美元很容易。



根据美国统计机构调查统计,哈佛大学毕业生毕业十年后的平均年收入是87200美元。


而刘亦婷目前年收入至少是这个标准的2倍。刘亦婷作为一个外国人,一个华人,目前收入2倍于哈佛大学毕业生平均收入。这叫混的一般?


另外,我在一些留学生论坛查了一下,有好事者统计了北大清华毕业生在北美工作的年薪情况,还是很厉害的,无论是北大还是清华的,在北美的平均年薪都超过10万美元,不过,也就是十万出头的样子。


也就是说刘亦婷目前年收入也超过北大/清华留学生在北美的平均年薪差不多两倍。


所以,从收入上说,刘亦婷应该说没有辜负“哈佛中国女孩”这个称呼。


兰台

18年前是哈佛女孩,18年后是美国宽客


实际上,刘亦婷火了不止10年,她拿全奖去哈佛留学,是在1999年。她母亲父亲所出的那本极其畅销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则是在2000年。

1999年到2017年,整整18年过去了。国内媒体在报道她的近况时,似乎着重于捕捉她的“平淡”——在波士顿咨询集团、百事及1家对冲基金公司工作过,自己两次创业失败,现在是秦岭资本的合伙人;生活上,嫁给了美国人,似乎也不光彩。

在我看来,这姑娘从象牙塔里的学霸到社会上摸爬滚打,18年后,依然是一条“好汉”。

事业上,刘亦婷读的是哈佛应用数学与经济专业。从她毕业后的事业轨迹来看,并非不成功

她最初实习的公司波士顿咨询公司是一家老牌咨询公司,创立于1963年。在战略管理咨询领域堪称业内翘楚,是公认的先驱。

之后供职的百事就不必说了,至于对冲基金公司。扯上对冲基金,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基金经理,都不简单。至于数学家出身的人去搞对冲基金,就更厉害了,他们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宽客股神巴菲特都说过:要小心这群会算术的人。他们是象牙塔内的读书种子,顶着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的光环,转战华尔街,以数据与模型寻找市场机会并大赚其钱。他们中的佼佼者,身家高达25亿美元。

其中一些致力于创建模型,评估投资风险和利润;另一些则经营自己的对冲基金;还有一些进行研究,分析人们的市场交易行为。

刘亦婷,虽然并非数学家,但有专业背景,这也许是她为什么能找到这么多优秀工作的原因。

而后来的创业,则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只要能爬起来东山不到,就一切皆有可能。

至于有些人从她不回国报效就批评她不爱国,我觉得也很可笑。她创业的慧恩资本,致力于为中国机构投资者在美投资以及与美国机构合作提供高端咨询,能服务于国人,难道不算爱国吗?身在哪里并不重要,关键是能为国办事。至少比很多只会口头喊口号无实际行动的人靠谱。

从个人生活上来说,她嫁给了律师,也是妥妥的美国上层精英。就算对方没另一位前华人女婿默多克那么“优秀“,婚姻都是个人选择,冷暖自知就好,其他人也没说什么的必要。

上世纪90年代轰轰烈烈的出国潮开始,多少人出去了,其中不乏名人,多少人真的站住脚了。我觉得真正值得佩服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能在国外站住脚的,更好的是站住了脚还能衣锦还乡报效的。

刘亦婷还没到第二阶段,但至少已经能融入美国,成为上层精英,已经比很多人优秀了(完)。


佩姬妈妈

记得当年,刘亦婷是所有老师都要求我们努力的榜样,为此当时几乎人手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


刘亦婷小时候父母离婚,她跟着母亲来到新家庭。刘亦婷母亲在女儿的教育上边比较注意,主要是注意孩子心理的成长。

刘亦婷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学习刻苦,开始是用小时来计算,结果是她的某学长已经在用秒来计算了……

她高中的时候申请国外的大学,那时候又要备战高考,又要去申请国外的大学,于是每天晚上下了晚自习,打的回家,夜里写申请,早上五六点的时候再起来,打的回学校……

最终刘亦婷陆续收到Columbia,UCLA的通知书……不过她一直都没有接受,一直在等Harvard,后来终于等来了。


刘亦婷根据她“先就业,再深造”的计划,于2003年10月应聘到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工作,同时也在准备读研究生。

毕业后刘亦婷在成都外国语学校设有“刘亦婷课外活动奖”专门为奖励,激励在学校课外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校友。

她的父母曾著《哈佛女孩刘亦婷》以及《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颇受欢迎。在哈佛的中国本科生中,刘亦婷可能是名气最大的一位。

几年前,有一本以她本人为主人公的书《哈佛女孩刘亦婷》曾经风靡中国,创下将近200万册的销售纪录,感动了不知多少中小学生和他们的父母。

从国内直接考上世界最高学术殿堂哈佛大学的刘亦婷,普遍被人们看成是家庭早期素质教育的成功典型。

如今的刘亦婷已经于03年夏天从哈佛本科毕业,被波士顿咨询公司录用,那是一家非常著名的国际咨询公司,它在中国也有很多的业务。她嫁了本科同学Scott Sambur.她老公本科是心理学,毕业后在哈佛读了JD,现在是Seward & Kissel LLP,一家律所family law的partner。family law是专门给有钱人打离婚官司的。linkedin上可以搜到这个人。

刘亦婷第一份工作在波士顿咨询,后来去了百事,再后来在一家对冲基金工作。然后申请哈佛商学院被拒后就自己开了一家公司,睿识资本,英文是vision capital。后来没开下去。现在跟人合伙又开了一家start-up,叫慧恩资本。这家公司说好听的是给中国资本提供在美投资途径,像房地产之类。说不好听就是给中国有钱人洗钱的皮包公司。中国人不是有钱了吗,对美国市场不了解,孩子上学需要买房子啊之类就找这类公司给他们做投资。

刘亦婷这种人真是,给美国人宣传自己爱国,要帮助穷人,拿到哈佛录取。留在美国之后再为中国有钱人服务,把中国大量资本引入美国。反正她这三十多年的人生就是宣传为穷人服务,赚有钱人的钱。她对中国人不怎么友好的。见到美国人热情的很,见多刚从国内过去的人,爱答不理的。

这就是国内奉为楷模的所谓精英。反正她是没做过一件真正帮助别人的事,什么都是在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像效仿她的人可以省省了,真正在美国呆过几年的人都知道,这种人是多么让人不齿。


超弦

看到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个叫刘亦婷的,那我就我知道的说下吧,央视打脸的事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说了,就说说她上哈佛的事吧,上哈佛是真的,但她们家不道德的利用了哈佛大学对当时国内情况不清楚的漏洞,钻进去申请进去的,这在后面刘亦婷三次申请读研没通过就知道哈佛的态度了,自己拉的屎,吃完也就算了,你他妈的还想继续拉?至于现在她创建的公司,我就简单说下,这家公司面对的客户是中国人,也只有中国人,懂行的应该知道这是啥公司了,皮包公司,专门帮一些见不得人的财产洗洗更健康的,我就呵呵了,这啥人也就不多说了,人品也不过多评论,简单来说就是一家子狡诈灵活,能充分的利用规则漏洞,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也算是个偏才。


苏说78461485

当看到这个问答时不由得为之一振,她的父母曾著《哈佛女孩刘亦婷》以及《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颇受欢迎。可以说在哈佛的中国本科生中,刘亦婷算得上是名气最大的一位。几年前,有一本以她本人为主人公的书《哈佛女孩刘亦婷》曾经风靡中国,创下将近200万册的销售纪录,感动了不知多少中小学生和他们的父母。从国内直接考上世界最高学术殿堂哈佛大学的刘亦婷,普遍被人们看成是家庭早期素质教育的成功典型。这本书也真真切切的火遍我们的学生时代,几乎每个人手里都会有本。即便买不起,也会借来传读!

哈佛女孩刘亦婷不知道是多少学生心中的偶像和学习榜样,一代学生心目中的学习标杆!当年的我们现在也已经长大,曾经对未来的憧憬和期盼也逐步的在自己的奋斗中慢慢的变得现实。

十年时间转这个瞬即逝,这个曾经被无数学生视为偶像的女孩现在的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2003年6月从哈佛大学本科毕业,她学的是应用数学与经济专业。刘亦婷根据她“先就业,再深造”的计划,于2003年10月应聘到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工作,有关于这个偶像女孩似乎也就这些了!

时代就是这样的,不论你曾经再辉煌也还是会慢慢的恢复于平静,因为生活的本身就是平平淡淡,质朴无华的!当我们在关注别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己,当我们崇拜他人时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给自己一个明确方向,因为你才是自己的生活的主导者,别人顶多也只是鞭策你,影响你!

看到网上有些人吐槽这个女孩,曾经说过为“报效祖国,拯救贫困人民”的豪情壮志却被“在美国工作嫁人的行动”打了自己一个耳光。我认为这并没有什么,因为当年她还是个孩子,一个普通的学生,只不过名气比较大而已。我小时候还说过长大要发明好多东西,想必您小时候也会有一些豪言壮语,豪情壮志吧?

当年的那个女孩现在过得怎么样,我们没有必要再去关注,因为她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我们祝福她,不论她现在过得怎么样,因为她曾经影响过我们,曾经鼓励和激励过我们!

这样的观点不知道您是否认同?


三点一刻

关注刘亦婷,其实更关注的是刘亦婷的母亲及其培养教育女儿的模式。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按照社会公认的成功标准,结合西方育儿思想,把孩子培养成才,考进哈佛,在这一点上,她的母亲无疑是成功的。 我看《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时,还是大学时代,当时的感觉就是这个母亲太牛了,不仅仅是为了女儿的成长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还有就是那么先进的育儿思想及其方法。现在看来却是另一种感觉了,把一个孩子当作一块璞玉悉心打造,看成一件作品精心打磨,唯一没有想到的是孩子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一个有情感,有思想,有自主意识的活生生的独立的人。 在一个完美母亲的世界里,一个没有自我的孩子,真实的感受其实是很痛苦的。比如在那本书中的一个细节:小时候,为了给刘亦婷补钙,妈妈每个月领她去医院打一针。在刘亦婷妈妈的教育与训练下,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可以做到一声不哭,离开的时候还会和护士阿姨说再见。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往事随风,刘亦婷已经长大了。我们关注她,其实更应该思考她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些什么样的启发。

祝福刘亦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