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这一行为,“误”伤孩子最深

昨天带小鹿去玩淘气堡,临近中午时,看到心疼的一幕。

有一妈妈准备拉玩得正尽兴的女儿离开,女孩很不情愿地甩开了妈妈拉她走的手。

似乎孩子的这一行为,刺激到了母亲,妈妈开始不停地数落孩子不懂事、批评孩子不听话。

妈妈越说越激动,孩子越听越厌烦。在这种相对比较紧张的氛围里,孩子穿鞋显得有些迟钝。

妈妈觉得是女儿故意磨蹭,抢过孩子手里的鞋,并拉起孩子,用鞋拍打孩子的屁股。

女孩当即大哭,妈妈一边帮女儿穿鞋,一边威胁孩子:“你再哭,再哭试试,我不把你嘴巴打烂。”

随后,妈妈就用力地拉着孩子走了。

父母带情绪教育孩子,是身边时常发生的事。

比如逛超市,孩子哭闹着要买东西,有的父母是狂吼,有的父母则是拉开孩子就打手心。

比如不想走路,有父母一边抱起,一边数落;有父母捡起树枝在后面追着打。

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避免情绪化。

父母提供的不只是温暖与爱的通道,也是恨与伤害的通道。

情绪化,就是被人性中所谓的黑暗力量操控,一旦失控便会做出完全不顾及后果的行为!

父母的这一行为,“误”伤孩子最深

父母的这一行为,“误”伤孩子最深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女孩被绑着去上学。

视频里,女孩被仰面绑在摩托车尾大哭不止,而骑车的中年男子对女孩的哭泣不为所动。

有网友看不下去对此事进行举报,相关部门对此事进行核实。

得到结果是:女孩和中年男子其实是父女关系,因女孩哭闹着不愿上学,父亲一时气愤,采取了过激行为,把女儿绑在车尾,送去学校。

网友纷纷指责说:“不上学?绑着也要去!不过这种行为实在是太危险了。”

好早之前,还看过另一个新闻。

去年6月份,一个13岁的男孩,因为忍受不了妈妈情绪下的暴力,离家出走。

当救援人员找到孩子的时候,发现孩子全身是伤。

治疗时,当孩子脱下外衣,伤痕让人触目惊心。背上有数条血红色伤口,双手乌青,双脚肿胀,多个指甲断裂。

医生诊断结果:前额、胸壁、下肢都有伤,手指、手腕、前臂、大腿、下肢伤势比较严重,并产生大面积浮肿。

男孩说:妈妈很情绪化,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只会通过打骂他来宣泄情绪。

衣架、铁架、板凳、剪刀,任何妈妈触手可及的东西,都将成为自己不小心做错事而被处罚工具。

教育其实要植根于爱,没有爱,教育便无从谈起。情绪化的父母,即便是给孩子最完美的物质享受,孩子内心体验到也不是爱,得到的是更多的伤害。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用一个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父母的这一行为,“误”伤孩子最深

父母的这一行为,“误”伤孩子最深

曼彻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Edward Tronick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情绪对孩子影响的实验——“静止脸实验。”

父母的这一行为,“误”伤孩子最深

实验之初,母亲与孩子正常互动,积极回应孩子,孩子玩得很开心。

父母的这一行为,“误”伤孩子最深

静止脸实验开始,母亲瞬间面无表情。孩子似乎发现什么不对劲,开始逗母亲笑,想办法引起母亲注意。

父母的这一行为,“误”伤孩子最深

孩子继续尝试和母亲互动,但是母亲仍然面无表情。

父母的这一行为,“误”伤孩子最深

最后孩子开始崩溃大哭。

父母的这一行为,“误”伤孩子最深

实验表明:在母亲对孩子毫无反应的这段时间,孩子的心跳加速,体内压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续下去,大脑关键部位的细胞可能死亡。

从实验上看,孩子对父母的情绪是很敏感的,几乎是一瞬间就感觉到父母的情绪变化。

父母的言行举止,尤其是情绪的处理,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当孩子不被父母情绪困扰和影响时,内心更易充满安全感,更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社会化功能。

因为大部分人的伤痛其实是来自童年——在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没有给孩子正面、积极的情绪,而是肆无忌惮地对孩子发泄情绪。

父母的这一行为,“误”伤孩子最深

我记得刚上一年级时,每天放学回来,最期盼的就是见到妈妈,然后想让她抱抱或者是跟在她身边,可以耐心地听我说话。

而每次想去抱抱妈妈的时候,妈妈会下意识推开我,很嫌弃地说:走开走开,别挡着我做事。

和她分享学校里面的事,她会说:整天叽叽歪歪的,吵死了。

看着妈妈的不耐烦,后来就什么也不想和她说了。

如今偶尔聊起成长,妈妈会说我小时候就不愿和她亲近,长大了有什么心里话也不愿和她分享。

没有孩子之前,听她这么说,内心超委屈,好想反驳她:是你先用情绪把我推远的。

不过现在,慢慢地领会到:她也曾尽力地做好妈妈,只是不知道,和孩子在一起,要尽量收敛自己的负面情绪,因为那是一种会引起孩子逆反心理,并让孩子觉得厌恶的表情

孩子问题是会给父母带来情绪,但父母只顾自己发泄情绪,是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的。

甚至父母情绪一旦超限,可能会要了孩子的命。这种新闻时不时就会被媒体报道。

比如:年前,一个9岁孩子带着妈妈手机下楼玩耍,结果把手机弄丢,妈妈情绪上来,用胶布将男孩的手脚、身体捆了起来。

从傍晚6点打到深夜11点,孩子最终死亡!

美国情绪管理专家罗纳德博士甚至建议:“暴风雨般的愤怒,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2秒钟,爆发时摧毁一切但过后却风平浪静,控制好这12秒,就能排解负面情绪。”

父母的这一行为,“误”伤孩子最深

为人父母,如果连自己的情绪都掌控不了,即使上帝给你一个完美的孩子,你也早晚会毁掉他。

避免情绪化,就是避免对孩子伤害。

首先,正确认识孩子的处境——孩子别无选择,而你有。

父母的这一行为,“误”伤孩子最深

1月27日,福建一母亲与五年级的儿子发生争吵,情急之下用手机充电器的线勒死了孩子。

母亲看着孩子被自己杀死,情绪更加崩溃,多次割腕自杀未遂,选择从13楼跳下,当场死亡。

从“失手”而言,杀死孩子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

发脾气是本能,控制情绪才是本领。父母只要不把坏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悲剧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陶虹说:在妈妈这里得到的,就应该是港湾,就应该是安慰,就应该是最好的那个拥抱。

孩子天生处于弱势,父母也清楚孩子的能力和处境。

其次,对孩子高要求,但也得允许孩子对你有高要求。

每一对父母对孩子都有期待值,希望孩子更好,更优秀,更勇敢,更能干。

大部分的父母,想尽办法、用尽手段地逼孩子离自己的期待值更近;只有那么少部分父母,会真正努力去满足孩子的期待。

孩子闹别扭、耍赖、发脾气,必须和孩子有眼神的交流;再通过自己的言语和动作,帮助孩子表达感受;6岁以下的和孩子,可以多拥抱,多抚摸。

既要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期待,也要满足孩子的期待。

父母的这一行为,“误”伤孩子最深

最后,情绪化不能解决问题,它会伤害孩子!

有研究结果表明:

情绪化是会遗传的,如果父亲有情绪创伤,孩子有20%概率会继承这种创伤;

如果妈妈有情绪创伤,孩子有30%—50%的概率会被继承这种创伤;

如果父母都有这种情绪创伤,那么孩子有80%的概率会继承这种创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