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慧:她把垃圾分類從街道普及到社區和學校

成慧:她把垃圾分類從街道普及到社區和學校

成慧 本文圖均為 受訪者 供圖

2008年上海的一場大雪,讓成慧更加感受到環衛工這份職業的不簡單。“這不僅僅是簡單的清掃,更多的是對社會的一份責任。”2005年,成慧進入上海市普陀區城投公司下屬普環公司工作,從一名普通環衛工開始做起,短短3年間,在師傅陳扣娣的教導下,做到勞模班班長。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她在工作崗位上還不斷創新,從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改進現有環衛工具。早在兩年前,她就將垃圾分類的理念普及至工作覆蓋的街道、社區和學校,做公益、講科普,提出定點定時上門收集垃圾的做法,確保沿街垃圾清理到位。如今,成慧帶領的“陳扣娣勞模班”已成為上海乃至全國環衛行業的一張“名片”,班組榮獲“全國巾幗文明崗”、“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而她個人也獲得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從酒店點心師到環衛工一身藍色工作服,白皙的皮膚、清澈的大眼睛,成慧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熱情、樸素,沒有距離感。入行環衛工也是一次巧合,緣於她的家庭情況。此前,她是一名酒店點心師,時常在夜間工作,無法照顧到孩子,為了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她面試到了環衛工這個職業。“當時入行還有點猶豫,家裡人對我說‘什麼行業都要有人做,試試看’。”一步一個腳印,從2005年入行三年不到的時間,她就被任命為普環公司真如班副班長。在同事、徒弟張堅峰眼裡,成慧是個工作狂人。“早出晚歸是師傅的常態,高溫天氣也是一樣,師傅安排我上早班5點到12點,師傅上常日班8點到晚上5點,但那段時間我每天一早在路段上保潔的時候,總會發現師傅的身影,師傅說‘凌晨天沒那麼熱,我看看哪個路段上垃圾量大,幫忙一起清掃,到9、10點鐘溫度上來的時候,班員能輕鬆點。’”張堅峰也曾經對成慧有些誤解。“師傅教我掃地,我稍微有點不規範的地方,她就會嚴厲指正,根本不留情面。”剛開始,張堅峰差點有了離職的衝動,但成慧的一番話打開了他的心結,還幫助他一步步成為了班組班長。他至今仍然清晰記得成慧說過的那番話:“環衛企業的產品就是市容環境,一定要高標準,嚴要求,你年紀輕,多學點,對日後工作肯定有幫助。”在成慧心裡,環衛工不需要太多的響亮口號,自己的點滴付出和一言一行就能感染和帶動身邊的人。靠著這份平凡心,成慧不斷去解讀和創新環衛工的社會價值。

成慧:她把垃圾分類從街道普及到社區和學校

成慧帶領班員在嵐皋路橋上剷雪一場大雪改變了職業認識2008年春節前夕,上海下起一場罕見的大雪。這場大雪改變了成慧對自己職業的認識。大雪給市民的出行安全帶來極大隱患,為確保市民的出行,公司要求每個班組長負責一條主幹道的剷雪任務。成慧回憶,當時她接到公司下發的任務,就帶著勞模班的10名成員緊急趕往嵐皋路橋剷雪。“要保證橋面不能有積雪。橋面有斜坡,特別容易發生車禍。”她一邊拿對講機指揮大家,一邊沒日沒夜地拿鍬剷雪,“那時,還沒有很好的剷雪機器或鏟雪車,都靠班組成員一起人工剷雪,清掃出一條幹淨的路面。”成慧記得,當時,班組成員都主動留下來加班加點,大家都選擇睡在公司,清晨4點就出發去剷雪,直到晚上10點下班才回到公司。也就是在這次剷雪中,成慧因為滑倒,摔傷了左胳膊。成慧說:“在沒有踏入這個行業之前,我一直認為環衛是一個簡單操作的職業,只要自己認真工作,不犯錯誤就行,但其實這份工作承擔著很多社會責任,為了大家的平安出行,為了讓道路更暢通。”在那場大雪之後,同事殷月勤對看似外表柔弱的成慧改觀。“她行動出乎我意料,路面厚厚的積雪,她用鐵鍬一次次剷起,很快就裝滿了一整輛三輪車,幹起活來一點也不遜色,是個女漢子。”因為工作表現出色,老班長陳扣娣收了成慧做徒弟,還簽了師徒帶教協議,2009年,成慧接過接力棒,成為勞模班新班長。“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這句話是勞模班組的光榮傳統,成慧將其銘記在心。回憶剛進入勞模班組的場景,成慧說自己因為壓力大、任務重,哭過好幾次,但還是堅持過來了。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每當她看到班組牆上滿掛的獎牌、錦旗時,都會深受鼓舞。“班組20多年創建勞模集體,需要對工作有著怎樣的堅持、怎樣的付出,才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呢?”這是她內心的疑問,但也成為了她工作的動力。

成慧:她把垃圾分類從街道普及到社區和學校

成慧等人環衛工具改良創新:自制魚網式垃圾兜激發工人創造力勞模班班組如今共有57人,身為班長的成慧坦言,揹負的榮譽越多,責任越大,壓力也越大。“班長不只是帶人掃地,還要激發工人自己的創造力。”成慧說,“我們這一行,如果你實幹,肯幹,可以說是一名好工人。但如果能在幹中學,學中幹,肯琢磨,那就不是普通的工人了。環衛工人其實也有自己的追求,我們要有智慧性的創造力。”“八大保潔作業法”就是成慧帶領班組成員總結出的一套經驗,包含了頭遍精細化作業法、快速“飛行”保潔法、上門收集作業法、車站式保潔法、夜間收集工作法、“全天候”保潔法、機械組合作業法、質量監控管理法。“這八大保潔作業法的特點是因時因地制宜,靈活調度,實現精細化保潔。”成慧解釋道。她還帶領大家改良作業工具,如針對一線職工平時清掃道路時,塑料袋、紙張容易飛揚的問題,改良了抑制垃圾飛揚的漁網式垃圾兜。改良後的垃圾兜有五大好處,不僅減輕工人的作業強度,容量也是之前的3-5倍,成本製作低廉,攜帶更加方便。此外,針對男廁小便斗下水口小、易堵塞、清潔不便的情況,她們利用廢棄的掃帚柄和尼龍繩製作了小便斗清潔刷。而為了把地面沖洗得更加乾淨,針對傳統人力三輪沖洗車操作吃力又效率低下等弊端,她改造出了三輪電瓶沖洗車,現在沖洗車已發展到第四代。

成慧:她把垃圾分類從街道普及到社區和學校

成慧帶領班員向市民發放服務承諾卡創新沿街垃圾管理模式早在兩年前,成慧就已經在工作中創新實踐了垃圾管理方式。2016年,她提出垃圾“上門收集”服務。當時,成慧就帶著班組成員上街開展垃圾分類的宣傳活動,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沿路商家簽訂承諾書,不隨意傾倒垃圾在店鋪門口。“有許多商家不理解,班員們也都抱怨,說班長在帶他們做無用功。”成慧進一步說,“垃圾分類宣傳是一件長遠的事情,需要轉變過去的理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事。”最終,她還是堅持下來,不怕跑斷腿,不怕磨破嘴,得到甘泉路步行街30家沿路商鋪的理解和支持,全部簽訂了承諾書。這些年下來,通過她與班員的努力,沿街垃圾亂象得到大大改善。在公益宣傳方面,成慧還帶領勞模班組成員走進學校與社區,為大家講解垃圾分類的知識。成慧說,垃圾分為四大類,幹、溼、有毒和無毒。“通過宣傳垃圾分類,市民對這方面的瞭解就加強了。比如以前有人不知道尿不溼是屬於哪類垃圾,現在他們知道了,這個其實是有毒的。”

成慧:她把垃圾分類從街道普及到社區和學校

成慧帶領勞模班班組成員慰問頤和敬老院老人們除了把環衛工作落實做好,勞模班還注重宣傳勞模精神,這體現在社區敬老服務和維護環境的公益宣傳上。勞模班組為社區的孤寡老人提供幫扶服務已達23年,堅持為老人訂牛奶,訂報紙,每週去看他們一次。這些年,成慧明顯感受到市民對環衛工人工作的理解與肯定。成慧說,令她感動的事很多。曾有一位孫奶奶主動跑到勞模班表揚一名環衛工人,高溫天時,有熱心車主主動給樹底下的環衛工遞上一瓶水,社會上層出不窮的“愛心接力站”,讓環衛工人有可以休息的地方等。“原先我們環衛工經常坐在路邊休息,現在社會給予我們的尊嚴感在提升,讓我們感受到了上海這座城市的溫暖。”環衛工生活的艱辛,成慧也看在眼裡。她坦言,在自己的勞模班班組裡,90%的班員都來自外地,對他們來說,上海的居住和生活成本很高,“他們大多拿著3000元左右的工資,承擔了租房壓力,很多人覺得市區租房貴,就租到了郊區,很多人為了省錢,從來不買新衣服。”她時常看到這樣的場景:“有時候,他們就在路邊買兩個包子當一頓午餐,有的人早上4點就要上班,吃早點也在家裡解決,就是為了省下外面買吃的錢。”成慧也希望,環衛工的待遇和生活條件能有所提高,哪怕僅僅是邁一小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