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語言對中國語言的影響有多大?摩的,巴士,這些詞你一定用過

第一次感受到洋文的影響是十幾年前。那時如果到廣東打工,去商店買東西,就發現不叫商店,叫士多店,周圍人都這麼叫。很是困惑了一陣子,後來也想明白了,據說是來自英文STORE(雜貨店)。廣東靠海,自古洋人交通往來,語言互相影響在所難免。自那時起,發現了越來越多的例子。“給”一詞在古書裡是沒有的,如果常看英文電影,你會留意到電影裡有人說“GIVE”時,發音和我們說“給”時一模一樣。又曾經追過一段時間美劇《越獄》,有次看到其中一名男主角,就是偷了什麼高爾夫會員卡入獄的小混混,站在一群人面前喊了一句不知什麼意思卻又似乎非常熟悉的話,“WHAT‘S UP!’”,後來查明是用於打招呼或者詢問情況的場景。可它聽起為什麼那麼像人說“我艹!”呢?

西方語言對中國語言的影響有多大?摩的,巴士,這些詞你一定用過

打招呼語言的不同方式

  當然這兩個例子在時間上其實還有區別的,一個是很早就發生的事,估計上百年了吧,另一個應該只是近二三十年的事,四十歲以上的人可以回想下小時候罵人的口頭禪。它們也說明了另一個事實,即外來語言的影響其實一直在進行中,就看您有沒有心留意了。

  要說例子何止這些,一下子想不起來而已。相信很多人還可以補充很多出來吧。不過我要提醒大家,別光想著英語,要知道英語變得強勢,只是近兩百年的事呢。

再想起來一詞“抵賴”,大家不防查一下DENY這個英文詞的發音和解釋,是不是很像呢?“拒絕”與REJECT似乎也很有關係哦。“談”與TALK發音相近意思完全相同。不過如果我告訴大家,現代漢語受法語的影響比英語還大,會不會有人驚奇呢?其實受日語的影響也不小,說不定是最大的,只是我沒學過日語,就不做妄談了。

西方語言對中國語言的影響有多大?摩的,巴士,這些詞你一定用過

語言的表達形式就是文字

等待的“等”與法語的等待“attendre”差不多,是多音節的,但說得快了聽起來一樣。“不”與“pas”發音相近,如用粵語發音剛完全相同,意思一樣。“火”與“feu”發音相近意思相同,我記得湖南寧鄉的同學說火的發音與這個法文一模一樣。這個詞有點特殊,在漢語中應該很早就出現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是唐代的白居易的詩,距今1300多年了,難道那時候就和法語有交流了?法語屬印歐語系,後者分佈極廣起源甚早,說不定更早以前就交流過了。文字易變,語言卻很穩定,它是研究族群歷史的活化石,我好奇所以我研究。stone與石頭髮音很近,

的士,摩托,巴士等已溶入,英文簡寫,如GDP、WIO等一大堆,藥品名,專業名詞,離開這些外來詞,中文還沒有表達 的詞哩。法語campagne,鄉下的意思。發音神似“鄉巴佬”。法語“車”拼寫voiture ,發音“我具”,漢語“車”也曾發音“具”,下象棋的人都知道。

西方語言對中國語言的影響有多大?摩的,巴士,這些詞你一定用過

古文字比較

中國湖南西北部湖北西南部四川重慶貴族等地的“土話”都有一個“噠”字,作用同現代漢字“了”,比如有人說“他去死”,意思是要他死實際上他還沒死,如果說“他死噠”,表示他已經死了。一個是現在時態,一個是過去時態,時態不同,但“死”這個動詞形態沒變,只用這個“噠”字來做區分。英語裡是沒有這樣用詞的,他們區別時態的辦法就是動詞本身發生變化,die(將死)和dead(已死)都是死的意思,寫法不同就清晰的表明了時態的不同。所以我們說家鄉話時不要覺得不好意思,祖宗的語言都是有來頭的,也經得起語法推敲。只是近年來因各種原因被邊緣化了。

 有人拿聯合國文件文件,漢語文本永遠是最薄的現象,來做為漢語優越性的一個例證。其實,我們只要把英語單詞中的字母像漢字偏旁一樣堆積起來,而不是現在平攤成一條,英語文本也可以很短。反過來,如果把漢語按一筆做為一個字母平鋪開來,文本就會變得很長。兩者的書寫量其實差不多的。但漢字複雜很多而英語(字母文字都是)更簡單。越簡單的東西后續加工更有優勢,相信做統計工作的人會有體會。那問題來了:

  從實用性來看,兩種文字結構哪個更好呢?那就見仁見智了,牽涉太多,我也一時難下結論。還是那句話,一種文字只是一項技術發明,即然是發明,生老病死就是必然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