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种民间工艺,外国人都自叹不如,如今却面临着失传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曾经风靡时代的民间工艺正在面临着失传,传承正在一点点的流失……

1、杭州刺绣

杭州刺绣简称杭绣。源于汉代,在南宋时盛起。当时的杭绣分为两种,一种为民间绣,一种为宫廷绣。民间绣主要是一些屏风,壁挂等。宫廷绣主要是为王亲国戚绣服装和作品。宫廷绣的风格特点是金碧辉煌,颜色艳而不俗,盘金盘银。

这四种民间工艺,外国人都自叹不如,如今却面临着失传

杭绣的画法要求工笔重彩,也就是很工整。在画法上一般是没有稿子的,就是画个白描稿。色彩针法完全靠自己发挥绣上去。其针法有平绣,乱针绣,叠绣,点绣等

2、箍桶匠手艺

箍桶是木匠手艺里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手艺。箍桶最主要的要求是美观,不漏水。一块块木板在工匠的巧手下,经过打磨拼装,成为一个滴水不漏的木桶。

这四种民间工艺,外国人都自叹不如,如今却面临着失传

箍桶的工序有备料,分板,劈胚(把木头制成桶的弧度),制板,拼装,抛光(用刨子把毛燥的地方打光滑)。为了更加结实,一般还会用铁丝箍一圈。这样一个木桶就出来了。

3、捏面手艺

用面粉或糯米粉加彩后捏塑各种生动形象造型的民间手工艺就是捏面手艺。捏面手艺也称面塑。

这四种民间工艺,外国人都自叹不如,如今却面临着失传

面塑究竟始于何时无人说得清。北宋时期京都民间艺人用油面糖蜜,所做面塑人物既是可口的糕点又是精美的工艺品。

这四种民间工艺,外国人都自叹不如,如今却面临着失传

食品面塑工具及其简单,也就是日常的剪刀,菜刀,牙签,筷子,擀面杖而已。经过捏面人的巧手之后,就行成了有生机的面塑人。民间有塑造生,旦,净,末,丑等戏剧人物的面塑。可谓是多姿多彩!

4、木偶戏

木偶戏古时称为傀儡戏,是由艺人在幕后操纵木质玩偶进行表演的一种戏剧形式。通过木偶的象征性表演,满足人物辟邪,祈福的心愿。木偶戏的确切起源已无法考证,一般认为源于汉代,兴于唐代。木偶制作,要求人物性格化,脸谱图案化。就演出形式而言,可概括为提线,杖头,布袋,铁枝,药发五种。

这四种民间工艺,外国人都自叹不如,如今却面临着失传

流行于海南省西北部的临高人偶戏是我国唯一“人偶同演”的木偶戏。用临高方言说唱,别有一番风趣。

这四种民间工艺,外国人都自叹不如,如今却面临着失传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传统工艺会一点点的消失。但是人们的那颗心却不会随着时间而变化。这是一种对品质和责任的坚守,这种坚守来自工艺人的生活磨砺,也来自他们内心对自己手艺的自信!

每天一点文化的故事,带你感受传统的魅力!下一期,小编带你领略吹糖人的艺术。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