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聯大,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峯

如果提前瞭解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有勇氣前來?電影《無問西東》不知道大家看過沒有,中間

有一個片段是“靜坐聽雨”,昆明的雨打在教室的屋頂上,聲若雷鳴,教授一次次提高音量,學生們卻

依舊聽不見,教授索性在黑板上寫靜坐聽雨,衣服已被滲透的雨水打溼,卻依舊淡定從容的坐著,看著

滿屋的青年學生。這是抗戰時期讀書人的真實寫照,無畏猖狂日寇,無畏狂風驟雨,以浩然正氣護中國

文脈。這位教授的原型是西南聯大的經濟系教授陳岱孫。

這群讀書人,把大學當做是捍衛國家榮譽與民族精神的第二戰場。

西南聯大,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是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後高校內

遷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7年11月1日,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在長

沙組建成立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在長沙開學(這一天也成為西南聯大校慶日)。由於長沙連遭日機轟炸

,1938年2月中旬,經中華民國教育部批准,長沙臨時大學分三路西遷昆明。1938年4月,改稱國立西

南聯合大學。

西南聯合大學“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保存了抗戰時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養

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優秀人才,為中國和世界的發展進步作出了傑出貢獻。

1938年12月21日,第九十八次常委會決議本學年由清華校長梅貽琦擔任常務委員會主席,主導校務。

梅貽琦熟讀史書,喜愛科學,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實踐活動以及他的教育理論主

張對中國三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國高等教育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深遠而重要的影響。

西南聯大,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

梅貽琦

抗戰八年間,國立西南大學從軍學生前後一共達到1100多人,其中鐫刻在國立西南大學紀念碑背面的

即達834人,其中不乏主動投筆從戎的熱血青年。除擔任翻譯外,聯大的學生還參加了中國遠征軍和空

軍。

西南聯大,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

那是一個大師雲集的時代和學校,隨便一個專業一個系的老師,都是如今各個專業的泰斗,即使是學生

也是繼任者和學術精英。但在當時,學校的設施和環境都非常普通,又恰逢抗戰時期,物資及其緊張但

是大家的學習興趣和救國救民創造新中國的願望和憧憬很大,大家熱情高漲充滿理想。

為躲避日機轟炸,教授們住得很分散。有的每天要步行幾十里路來上課,但從不遲到。劉文典說:“我

寧願被日機炸死,也不能缺課。”孔祥熙撥十萬大洋給學校改善條件,但聯大師生全體投票,一致同意

:“將這筆錢捐給昆明人民,以報收留之恩。”

西南聯大,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

1937年上半年,一個教授的平均月薪是350元法幣,到了1943年下半年教授的平均月薪是3697元法幣

,物價卻比1937年上半年上漲了405倍,因此教授的3697元收入只等於1937元的8.3元,這麼低的薪水

如何維持一家幾口的生活呢?聞一多先生則是上午在聯大上課,下午在中學兼課,晚上批改作業,半夜

還得為人刻圖章掙錢。

1942年,校長梅貽琦家裡有時連青菜湯都喝不起了,只能用辣椒拌飯吃,校長夫人韓詠華想找工作,

但是梅貽琦不肯用職權微妻子謀利。教務長潘光旦的夫人給他出了個主意,他說“詠華,你做的米糕我

們家大人孩子都喜歡吃,我看你不如到大西門賣米糕算了。”於是他們還真做起了米糕生意。

1938年,華羅庚結束了在英國劍橋大學的進修,回到戰火紛飛的祖國,他到西南聯大任教,剛開始一

家六口人與聞一多一家八口人擠在一間不到20平米的廂房裡。後來實在擠不下,華羅庚只好在附近找

了個牛圈,租住在牛圈上頭用來堆草的樓棚。牛住下面,他們一家人住上面。

1942年,教育部決定給25位兼行政職務的名教授,每人發放一筆“特別辦公費”,但25位名教授聯名

致函拒絕:“抗戰以來,從事教育者無不艱苦備嚐,十儒九丐,薪水尤低於輿臺,故雖啼飢號寒,而不

致因不均而滋怨。”這就是剛毅堅卓,這就是文人風骨。

西南聯大,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

西南聯大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蹟,這所只存在了八年的“最窮大學”卻被譽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

瑪峰”八年間雖然只畢業了3883名學生,卻走出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

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獲得者,171位兩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師。

還有許許多多為了爭取國家早日獨立走向抗日戰場犧牲的學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