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4年的世界盃,其實是宵夜的狂歡夜

對我來說,“世界盃”就等同於“光明正大吃宵夜”。

這樣的狂歡註定不是一頓宵夜就能隨便打發的。

儘管平日裡也時不時會跟朋友約吃宵夜,但此宵夜非彼宵夜,一個僅僅只是個動作,短短一兩小時就已是完成時,世界盃的宵夜則完完全全就是個“進行時”,一口氣能綿延整個賽程。

等了4年的世界盃,其實是宵夜的狂歡夜

所以,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到底該吃什麼才能讓每一個夜晚都熱情和熱量齊飛?下面就分享一些我和朋友們都世界盃宵夜菜單。

01.

啤酒!

等了4年的世界盃,其實是宵夜的狂歡夜

還有什麼比啤酒更適合世界盃?也唯有這種幾乎沒有門檻的“麥子汽水”能激起所有人對足球的熱情。金黃或黑褐的液體入喉,氣泡在嘴裡炸開,那一瞬間的興奮感很容易讓人覺得自己就是場上奔跑的明星球員。

它不需要紅酒的故作沉穩,也沒有二鍋頭那麼驚險刺激,售賣的就是童叟無欺、價格親民的“嗨”。

02.

鴨脖!

等了4年的世界盃,其實是宵夜的狂歡夜

中國看球時有多愛鴨脖?根據統計,在上一屆的巴西世界盃期間,武漢鴨脖的日銷量在60萬根以上,月銷量將近2000萬根。

吃鴨脖的人從不指望能吃到肉,貪戀的就是不用費神,只需要機械性咀嚼就能收穫滿嘴辛香。而當C羅那一記任意球直掛死角時,我手裡的鴨脖顯然有了更崇高的象徵意味:它的曲線優雅得就像那一記神仙球的精妙弧線。

03.

花毛一體!

等了4年的世界盃,其實是宵夜的狂歡夜

跟鴨脖比起來,花毛一體就是下酒菜小清新TWINS組合。

簡單用香料、鹽水醃漬的花生和毛豆原本就是夏夜裡常見的零嘴,因為口味清淡,老少咸宜,反而顯得個性不足。但世界盃的宵夜可是一場持久戰,要想吃到最後,不得不中場換口,花毛一體算是不二之選,而我通常把吃花毛一體歸類為“嗑瓜子”。

04.

大薯條!

等了4年的世界盃,其實是宵夜的狂歡夜

走過熱鬧街區那些精釀啤酒餐廳,啤酒+薯條就是標配。

不過如果在家看球,我個人是不太建議點薯條外賣的,因為這種食物就是要帶著油炸溫度的時候吃才能體會它的魅力。送到家裡早就涼涼了,就連口感都不復清脆,如此之喪,尤其不適合在看自己鍾愛球隊的比賽時吃。

最好就是走出門,約在餐廳,每一次從盤中抓取薯條,鹽粒和表皮摩擦發出的沙沙聲響應和現場的歡呼。這才是一盤世界盃薯條應有的自我修養。

05.

串串!

等了4年的世界盃,其實是宵夜的狂歡夜

相對而言,中國球迷對串串是更寬容的,反正就算是趁熱,你也很難吃出那些從神秘後廚拿出的肉串和香料到底來自哪裡,姓甚名誰。

某外賣app統計,在世界盃開賽當晚,烤串訂單增幅達到68.8%,串串香增幅達42.86%。這種串成一串,只需要你放進嘴裡的食物最適合看球時眼睛粘在屏幕上的你,管它是什麼,別分神,擼了就是!

當然,這些不過是夜宵王國裡的冰山一角,不過也並非所有宵夜都適合在這樣的夜晚吃,為此我總結了自己選世界盃宵夜的三大準則,僅供參考。

等了4年的世界盃,其實是宵夜的狂歡夜

請時刻提醒自己,世界盃的夜晚有多漫長,宵夜的局就有多漫長。類似炸雞、關東煮這些日常宵夜選手我基本上是會先冷落它們一段時間的,因為不想全程都癱在沙發上看球。

能隨著進球而起立歡呼,這是一個偽球迷對世界盃最起碼的尊重。

等了4年的世界盃,其實是宵夜的狂歡夜

很多人對“嗦粉”是有執念的。的確,在忙碌的夜晚找家小店,呼嚕嚕嗦一碗河粉、米粉相當解壓解餓。

但在看球時,你的注意力從來不由你掌控,我曾在一家粉店就著一碗老友粉看球,本想幹了這碗粉來慶祝一個偉大的進球,最終只收獲一個碩大的水泡。

等了4年的世界盃,其實是宵夜的狂歡夜

除了中國球迷,還有一股神秘的東方力量也參與到了世界盃中,它就是——小龍蝦。有報道說6月中旬,就有10萬隻湖北產的小龍蝦搭著中歐班列抵達莫斯科,出征世界盃。

等了4年的世界盃,其實是宵夜的狂歡夜

儘管我對小龍蝦愛得深沉,但也要暫時放它一馬。類似小龍蝦、螃蟹這種吃起來很複雜的食物,基本上需要你靜心享用,也許就在你扯下蝦頭的一瞬間,進球了。

這段時間,“世界盃”成了當之無愧的朋友圈主旋律。於我而言,這場狂歡真正讓人興奮的是,不管熟不熟的朋友,約在一起看球吃宵夜就能馬上熱絡起來。比賽結束,有人笑著上天,有人哭著上天台,反正我是不敢上秤的。

那麼,你的世界盃宵夜套餐是什麼?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吧,這樣熱鬧的夜晚,人多才吃得熱鬧呀!

~ 來互動呀

俄羅斯塊是神奇的土地,

你覺得這次哪支球隊最終奪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