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羅馬村」在哪裡,爲何會被稱爲「羅馬村」?

wangsagi

羅馬村是指中國甘肅省永昌縣焦家莊鄉樓莊子村六隊的者來寨。這裡的村民目前的身份戶籍檔案資料登記為漢族,使用漢語、漢字,但他們具有不同於漢人的相貌特徵:個子高大、藍眼睛、眼窩深陷、頭髮呈棕色、汗毛較長、皮膚為深紅色。

關於者來寨人的來歷目前幾乎可以肯定他們的祖先應該來自西方。澳大利亞學者戴維·哈里斯和國內學者關意權教授等人認為:他們是古羅馬後裔。公元前53年古羅馬“三巨頭”之一克拉蘇率軍遠征安息帕提亞帝國,結果以戰敗身亡告終。其長子普布利烏斯所率的第一軍團6000餘人突圍逃出,然而這支羅馬軍團並未返回羅馬,而是消失在史籍的記載中而不知所蹤。33年後羅馬和安息議和,於是向安息提出返還被俘的羅馬官兵,然而在安息當局返還的名單中並不包括第一軍團的6000餘人並堅持聲稱自己從未俘虜過這支軍團。

公元前36年西漢王朝的西域都護甘延壽和副校尉陳湯率4萬將士西征匈奴於郅支城(哈薩克斯坦的江布爾城)。在同匈奴人的戰鬥過程中陳湯發現:在匈奴人的陣營中有一支獨特的僱傭兵——他們具有明顯不同於中原人、匈奴人的相貌,他們以步兵百餘人組成“夾門魚鱗陣”,土城外設置“重木城”。而這種陣型恰恰是當年羅馬軍團常用的。最終陳湯、甘延壽戰勝了匈奴郅支單于,這支獨特的僱傭軍也和其他匈奴部隊一同被漢軍俘獲並被帶回中國。與此同時西漢河西地區的版圖上出現了一個名為“驪靬”的縣,而驪靬恰恰正是當時漢帝國對羅馬的稱呼,這其中是巧合,還是確有關聯?

個人以為:僅僅憑藉這些就說明者來寨人是古羅馬後裔證據並不充分——中華民族從來就是一個開放包容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上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外來民族並不少,其中具有西方白人相貌特徵的也不少。西北一帶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自古以來就是外來民族進入華夏的中轉地,至今維吾爾、哈薩克、塔吉克等民族依然有明顯的西方人特徵,而在歷史上除了古羅馬人之外,粟特人、波斯人、猶太人都曾通過絲綢之路來到中國。者來寨人的相貌特徵只能證明他們的祖先是外來民族,但究竟是不是古羅馬人還需進一步的證據支撐。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在甘肅的永昌縣,有一個非常出名的村莊,名為者來寨村,也被稱為“羅馬村”。者來寨村之所以出名,並不是這裡因為這裡有巧奪天工的自然景觀,而是因為生活在村子裡的人。

別看者來寨村的人身份證上寫著都是漢族,說著一口流利的漢語,但是村子裡有不少人卻有著一下些漢族人所沒有的特徵,比如說高鼻樑,有色眼睛,黃頭髮,很典型的西方人特徵。



而考古學家們在這個村子裡面發現大量的墓葬,這些墓葬的主人幾乎都是男性。對此,專家們解釋這很可能和軍隊有關。而且,從墓主人的骨骼來看,他們的平均身高要超過當地人。而且所有的墓葬都是頭朝著西方。於是專家們推測,他們或許是西方外來人種在中國繁衍生息,最後葬在這裡的。

翻開史籍,學者們在《漢書》中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公元前36年,陳湯率4萬大軍西征致支單于,在匈奴人的軍隊裡發現了一直特別的部隊,他們並不是匈奴人,使用著一種被稱為“夾門魚鱗陣”的奇怪陣法。這場戰爭的結果我們都知道,陳湯斬致支單于,大勝而回,還講那批奇怪的部隊帶了一部分回來,並且說句那句“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更加巧合的是,公元前35年,也就是陳湯遠征之後的次年,在西漢涼州府的行政區劃中,就新設置了一個驪靬縣。而經過考證,驪靬縣的位置就在現在者來寨的附近。


還有更加巧合的事情,公元前53年,古羅馬前三巨頭之一的克拉蘇率大軍東征帕提亞帝國(安息帝國),慘遭大敗,克拉蘇本人也死於非命,只剩下克拉蘇的長子普布利烏斯帶領6000多人拼死突圍而去。這6000多人的下場,沒有任何的記載,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沒有回到羅馬。

從地圖上是,安息帝國離大漢王朝的西域邊界並不算近也不算遠,這6000人完全是有可能達到那裡,然後被盤踞在那裡的匈奴人收留,成為匈奴人的僱傭兵之類的。然後十幾年後,陳湯遠征匈奴,大勝而歸,這些羅馬士兵被當成俘虜帶回了大漢,被安置在當時的涼州,也就是現在的甘肅。


這樣一來,基本整個迷題也就解的差不多了。者來寨村的村民,就是這些陳湯俘虜的羅馬人後裔,這也就是為什麼者來寨村被稱為羅馬村的原因。


以上內容全部某些新聞的報道,然而越來越多的聲音顯示:者來寨人並非是是羅馬人的後裔。很多人說通過基因驗證,發現者來寨人並非羅馬人的後裔!至於真相究竟是什麼樣的,那就等待進一步的結果吧!


小鎮月明

甘肅羅馬村在哪裡,為什麼這個村莊會被稱為羅馬村?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字面上的疑問很簡單,這個“羅馬村”位於甘肅省金昌,真正的村名叫者來寨。而它之所以會被許多人叫做羅馬村則是因為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不斷有人認為這裡的村民是古羅馬軍團的後裔。而這段往事的來龍去脈則非常複雜,牽扯到漢朝和羅馬帝國幾次知名事件和重要人物,具體過程來聽石頭君詳解吧!

克拉蘇兵敗身死

不知道悟空問答上的朋友喜歡美劇的人多不多?如果有喜歡美劇的朋友,前兩年一定都追過或者聽說過一部非常香豔血腥的神劇——《斯巴達克斯》。而這部美劇其實是根據古羅馬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奴隸起義的經過改編的。

美劇斯巴達克斯里的克拉蘇

公元74年,來自保加利亞的色雷斯角鬥士斯巴達克斯不願接受在角鬥場和同伴互相屠殺的命運,帶領幾十個角鬥士同伴逃出角鬥士學校,發動起義。這次起義之後得到了許多羅馬共和國境內奴隸階層的響應,起義隊伍迅速壯大,一度發展到12萬人之多,起義隊伍掃蕩了整個意大利。

但3年之後,這次起義還是被羅馬共和國鎮壓,而成功鎮壓這次起義的將領,就是羅馬共和國時期和凱撒齊名的軍事家克拉蘇。克拉蘇憑藉傑出的軍事才能和訓練有素的羅馬軍團,在阿普里亞省會戰中全殲了斯巴達克斯的6萬名奴隸起義軍,並將斯巴達克斯本人殺死。而憑藉此次勝利,克拉蘇奠定了自己羅馬名將的地位,並在後來成為了羅馬共和國的一個主要政治人物。

但在成功鎮壓斯巴達克斯起義18年後,已經兩次出任羅馬共和國執政官,時任羅馬敘利亞行省省長的克拉蘇卻迎來了生命的終點。公元前53年,克拉蘇率7個軍團的5萬羅馬大軍入侵安息帝國,在位於今天土耳其境內的卡萊和1萬安息騎兵展開大戰。

在卡萊戰役中兵敗身死的克拉蘇

但以善戰聞名的克拉蘇在此戰中卻遭遇大敗,他讓數萬羅馬士兵圍成方陣迎敵,但安息人卻利用東方特有的武器反曲弓通過遠程射擊給羅馬軍團造成重大傷亡。共有2萬名羅馬士兵戰死,甚至連克拉蘇的兒子也被安息人斬首。而克拉蘇無奈之下,竟然想和安息人議和,但正談著就被安息人抓住,隨後也被斬首。

消失的軍團

克拉蘇死後,羅馬軍團亂作一團,各自突圍,但最終只有15000人成功突圍逃走,另外一萬人被安息人俘虜。而羅馬共和國倒也比較仁義,這場大戰過去了33年之後,羅馬和安息人實現了和平。而在談判過程中,羅馬人要求安息人歸還33年之前被安息人俘虜的1萬羅馬士兵。但沒想到的是,安息人竟然說自己當時1個俘虜也沒抓,不知道那一萬人去哪了。

羅馬軍團

羅馬人雖然不相信安息人的鬼話,但面對咬死了沒有俘虜,沒人可遣返的安息人,羅馬人也無計可施,最後這一萬名羅馬士兵就成了歐洲歷史上的一個謎團,沒人知道他們去哪了。

“雖遠必誅”之戰的“戰利品”

現在回到咱們中國,說說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陳湯將軍。公元前36年,當時已經西遷到西域的匈奴在郅支單于的統治下有了點復興的跡象,在西域攻滅多國,還殺死漢朝使臣,並揚言還要取代漢朝皇帝。於是當時東漢西域都護府副校尉陳湯假傳聖旨,和校尉甘延壽一起統領4萬軍隊包圍了郅支單于的都城,並最終將其誅殺。

漢西域都護府副校尉陳湯

而陳湯事後在向漢元帝上書解釋自己假傳聖旨出兵的理由時,說出了那句流傳千古的名言,他說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

“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陳湯除了因此戰而揚名天下,在這場戰役中還遭遇了一支“古怪”的匈奴軍隊,他們不是匈奴人通常使用的騎兵,而是步兵,而且在作戰時還排出了一種漢朝人將其稱作“魚鱗陣”的奇怪陣法,在戰鬥中表現非常出色。但因為人數很少,他們也沒能替匈奴扭轉戰局,最終還有145人被漢軍俘虜。

漢朝記載裡“魚鱗陣”很像羅馬軍團經常擺出的龜甲形連環盾

但陳湯對這支古怪軍隊的戰鬥力很是讚賞,因此將其編入漢軍之中,後來將其調往甘肅駐守,其駐地在之後被命名為驪靬(lí jiān)。這件事在《後漢書》裡還有記載,其中還說驪靬是根據一個外國的名字命名的。而從這裡開始,這件事就和咱們前面說到的消失的羅馬軍團發生聯繫了。

因為古羅馬軍團在羅馬官方語言拉丁語裡被稱為legio或者legionis,和驪靬的發音幾乎一模一樣。而在驪靬的故地,近代卻生活著一些有著歐洲人特點的人,他們中很多人有鷹鉤鼻、黃頭髮和藍眼睛。因此在20世紀初開始,就不斷有人懷疑他們是歐洲人後裔。20世紀40年代,英國牛津大學的學者達布斯最早提出驪靬人是消失的羅馬軍團的觀點,其後有人贊同,但也有人將其嗤之以鼻。

者來寨的羅馬軍團雕像

20世紀初,驪靬故地者來寨的一些村民接受了DNA檢查,結果顯示其基因中有56%是白人基因,但其父系變異不符合古羅馬人的基因,而且綜合分析,他們還是和漢族的基因更接近,因此一些學者認為他們可能是古絲綢之路上一些西域商人和漢族混血的後代。

不過古羅馬軍團消失的年代正值古羅馬鼎盛時期,當時羅馬共和國疆域遼闊,因此其軍團士兵也來自從北非到西亞的廣大地區,所以其基因也是非常混雜的,因此僅憑基因測試結果,恐怕也無法徹底否認這些者來寨村民和羅馬軍團的聯繫,只是這段歷史實在太過久遠,除非未來有爆炸性的考古發現,否則恐怕也會永遠成為一個謎團。


桃花石雜談

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沒有,在我們偉大的中國有個“羅馬村”,在那裡土生土長著,一群長著歐洲人面孔的漢族人,他們自稱是歐洲貴族古羅馬人的後裔,他們有著藍色眼晴,棕色頭髮,個子高大,皮膚微微發紅,眼窩深陷的等這些相貌特徵,但是他們卻說著地地道道的甘肅方言,這個神奇的村子叫做者來寨,地處河西走廊,古絲綢之路的古道旁。



這個村子大約有400多人,之所以引起專家學者的關注是因為他們有著特異的容貌和一些特殊的的風俗,而且一個2000多年的謎團也在這個村落揭開。公元前53年羅馬共和國執行官克拉蘇,率軍攻打今天的伊朗地區,最後戰敗,克蘇拉被斬首。其中一支6000人的羅馬軍團突出重圍向東出發,由於後路被斬斷,這些人沒能夠回到羅馬,他們去了什麼地方也沒有人知道,後來這一隻隊伍便就從歷史上無聲無息的消失了。2000多年來這支神秘的羅馬軍團到底去了什麼地方?


近年來,隨著歷史學家對甘肅這個村落的深入研究表明,這個村落的人們一些生活細節和風俗都和羅馬人有些相似的地方,他們似乎對牛有著特殊的“感情”,在祭祀祖先的時候,要蒸一種“牛鼻子”的饅頭,在喪俗上他們不論風水,不擇地點,要求將死者的頭部必須朝西安葬等,後來通過對村民們血樣採集DNA分析驚訝的發現,他們有近一半的血樣中顯示是歐洲人的基因。這就更加說明他們與歐洲人有著某種密切的關係,當年那支神秘消失的軍團,後來他們來到了中國並在甘肅省永昌縣驪軒村,找到了最後的歸宿。這個村落的人們其實就是古羅馬軍隊的後代。



2000多年的歷史一直到現在,才揭開這個神秘的小村莊。什麼事情都有對立的兩面,也有專家指出,他們根本不是什麼羅馬人後裔,為了發展當地旅遊,故意編造的。至於事實的真相究竟是什麼樣子?那隻能等著專家有待進一步考證了。


歡迎大家評論,點贊,轉發留言,如有不對的地方,請勿見怪。


謎之探秘

實際上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羅馬村。

這個無恥的謊言最早來自於英國漢學家德效騫,按照他的觀點:驪靬村民的祖先為公元前53年卡萊戰役中失蹤的古羅馬第一軍團的士兵。這些士兵被帕提亞帝國擊敗後,輾轉東進後成為了當時的草原霸主匈奴人的一支僱傭軍,駐紮在今天哈薩克斯坦境內的郅支城。這些人後來在與漢朝軍隊的交戰中被陳湯將軍俘虜,隨後安置到了今天的驪靬村。這種假設觀點至今都為原本默默無聞而貧窮落後的永昌縣帶來了一筆飛來之財。大批的遊客,尤其是外籍遊客慕名前來。

不過,我們依然可以從羅馬的歷史記錄中找到闢謠的證據——《希臘羅馬名人傳》的作者普魯塔克曾經明確記載了卡萊戰役中克拉蘇兒子小克拉蘇如何帶兵反擊敵人,最後被圍殲戰死。其次,卡萊戰役中大量失蹤的羅馬士兵是由於在夜間撤退中與主力部隊走散所導致的,在天亮後不是被抓就是被殺。最後,此次戰役中被俘的羅馬士兵後來的確被帕提亞人安排到了東方的木鹿城戍邊。但是此城市僅僅是在今天的土庫曼斯坦境內,與中國的甘肅依然相距千里之遙。這些人的倖存者最後還在幾十年後因為羅馬人的外交努力而回到羅馬。

歷史上的漢朝軍隊每次對西北方向的遠距離征伐,最後都沒有帶回俘虜。之所以會如此,主要是由於西域和漠北草原的環境比較惡劣,中原軍隊出征往往補給線困難。例如著名的李廣利將軍,從甘肅的玉門關出發到今天塔吉克斯坦地區攻打大宛國。等走到大宛,軍隊裡面已經死了差不多一半人。最後返回玉門關,只剩下出征時候的20%士兵還活著。在這種情況下,抓住的俘虜基本上不可能被大批帶回來。漢朝軍隊的解決方法往往是殺掉,或者送給當地的盟友作為奴隸,即便是俘虜的漢人也是如此。所以就算有那麼些羅馬士兵在哈薩克斯坦被漢朝軍隊所俘虜,也絕對不可能被漢朝軍隊帶回國內,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留在中亞當奴隸。

作為傳說中羅馬軍團與漢朝大軍交戰的地點,郅支城往往被認為是羅馬軍營,而不是一座城市,理由也是簡單而充分的。首先羅馬軍團歷史上就以建造牢固的營地而著稱。其次匈奴則是遊牧民族,不善於諸城守衛。不過認同這樣觀點的人無疑是對匈奴人存在明顯的偏見。草原上遍地蒙古包,是他們對於遊牧民族的唯一認識。不過歷史記載和考古發現都告訴我們,匈奴人其實有不少城市存在。

從戰鬥來看,也可以發現那隻使用“夾門魚鱗陣”的步兵根本就不是羅馬軍團。當時匈奴的守城部隊幾百人都在防守城牆,一支騎兵部隊被排出城與漢軍交戰。而被認為是羅馬人的那支步兵也出城,在城門口列陣。隨後匈奴騎兵向漢朝軍隊發起了進攻,但是被漢朝軍最擅長的強弩擊敗。漢軍隨後向著防禦城門口的騎兵、步兵隊伍射擊,將他們全部趕回了城裡。這段原始記載中有一句“夾門魚鱗陣”,被很多人指認為羅馬士兵最擅長使用的盾牌陣。不過我們先從語法分析就可以知道,這句“夾門魚鱗陣”本身並不是“佈置魚鱗陣”的意思。短短一句話中的那個“夾”字其實是這句話的謂語部分,所以正確的解釋就是:步兵圍著城門像魚鱗層疊般佈陣。所以到底是不是羅馬人的那種盾牌陣,可以很肯定的說可能性根本不大。

當然,漢朝軍隊會對郅支城的這支部隊做專門記載,也說明了他們確實和過去漢軍遭遇的匈奴人有所不同。但是這種特殊性依然不能成為支持他們就是羅馬軍團士兵的證據。由於郅支城位於今天的哈薩克斯坦地區,當地主要居住著遊牧民族斯基泰人的一支康居。巧的是,古代的斯基泰人經常會在戰爭中使用步兵。這些遊牧民族出生的步兵主要武器還是弓箭,他們在射擊時候會用一塊高大的盾牌支撐在身前作為屏障使用。匈奴人則沒有這樣子的記載。因而在漢朝軍隊眼裡,這些大盾牌必然是稀罕之物。靠撐杆支撐,樹立在地上的大盾牌排成一排,後面站著密密麻麻的步兵。“夾門魚鱗陣”也就很好解釋了。和羅馬軍團依然是天差地別的不同。

驪靬村的羅馬軍團後裔傳說至今已經有二十年的歷史了。從最初的假設到後來人們普遍樂於接受的一種觀點,這當中站出來反駁磚家學者不絕於耳。2007年,科學家們通過DNA驗證,證明了當地居民的祖先都是東亞血統,僅僅有部分人具有中亞地區的阿富汗血統。可以說,驪靬村的羅馬軍團後裔傳言已經可以作罷了。然而這種極不靠譜的流言又繼續流行了多年,一直到2015年,以此謊言為原型的《天將雄師》被搬上熒幕。於是乎,這個“中國羅馬城”的謠言再次響起。

說到底,當地人極力維護這則傳說的可靠性,情有可原。大批的旅客,尤其是外籍人士慕名而來讓原本窮困的永昌縣一下子有了一個靠旅遊業創收的好機會。在市場經濟大行其道的今天,這樣的努力值得大家去理解。但是對於更多和驪靬村本身無關的謊言支持者來說,“漢朝軍隊必定能戰勝羅馬人”早已不是一種對於歷史的熱愛所帶來的理性思考。這類人心更多的民族狂熱情節,在這個問題的真偽的辨析中佔據了太多不應該出現的位置。


說真的,如果陳湯真的和羅馬軍團有過交鋒,那麼他的腦袋很可能就被羅馬士兵們給剁了。而之所以大部分中國人都願意相信這個謊言,實際上還是“老子自古以來天下第一”這種自卑心理作祟。


北洋海軍陸戰隊

甘肅羅馬村也就是甘肅者來寨。網上有很多人說甘肅羅馬村是為了吸引遊客,胡作非為完全沒有事實依據的言論。但是這個觀點並不是者來寨人民自己的一個噱頭,而是由澳大利亞學者提出來的觀點,後來國內學者發表文章支持,所以者來寨以古羅馬村的新身姿漸漸的展現在世人眼前。不過羅馬村現在確實是發展起了旅遊業。


古羅馬三巨頭凱撒,龐貝,克拉蘇。龐貝後來被凱撒追到了埃及,殺死。克拉蘇在是擁有著羅馬第一軍團的統帥,也是羅馬執政官。公元前53年,克拉蘇帶領羅馬第一軍團遠征安息,繼承亞歷山大大帝的遺願征服世界。安息大將蘇萊那,年僅30歲的他鑽研羅馬戰術,誘敵深入,在千年古城卡來戰勝了強大的羅馬軍隊。克拉蘇兵敗被殺,羅馬軍團全軍覆沒。號稱當時最強的羅馬軍團一戰消亡也給後世留下了不少謎團。軍團是全都戰死沙場了呢,還是被安息俘虜殺死或者融入安息。


但是有記載說克拉蘇長子帶著6000人突圍成功,但是這6000在歷史上消失的無聲無息,沒有回到羅馬,也沒有留在安息的記載。這樁懸案也成為歷代學者的困惑。澳大利亞學者哈里斯古驪靬(音:麗籤)城觀點的提出,引起國內學者廣泛關注。古驪靬城是西漢安置羅馬戰俘的地方。者來寨這個小小的400多人的村落,一下子到了風口浪尖,成為人們關注的地方。質疑者有之,探險者有之。據說在400中,檢測出200人有歐洲體徵。


史書記載西漢西域都護甘延壽征討匈奴時,匈奴軍中有一支使用圓形盾牌組成魚鱗陣的僱傭兵(羅馬軍隊特有陣型),並將其打敗俘虜。所以專家學者猜測俘虜的這一支軍隊就是當年神秘消失的6000人中的一支。後來他們被安置在者來寨,存在至今。

雖然沒有完全嚴絲合縫的證據證明,但是相信出土文物和考古技術的發展,謎題會有一天解開。

文/紅雨說歷史


紅雨說歷史

甘肅“羅馬村”,位於甘肅省永昌縣焦家莊鄉樓莊子村,即該村莊裡的者來寨。

澳大利亞學者戴維·哈里根據考證提出,者來寨實為古驪靬(念qián)城遺址,而這驪靬城是西漢安置古羅馬戰俘之城。雖然這個村莊身處西北地區,但這裡的村民長相很“歐式”,大鼻子,深眼窩,頭髮亞麻色,眼睛是綠色的,皮膚微微紅,而且當地民俗頗有古羅馬遺風。

正是這些令人不解的現象引起國內外專家的注意,根據考證,這些村民不一般,極有可能是公元前53年,古羅馬第一軍團消失的6000餘人的後裔。

即公元前53年,古羅馬三巨頭之一的克拉蘇率大軍東征安息國,在卡爾萊遭到了安息國軍隊的圍剿,幾乎全軍覆沒,而統帥克拉蘇也被斬首,只剩下克拉蘇的長子普布利烏斯帶領的第一軍團6000多人拼死突圍,而後經過多年轉折,跟隨匈奴,後被西漢同匈奴俘獲,後來被西漢安置在如今的者來寨,就有了現在的古羅馬村。


歷史皆不見

這個地方叫做者來寨,在甘肅永昌縣境內。至於為什麼叫做羅馬村,最初是因為英國漢學家德效謙發表了《古代中國的一座羅馬人城市》一書,提出了這個假說。上個世紀80年代澳大利亞學者戴維.哈里斯發表了文章《中國西部有古羅馬城市》,再次提出者來寨人是羅馬人的後裔。他認為,者來寨人是羅馬三巨頭之一克拉蘇遠征安息帝國時神秘失蹤的第一軍團的後裔。而者來寨人的長相,也和白種人相似。


後來有不少學者認同他的觀點,其基於以下幾個理由:

一,據《漢書》記載,西漢時期陳湯曾經大破匈奴與郅支城,發現了其中有人用所謂的“魚鱗陣”,所以,他們認為這是羅馬的步兵方正。

二,陳湯擊敗匈奴是在前36年,而克拉蘇遠征安息帝國兵敗身死是在前53年,時間上兩者之間間隔17年,而克拉蘇的第一軍團在羅馬與安息交換戰俘時並沒有被交換,所以專家認為這17年間,羅馬人應該是先投靠匈奴,然後被陳湯俘虜。

三,漢朝在河西走廊建立了驪靬縣,專門安置這些羅馬人。專家認為驪靬是漢朝時期中國隊羅馬的稱呼。

但事實上,這些理由是說不通的。首先,克拉蘇戰敗是在公元前53年,而驪靬縣始建於公元前104年,比克拉蘇遠征早了51年,根本不可能是為了安置羅馬人所建立的。


再有,根據《漢書》的記載,陳湯並沒有帶回任何戰俘,原文如下:

「陳湯攻破郅支單于駐地時說「凡斬閼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級,生虜百四十五人,降虜千餘人,賦予城郭諸國所發十五王」。」

從記載可知,陳湯將戰俘都分配給西域諸國進行管理,根本沒有帶回漢朝。所以,不存在漢朝安置羅馬人這件事。同時,驪靬也並不是羅馬人的稱呼,應當是對於其他少數民族的稱呼,當時對羅馬的稱呼為“大秦”。而之前提出的魚鱗陣,這在中國古代的《左傳》中就有記載,並不是羅馬方陣。


事實上,經過DNA檢驗,者來寨人不是羅馬人的後裔。至於為什麼者來寨人和白種人長得如此相似,是因為此地自古是絲綢之路的樞紐,各色人種都在此交匯,定居,因此,他們具有白種人的基因,便不足為奇了。

【歡迎諸位交流討論!】


庭州行者

文史野趣/潁州小史官

傳說古羅馬在兩千年前消失了一個軍團,輾轉來到中國定居。

歷史的巧合總是耐人尋味,兩千年前,古羅馬曾經在一場失敗的戰爭中憑空消失了六千人的部隊,而與此同時,彼時的西漢王朝在中亞打了一場戰爭,對手是匈奴,但是西漢軍隊打敗匈奴之後,卻發現俘虜裡有一群長相奇特的人,後來陳湯把他們帶回來安置,他們取名“驪靬”,而“驪靬”正是古代對羅馬的稱呼。

現在,在甘肅永昌地區,有個村子叫做“者來寨”,這個村子就住著傳說中古代被漢軍俘虜的羅馬人後代。

這個村子和甘肅其他村子沒啥區別,貧瘠的土地,土坯的房屋,乾旱的環境,但是村子裡有一部分人卻長相不同,他們戶口本上都是漢族,但是卻大多金髮碧眼,經過專家的考證,他們竟然有歐洲血統。

他們的習俗也和當地漢人有所不同,比如,他們的墓葬大多面相西方,喜歡養牛,鬥牛。

然而年代久遠,誰也說不清這個羅馬村住的到底是不是古羅馬人後裔,但是古羅馬在兩千年前消失了6000人的軍團是確定的。




是真是假筆者也難以確定,歡迎朋友們評論區補充交流!

【我是潁州小史官,喜歡文史野趣的朋友別忘記右上角關注哦!】

潁州小史官

這個羅馬村就是驪靳村,現在甘肅永昌縣南。據說是一支被擊潰的羅馬軍團逃出之後被漢朝的陳湯所收編,然後安置在那裡。

這個看法其實早在上世界五十年代的時候,牛津大學的教授德效賽第一個明確提出了羅馬普布利烏斯第一軍團的俘虜就安置在中國。他發表了論文《古代中國境內一個羅馬人的城市》,文章中提出了大約在公元前36年中國漢朝就存在一個羅馬古城,並且他還引用《史記》中關於羅馬作戰陣法的記載。

據他考證,漢朝的時候羅馬帝國的稱呼就是大秦,而“大秦”又名“犁靳”。並且,

他認為驪靳[lí jìn]這個詞就是來源於希臘語中的“亞歷山大”的縮略和漢語音譯。因為漢語中“亞歷山大”一詞的希臘讀音不容易表示,因而被縮略為驪靳。

不過,他的這些證據並不充足,很多人都質疑他的觀點。於是羅馬軍團又一次消失在歷史迷霧之中。不過研究並沒有停止,比如關意權教授。他從1978年開始就研究這一事件,通過20多年的世界,根據歷代有關漢朝、驪靳的行政設置、長官任命、地名變動等等,走訪相關人員1600人,記下了200餘萬字的採訪筆記。他考證出最後就是永昌縣的焦家莊鄉者來寨(即現在的驪靳村)。

這些研究使得無數的國內外媒體,電影電視製作公司,考古、遺傳學等專家聚集驪靳村。永昌縣迅速掀起驪靳熱,而驪靳更是為此大興土木,建設了無數羅馬建築。這件事情也非常能吸引眼球,比如成龍的賀歲電影《天將雄獅》就有類似的情節,國漫《秦時明月》中也同樣有類似的故事。

不過,據說後來還引進了DNA檢測,不過曾經被給予厚望的DNA檢測並不能提供有力的證據。加上這件事情已經牽扯了太多的利益,現在已經很難分辨真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