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小問題,帶你搞懂醫療保險

前幾天剛爆出一條新聞,說是某高校的學生小鐘包皮過長,去醫院做手術卻被刁難。原來,他的手術做到一半時發生了感染,原先交的手術費不夠了,醫生告訴他無法繼續手術。小鐘沒辦法,只能拖著半麻的身體去交錢,這才“度過了難關”。

5個小問題,帶你搞懂醫療保險

有句話說得好,哪兒都可以討價還價,就是在醫院不能。就像小鐘一樣,躺在手術檯上,除了乖乖交錢別無他法。雖然事後證明這家醫院是個“黑心醫院”,但醫療問題的確是個大問題。

而且,醫療還是我們每個人都繞不開的問題。艾瑞諮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人均就醫次數達5.8次。你想想得花多少錢。

所以,買一份病了、住院了以後能報銷的醫療保險是非常有必要的,醫療費再貴也不用咱們自己掏錢,很划算。今天,水滴保就給大家科普一下“醫療保險”的基礎知識。

5個小問題,帶你搞懂醫療保險

醫療保險是什麼?

1、什麼是醫療保險?

它是一種可以報銷被保險人就診、治療期間支出的醫療費用的保險,是最重要的健康保險之一。

2、醫療保險有幾種?

常見的醫療保險主要有4種:普通醫療保險、住院醫療保險、手術保險和綜合醫療保險。

普通醫療保險是指可以報銷門診費、藥費、住院費用、護理費用、醫院雜費、手術費用、各種檢查費用等的保險。

住院醫療保險是指可以報銷住院期間支出的各項醫療費用的保險

手術保險是指報銷與手術相關的有關費用的保險。

綜合醫療保險則是綜合了以上2項或多項的保險。

重大疾病保險和醫療險有何區別?

5個小問題,帶你搞懂醫療保險

重大疾病保險跟醫療險一樣,也是一種健康保險。不過,它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保險。

醫療保險是一種費用報銷型保險。花了多少醫療費,事後可以按照實際花費進行報銷。報銷時也會扣減掉社保已經報銷的部分,和保險規定的免賠額。

而重大疾病保險則是一種定額給付型保險。它賠付的依據不是花了多少醫療費,而是“重大疾病是否發生”。只要發生了,比如得了癌症、急性心梗,就可以直接獲得賠付,賠付金額是買保險時就確定好的。不管花了多少醫療費,哪怕只是在醫療確診後就回家了,也是可以賠的。

除了賠付的方式不一樣,它們還有一些別的區別。比如,重大疾病保險往往可以保障很多年,甚至終身,但醫療保險的保險期大多隻有一年。

百萬醫療險是什麼?

近些年,市場上出現了很多百萬醫療保險,保額高達一兩百萬,最高的甚至號稱保額1500萬。這是一種什麼保險,它是否值得購買呢?

5個小問題,帶你搞懂醫療保險

百萬醫療險也是醫療保險,跟普通醫療保險沒有本質區別,只是保額、免賠額不同。

它是否值得購買呢?這個就見仁見智了。百萬醫療險的保額很高,但是免賠額也很高,大多是1萬元。這就會造成一個問題,一般的感冒發燒住院也就是能花個幾百幾千,還夠不上免賠額。

這裡可以看出,百萬醫療險主要是用來解決嚴重疾病的醫療費

有社保,還需要醫療保險嗎?

相信很多人會問:我有社保了,還要醫療保險幹啥?

5個小問題,帶你搞懂醫療保險

一般來說,我們認為社保(基本醫療保險)+商業醫療保險的組合才可以做到全面的醫療保障。醫保的特點是低門檻、廣覆蓋、水平低。大多數人都可以參加社保(職工醫保、城鎮醫保或新農合)。但是,社保的報銷額度、報銷範圍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很多進口藥就不給報銷,而保險公司的醫療保險是可以的報銷的。

所以,應該是先加入基本醫療保險,然後根據自己的情況選購商業保險,才能給自己和家人全面的保障

一個人最多買幾份醫療保險?

前面說了,醫療保險是一種費用補償型保險,它是以實際支出的醫療費為報銷限額的。所以,即使買了很多份或者很多家保險公司的醫療保險,在報銷時都是不能重複報銷的。除非是出現一份醫療險保額不足,才會用到其他醫療保險。

因此,沒必要買很多分醫療保險。一般來說,買一份低保額、低免賠額的普通醫療保險,再加一份百萬醫療險就足夠了,再多買就是花冤枉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