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銀行2018年一季度報解讀及趨勢研判

A股上市銀行2018年一季度報解讀及趨勢研判

楊芮

2018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形勢穩中向好,經濟運行質量提高,經濟結構持續優化,A股上市銀行迎來平穩開局。與2017年相比,上市銀行的業績表現出喜憂參半的變化,預示了上市銀行今年後三季度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一、一季度整體業績特點

1.規模效應弱化,息差修復主導盈利回升

資產和負債規模增速持續放緩,2018年一季度26家上市銀行總資產為151.54萬億元,同比增長5.7%;總負債為140.15萬億元,同比增長5.4%,資產和負債規模增幅較上年同期縮窄7.5%和7.9%。

盈利能力延續2017年末的回升態勢。2018年一季度26家上市銀行營業收入共計1.05萬億元,同比增長2.8%,扭轉了上年同期同比增速為負的局面;實現淨利潤共計4415.9億元,同比增長5.48%,較上年同期增速提高1.85%。

這主要源於上市銀行淨息差和淨利差有所修復。2018年一季度,26家上市銀行平均淨息差和平均淨利差較上年末分別提升0.1%和0.4%。與上年一季度相比,2018年一季度上市銀行平均淨利差提高0.1%,淨息差基本持平,降幅明顯收窄(2017年一季度上市銀行平均淨息差較2016年同期下降0.28%)。

2.存款總額突破百萬億,吸儲能力穩步提升

2018年一季度26家A股上市銀行存款總額為102.9萬億元,存款在總負債中的比重為73.5%,較上年同期和上年末分別提升1.62%和0.68%。無獨有偶,2018年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5.06萬億元,同比多增77億元。這主要源於:一是一季度多數銀行提高存款利率,推出結構性存款等產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存款的吸引力;二是隨著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的深入,網絡理財產品得到逐步整頓和規範,減少了對銀行存款的分流;三是隨著房地產市場調控加碼,年初居民增加的可支配收入減少流入房地產市場,穩定了銀行存款來源;四是貨幣基金淨值增幅提高,公募基金資產規模擴大,引致銀行的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

A股上市銀行2018年一季度報解讀及趨勢研判

3.不良貸款率持續下降,風險抵補能力持續增強

從已公佈一季度不良貸款餘額的銀行來看,除農業銀行、招商銀行和常熟銀行外,A股上市銀行不良貸款餘額較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不良貸款率持續下降,2018年一季度A股上市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為1.52%,較上年末和上年一季度分別下降0.02%和0.07%。

2018年一季度,26家A股上市銀行平均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延續了2017年末上升趨勢,達231.29%,較2017年末和2017年一季度分別提高11.98%和27.57%。上市銀行資產質量趨穩,減少了不良資產對淨利潤的侵蝕,這也是盈利水平回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4.資本充足率保持平穩,但部分銀行資本補充壓力較大

從整體上看,2018年一季度,26家A股上市銀行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3.52%,較上年末和上年同期分別提高0.2%和0.74%;平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16%,較上年末提高0.06%,但較上年同期下降0.02%。2017年以來,上市銀行積極通過定增、二級資本債、可轉債、優先股等方式補充資本,保持了資本充足率總體穩定。

不過,2018年一季度,資本充足率較上年末下降的銀行仍有一半以上。4月後,隨著資管新規落地,此前理財業務發展較為迅猛的銀行面臨較大的資本補充壓力(資管新規要求銀行對資管產品按照管理費收入的10%計提風險準備金)。

二、與2017年相比的主要變化

1.雙向“縮表”隊伍擴容

2018年一季度,5家銀行資產和負債規模較上年末減少。其中包括3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1家城市商業銀行(貴陽銀行)和1家農村商業銀行(張家港行),5家銀行縮表規模共計1112.44億元。除中信銀行外,其餘四家均是首次“縮表”。

從結構上看,資產端,“縮表”的5家銀行主要是同業資產和應收賬款類投資等非信貸資產減少;負債端,同業負債和應付債券等非存款類負債有不同程度減少。此次銀行雙向“縮表”主要原因在於:一是監管新規頻出,推動銀行加大業務自查力度。同業、通道、非標等業務得到進一步規範,相關業務規模得以壓縮。二是業務結構調整過程中的需要。近兩年來,上市銀行的發展更加註重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在較長時間的規模擴張過程中,銀行產生了一些效益較低的資產,此次業務結構調整對銀行相關資產進行壓縮,引致了規模的減少。三是資本補充壓力在短期內還未得到緩解。表外資產迴歸表內,信貸業務佔比提高等因素,佔用了銀行較高的資本。短期內,銀行的資本補充難以支撐規模的大幅擴張。

A股上市銀行2018年一季度報解讀及趨勢研判

2.中小銀行資產“回表”顯著

從整體上看,2018年一季度,A股上市銀行信貸資產在總資產的比重為53%,較去年同期提高2%左右。但按照不同類型銀行來看,2018年一季度,大型商業銀行信貸資產佔比為54.5%,較上年同期提高1%;8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信貸資產佔比為52.08%,較上年同期提高4.2%。6家城市商業銀行(除北京銀行、成都銀行外)信貸資產佔比為37.58%,較上年同期提高3.4%。

2017年以來,表外理財、同業存單等先後被納入MPA考核,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由於此前理財業務、同業業務發展迅猛,在嚴監管、降槓桿的背景下,面臨大量的資產回表。因此,信貸資產佔比提高明顯,同時同業資產、證券投資等資產佔比呈現不同程度收縮。

3.非利息收入佔比明顯提高

26家A股上市銀行2018年一季度平均非利息收入佔比為27.49%,分別較上年末和上年同期提高2.3%和0.6%。但從非利息收入中佔比最高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上看,2018年一季度A股上市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19.4億元。

因此,本輪非利息收入佔比上升並非完全歸因於收入結構的改善,而主要是因為在新準則下,從2018年開始,銀行的基金投資和部分票據非標投資的會計分類調整為公允價值計量,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投資,相應的收益列式方式由利息收入變為非利息收入。因此,絕大部分銀行(尤其是基金投資和票據非標投資業務規模較大的銀行)非利息收入佔比在2018年一季度有明顯提升。民生銀行、光大銀行的非利息收入佔比一躍超過50%,分別為57.17%和50.22%,較上年末分別提高17.16%和16.58%。但如果剔除新準則的影響,上市銀行真實性的非利息收入不及報告上表現出的樂觀。

4.盈利效能有所改善

從淨資產收益率上看,2018年一季度26家上市銀行淨資產收益率(ROE)平均值為3.4%,較上年同期下降0.12%,延續了2017年末ROE下降的趨勢,但受今年一季度非利息收入上升的影響,ROE降幅明顯收窄(2017年末ROE較上年同期下降0.64%)。

從成本收入比看,26家上市銀行2018年一季度成本收入比平均值為27.63%,較上年同期提高0.55%,較上年末下降2.73%。

從人均獲利看,2018年一季度26家上市銀行人均營業收入為47.6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65萬元,改變了2017年一季度較上年同期人均營業收入下降的局面。這一方面是由於2018年一季度A股上市銀行員工總人數較此前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上市銀行整體營業收入能力逐步改善,共同推升了人均獲利水平。

A股上市銀行2018年一季度報解讀及趨勢研判

三、一季度後發展趨勢展望

隨著強監管政策的延續以及資管新規等一系列措施落地,在嚴監管、降槓桿的環境下,銀行業迴歸本源、迴歸主業的大勢已定。2018年一季度以後,預計上市銀行將出現以下幾個趨勢。

一是各行之間分化將不斷加劇。從經營指標上看,淨息差是各銀行在2018年一季度報告中表現出的最主要、最明顯的差距。與2017年一季度相比,半數以上銀行淨息差呈現明顯上升的趨勢。自2016年開始,各行淨息差的差距開始逐步擴大(26家上市銀行淨息差的方差從2015年一季度的0.073擴大至2018年一季度的0.291)。

在淨息差差距的背後,反映出的是銀行客戶結構、負債結構(主要是存款結構)、資產結構(主要是貸款結構)的差距。例如大型商業銀行、招商銀行的負債端主要是低成本的存款,一方面負債優勢支撐其資產端可以投向個人住房貸款等收益率較低但資產質量較好、客戶基礎穩定的業務,最終這些客戶群體又能反哺負債端的低成本資金來源。另一方面,負債優勢也鞏固了上述銀行的結算能力,主要表現為存拆放同業和其他金融機構款項能夠為銀行帶來高於行業平均的生息資產收益率,這也是此次各上市銀行之間淨息差差距擴大的最主要原因。

二是非利息收入增長壓力較大。A股上市銀行的非利息收入中佔比最大的是手續費及佣金收入。2018年一季度,26家A股上市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佔非利息收入比重為73.7%,較上年同期增加3.31%。但從絕對值上看,2018年一季度上市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收入為2542.7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0.76%。

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包括銀行卡手續費、結算與清算手續費、代理服務手續費、信貸承諾及貸款業務佣金、託管及其他受託業務佣金等。隨著去槓桿、去通道的推進,加速了銀行資產“回表”的進程,一些原先計入表外資產的項目在監管約束下到期之後不再續做,銀行表外資產減少,導致銀行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下降,尤其是信貸承諾及貸款業務佣金、託管及其他受託業務佣金等收入將受到較大影響。2018年以來,委貸新規、資管新規先後落地,銀行理財投資非標準化債權餘額將大幅下降,短期內也將影響理財規模的擴大,減少隨之帶來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進而對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增長產生壓力。

A股上市銀行2018年一季度報解讀及趨勢研判

三是真實不良資產或加快暴露。從一季報指標上看,上市銀行整體不良貸款率呈現下降趨勢,但難言資產質量出現拐點,結合宏觀經濟、監管環境、商業銀行逾期貸款指標調整等因素,預計2018年上市銀行將加快暴露真實的不良資產。

從宏觀經濟上看,經濟增長並未出現拐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調整期陣痛仍將持續,前期存量的、隱性的不良資產仍將繼續消化,同時處置“殭屍企業”、去產能的過程中將降低一部分非金融企業的應收賬款週轉速度,可能增加銀行的逾期貸款。嚴監管形勢下,尤其是在資管新規正式出臺以後,非標和通道類業務規模擴張難以為繼,類信貸資產風險將逐漸暴露。從商業銀行逾期貸款指標調整上看,僅有少數銀行,如招商銀行等,已經實現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調入不良,而不少銀行逾期90天以上未減值貸款仍有較大規模,這一部分貸款在將來劃入不良貸款的過程中或對銀行風險指標造成負面影響。

四是專業化人才需求加大。2018年以來,銀保監會合並、金融領域對外開放、資管新規落地、金融科技不斷升級等外部環境發生一系列變化,這將對銀行業帶來深刻的影響和變革。子公司制改革是當前銀行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應對方式之一。金融科技的浪潮下,建行、興業、光大、招行、民生等銀行紛紛開啟佈局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之路。資管新規落地前夕,已有光大、浦發、中信、招行等上市銀行宣佈擬成立資管子公司。2017年11月,中信銀行和百度公司聯合發起的百信銀行,作為我國第一家獨立法人的直銷銀行正式成立。

隨著子公司制改革的不斷推進,上市銀行將愈加註重專業領域人才的引進和團隊的培育。例如,招商銀行提出“金融科技銀行”定位,計劃將總行未來科技背景出身的人數達到30%-40%;平安銀行建立了超過2100人的零售專屬IT團隊保障其零售業務轉型的智能化。又如,資管新規明確了銀行理財“淨值化”、投資“標準化”等要求,銀行資管機構能否從理財業務中獲得收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身投研能力的高低。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銀行資管機構除了加強與非銀金融機構合作,彌補投研能力短板以外,也將通過積極引進專業人才的方式,增強自身投研能力。(作者系恆豐銀行研究院研究員)

A股上市銀行2018年一季度報解讀及趨勢研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