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叛逆」

對話“叛逆”

青春期叛逆的話題,基本上伴隨孩子的初高中生活。孩子的成長過程有兩次“叛逆”期,一次在三四歲,一次就是青春期。其實所謂的叛逆是我們成人給孩子的標籤,我們認為孩子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要求,不按照我們認定的方式去做,因此便送給孩子一個詞語叫做“叛逆”,但是孩子不認為這是叛逆,他們認為很正常,事實上,我們的孩子的確很正常。

首先,青春期的孩子由於心理上的發展,自認為自己已經是成人,因此會以成人的行為去決定或處理一些事情,而實際上他們的決定和做法又達不到自己預想的結果,因此就出現了成人感和實際之間的矛盾,當矛盾出現時,孩子就會束手無措,不知道如何解決,因此心情就會鬱悶、煩躁。這期間如果能得到家長的理解和幫助,就不會出現所謂的叛逆,親子關係也會很正常、和諧。如果孩子從家長跟前得不到接納和理解,他們就會去尋求其他的方式去排遣心中的苦悶。女生一般就會找到一個閨蜜,她們特別親密,形影不離,恨不能天天粘在一起,因為她們能相互理解,會訴說心中的不快,會釋放鬱悶,因此有人把初中孩子的這種關係叫做孩子的初戀。但男生一般不會找同學談心,他們則選擇通過消耗體力的方式達到釋放鬱悶的目的,比如瘋狂打球,打遊戲,甚至有暫時性的自我放棄,即行為舉止突然變得和以前大不相同,大大咧咧,放棄學習,上課故意搗亂。這時如果有女生對這些孩子投去理解的眼神,他就會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想方設法和這位女生親近,這就是我們眼中孩子的早戀。實質是早戀嗎?不是,是孩子在尋求心靈的理解者和合夥人。這時的家長在幹什麼?都在惶惶不可終日!孩子瘋狂打球時,我們不問突然打球的原因,不由分說就開始批評教育、講道理、甚至扣留籃球,希望通過說教讓孩子好好學習,因為我們認為只有孩子學習才是孩子該乾的事。打遊戲的孩子是把自己藏在遊戲裡,希望引起家長能夠關注到他們的內心,結果我們只關注事件本身,依然抱怨、批評、指責。試想,哪個孩子甘願墮落?哪個孩子想當孬種?

其次,初中階段的孩子開始尋找自我:“我長什麼樣?”“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學習的意義又是什麼?”等等。這時他們思考的都是哲學問題,而這些問題對孩子來說是特別聖神而又重大的。但我們大人認為很幼稚,當孩子抱著尋找答案的希望尋求我們的幫助時,我們要麼顧不上理睬,要麼敷衍一句,要麼挖苦一句。孩子碰壁次數多了,他們就不和家長“一般見識”、不交心、有問題不找和家長解決、親子關係的通道閉合,誰之過呢?

這些是我們的孩子叛逆嗎?不是,是他們正在成長!在很正常的成長!正如從三歲到四歲一樣正常。假如孩子沒有經歷這種長大感和實際之間的矛盾,他的心理年齡永遠會處於孩童階段。試想當孩子已成年,處事方式依然是孩童的,那時我們家長又會怎樣?

我們該如何面對心理正在長大的孩子呢?我們知道蠶需要通過一次次的蛻皮才能長大,而蠶的蛻皮對蠶來說是很正常的成長過程。養育蠶的我們,當蠶蛻皮時,我們在幹什麼?在惶惶不可終日?對蠶講道理?阻止他們蛻皮?或者批評他們不好好長大蛻什麼皮?還是乾脆幫他們一把將皮扯下來?沒有!我們什麼也沒有做,只是時刻關注著他們的變化,以一種悲憫的心陪著它們、等待著它們的蛻變,一天,兩天。對於蠶的成長我們做的很好,很優秀,可當我們面對孩子的蛻變時,我們卻百般阻攔,甚至認為他們叛逆!

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我們像對待正在蛻變的蠶一樣,無條件的接納孩子,無條件的陪伴孩子,無條件的愛孩子,用我們沒有任何條件的愛靜靜的等待孩子,一天兩天,一年兩年,陪他們度過孤獨無助的蛻變期,他們必然會以全新的姿態站在我們面前,那時,他們就真的長大了!

願我們家長和我們青春期的孩子和睦相處!

2018.6.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