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阴虚的各种治疗案例

肝阴虚的各种治疗案例

本文案例仅供参考,学习,讨论。不作为患者自治疾病的参照,否则后果自负。

肝阴虚·头痛身麻

肝阴虚的各种治疗案例

章真如病案:张××,男性,×厂干部。因长期患高血压(血压180~210/120~140mmHg),头昏头痛,不能安寐,口苦口干,左半身发麻,面赤如妆,就诊时血压210/1,40mmHg,左半身发麻无力,颜脸部抽动,头痛如裂,脉弦数,舌赤,诊断为高血压危象,给以镇肝熄风汤加减。

生龙牡各30克,龟板12克,代赭石24克,牛膝9克,茵陈15克,玄参12克,麦冬12克,钩藤9克,沙苑子24克,青葙子24克,杜仲15克,草决明24克。

二诊:上方服3剂后,自觉症状大有减轻,血压170/120mmHg,继服上方5剂,恢复正常状态,以后每遇血压上升时再服本方数剂,均有效。

肝阴虚·头痛耳鸣

肝阴虚的各种治疗案例

章真如病案:医案:黄××,男,61岁,干部。患者平素工作过忙,经常头晕,腰痛,胁痛,失眠,耳鸣,年前并发现高血压痛每发血压

150~180/90~110之间,脉细数,舌红。

辨证为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肝肾阴虚。治以滋养肝肾,选用滋肾养肝汤。

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熟地1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玄参15克,生龙牡各30克,石决明30克,杜仲10克,白蒺苈10克。

服上方后,症状逐步减轻,血压比较稳定,以后每次发病,进服本方,基本有效。一年以后,有一次出差,旅途劳顿,又未服药,上述症状明显加剧,出现眩晕头痛,口苦口干,睡不安寐,面红:目赤,心烦易怒,脉弦数,舌赤,苔黄干。血压180/100mmHg。

辨证为阴气大虚,阳失所附,肝阳上亢。治以育阴清阳,采用资生清阳汤。

桑叶10克,丹皮10克,竹柴胡10克,天麻10克,白芍10克,白蒺苈10克,钩藤10克,石斛10克,杭菊10克,石决明30克,生地15克,薄荷3克,生甘草8克。嘱服五剂。

服完五剂后,阳亢现象迅速减轻,症状大有好转,血压140/90mmHg,按原方继续服用。以后发病时,就按上方继续服用,连服有效。

肝肾阴虚·头痛(蛛网膜下腔出血)

肝阴虚的各种治疗案例

【案例】某男,28岁。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如劈,颈项强直,双侧巴氏征(+),经西药止血、脱水降压、止痛剂等治疗,病情不能缓解。

诊见:体瘦颧红,舌红,苔少而干,脉细弦。

证属肝肾阴亏,阴不制阳,阳亢化风,气血逆乱,脑络破裂。治以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清热化痰。

方用羚角钩藤汤加味,处方:羚羊角、甘草各3g,竹茹6g,钩藤、菊花、生地黄、白芍各15g,茯神、桑叶、天麻、川贝母各10g,三七粉4g。

二诊:1剂后,头痛缓解;服2~3剂,头痛未作,颈部活动自如。

继以上方调理旬日,病愈出院,随访病未复发(郭尧树.羚角钩藤汤新用.中医药学报,1993-2-20)。

肝肾阴虚·头痛

肝阴虚的各种治疗案例

【案例】某男,75岁,干部,于2002年11月初诊。患者平素眩晕,头痛,心烦,易怒,伴面色潮红,口干口苦,有高血压病史1O余年(血压2 1.3/13.3kPa)。每遇情绪烦躁,面部三叉神经剧痛难忍,呈阵发性反复发作,如刀割火灼,伴心烦失眠,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紫红,舌苔黄厚腻,脉沉弦。

证属肝火内盛,瘀血阻络。

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赤芍、白芍、白芷、生地、白蒺藜、钩藤各15g,生石决明、生石膏各30g,胆南星、黄连、大黄各9g,僵蚕、芒硝(冲)、全虫各12g,蜈蚣3条,莲子心6g,甘草3g。

上方水煎,每日2次,调服月余,诸症消失,血压16/12kPa,诉三叉神经痛基本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刘杏枝.天麻钩藤饮治验举隅.浙江中医杂志,2004-11-491》。

肝肾阴虚·头痛眩晕

肝阴虚的各种治疗案例

【案例】某女,47岁。患者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近日因工作繁忙、紧张劳累,于傍晚突然发作头痛眩晕,恶心欲吐,心悸心烦,口苦咽燥,肢体麻木,腰膝酸软,站立不稳,经服降压片未效,当晚12时被护送人院。血压29.3/14.6kPa,面色潮红,舌质暗红,苔少,脉弦细数。立即给予利血平1 ml,安定2.5mg肌内注射。

证属肝肾阴虚,肝阳化风。

处以杞菊地黄汤加味急煎。

处方:枸杞、泽泻、益母草、天麻、车前子各15g,菊花、丹参、珍珠母(先煎)各30g,生地、山茱萸、山药各12g,茯苓20g,丹皮、杜仲各10g。

二诊:服药l剂,头痛眩减。续服2剂,血压降至21.3/13.3kPa。仍守上方增损,续服1周,血压降至20.O/12.OkPa,诸症消失而出院,人院时仅临时用西药处理。《孟继民等.杞黄地黄汤之临床运用.陕西中医1991-10-462》。

【按语】患者素体阴虚,水不涵木,复因紧张劳累,更损阴血,致肝肾阴虚,肝阳化风,故拟杞菊地黄汤滋肾养肝熄风,伍天麻、杜仲、珍珠母平肝潜阳熄风,佐丹参、益母草、车前子通络利水降压,故仅服10剂而瘥。

肝阴虚·眩晕

肝阴虚的各种治疗案例

【案例】某女,39岁,农民。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愈后自觉头晕眼花,常服杞菊地黄丸、天麻钩藤饮等药,效果不显,平素性躁易怒。诊见:咽干口燥,月经先期,色红量多,立、坐、蹲时间稍久则心悸头晕欲仆,突然眼前一团漆黑,持续约3~4分钟。

舌红少津,脉弦细兼数。证属肝阴虚弱,阳亢化风。治以峻补肝阴。

投月华丸,去川贝母、百部,加枸杞子、女贞子,5剂煎服,眩晕控制。后以丸药料以善后,未见复发。《余韵星.月华丸的临床运用.浙江中医杂志1987-5-223》。

肝肾阴虚·目痛

肝阴虚的各种治疗案例

【案例】某女,25岁。今年1月足月顺产,因产后悲泣太过,双目作痛,视瞻昏渺,腰痛膝软,恶露1月方净。产后3月经转,色、量尚正常,少、小腹常觉隐痛,望其目眶黧黑,舌红,少苔,脉细。

证属肝肾阴虚,瘀血内停。治宜滋补肝肾,兼以养血活血。

拟六味地黄汤加味,

处方:熟地黄、淮山药各15g,茯苓、丹皮、泽泻各6g,山茱萸、当归、白芍、刺蒺藜、密蒙花、大枣各lOg。4剂,日1剂,水煎内服。

二诊:目痛减轻,少、小腹痛微,舌尖略红,苔薄白,脉细。守上方去丹皮、泽泻,加枸杞子、玉兰花各10g,继进7剂,以收全功。《卢慧玲.班秀文运用六味地黄汤治妇科病的经验.新中医1994-1-23~24》。

肝肾阴虚·目障

肝阴虚的各种治疗案例

【案例】某男,58岁,工人。双眼视物昏蒙,如隔轻烟薄雾,看书报不能持久。视力右眼0.5,左眼0.6,瞳孔内晶状体呈灰白色混浊。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苔薄,脉细弱。证属肝肾不足,晶珠失养。治拟补益肝肾。用六味地黄丸,加制首乌、枸杞子、覆盆子。连服21剂后,自觉视物比前清晰,看书报已能持久,视力右眼至0.9,左眼1.0。《任征.六味地黄丸加味调治目疾有良效。浙江中医杂志1985-4-163]。

【按语】晶珠(晶状体)属水轮,内应肾。肾为精血所涵养。今肝肾阴虚,精血不能上荣,以致视物昏蒙日增。处方用填补肝肾精血之品,使晶珠得养,则视力得增。

肝肾阴虚·目障

肝阴虚的各种治疗案例

【案例】某女,38岁,干部。右眼患睫状体炎青光眼综合征1年,眼酸眼胀时轻时重,虹视泛恶频作。右眼瞳孔比左眼略大,裂隙灯下右眼角膜后有灰白色沉淀物5~6粒,眼压3.5kPa,伴有口舌生疮,手足心热,腰酸乏力,月经愆期,舌红,苔薄,脉细。

证属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神水(房水)瘀滞。治拟滋阴降火,通络行水。

用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怀牛膝、忍冬藤、桑寄生。后按原方略为加减,连服2个月,角膜后沉淀物消失,双眼瞳孔等大,眼压正常,余症亦减,随访未发。《任征.六味地黄丸加味调治目疾有良效.浙江中医杂志1985-4-163》。

肝肾阴虚·鼻衄

肝阴虚的各种治疗案例

【案例】某女,36岁,农民,于l 995年10月22日初诊。患者2年来每因郁怒鼻部出血,出血量约100~1 50m1.色淡红,不经治疗自行停止。2日前又因情志不畅,鼻出血不止,量多,曾经本院五官科行鼻腔压迫止血及西药治疗,出血仍未止,伴有头痛头晕,心烦易怒,五心烦热,平素大便略干,两日一行,月经先后无定期,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血压l6.7/10.7kPa(125/80mmHg)。

中医诊断为鼻衄,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治宜镇肝熄风,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予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生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生白芍、天门冬、川楝子、夏枯草、龟板(先煎)、陈皮各lOg,玄参20g,三七粉(冲服)5g。3剂,水煎服,日1剂。

1O月25日复诊:鼻出血、头痛头晕、烦热等症状明显减轻,续服上方5剂,诸症悉除。后以六味地黄丸合加味逍遥丸调理善后,随访1年未发《唐素敏.镇肝熄风汤临床应用举隅.河北中医,2003-25-6-436》。

肝阴虚·不寐

肝阴虚的各种治疗案例

赖良蒲医案:何某某,女,32岁。1936年仲冬,因久患失眠,诸药不效。形容消瘦,神气衰减,心烦不寐,多梦纷纭,神魂不安,忽忽如有所失,头晕目眩,食欲不振,舌绛,脉弦细,两颧微赤。此乃素禀阴虚,营血不足,营虚无以养心,血虚无以养肝,心虚神不内守,肝虚魂失依附,更加虚阳上升,热扰清宫所致。

议用养心宁神法,以酸枣仁汤加人参、珍珠母、百合花、白芍、夜交藤,水煎;另用老虎目睛五分研末冲服。连服13剂,使能酣卧,精神内守,诸证豁然。(《蒲园医案》1965:116~117)

肝阴虚·脏躁(焦虑性神经症)

肝阴虚的各种治疗案例

丁德正医案:李某某,女,24岁,已婚。1980年5月7日诊。患焦虑性神经症已五年,诊前月余症象加剧。自谓“病重危在旦夕。”故惶恐焦虑,紧张万分,烦躁不眠,悲泣不已,频呼“救命”。诊时,惶惶然频频询问:“我是心脏病?治不好吧?”余虽再三解释,然其惶惧焦虑之情,终难尽释。患者肤瘦面觥,双颧微红,间或午后潮热,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头晕,目昏,肢体麻木,爪甲枯白凹陷。

诊为肝阴不足。予酸枣仁汤,服药25剂,焦虑惶惧及虚烦不眠之象大减;继服20剂,虚烦止,夜寐佳;焦虑尽失。后于上方酌事增损以制丸,嘱续服8个月以资巩固。据访,现健康如常。

肝阴虚·自汗

肝阴虚的各种治疗案例

蒲辅周医案:许某某,48岁,女。患者素有头晕,目眩,多汗,一星期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当时血压80/20毫米汞柱。经医务所大夫急救,很快即醒,是后仍有心慌,气短,头晕,目眩,嗜睡,汗多,以夜间汗出更甚,食欲尚可,二便及月经正常。曾经针灸治疗过2月余,并服过归脾汤加续断、巴戟天、牡蛎、浮水麦、枸杞子、小茴香等,未见显效,脉两尺沉细有力,两关弦数,舌质正常无苔,认为属肝热阴虚,肝阳不潜,兼心血不足,治宜滋阴潜阳,兼养血宁心。

酸枣仁汤加味:酸枣仁、白蒺藜、女贞子各9克,珍珠母(打)、石决明、龟板(打)各12克、知母、川芎、炙甘草各3克,怀山药、牛膝、地骨皮、茯神各6克。

药后诸症见好,汗出大减,尚有心慌及疲乏感,饮食及二便正常。改为丸剂,以滋阴养血为主而缓治之。柏子仁(炒)、干地黄各60克,麦冬24克,枸杞子、玄参、地骨皮、炒枣仁各30克,当归、石菖蒲、茯神、炙草各18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重9克,每日早晚各1丸。以后渐愈,恢复正常。(《蒲辅周医案》1975:50)

肝阴虚·泄泻

肝阴虚的各种治疗案例

刘一民医案:患女,34岁。发作性泄泻5年,有癔病发作史,稍触动则四肢拘急麻木,泄泻有加重之势,每食后半小时即腹泻3次,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证属肝虚动风,脾失健运。拟养肝熄风,健脾止泻。

甘草40克,淮小麦、白芍各30克,大枣20枚,生龙骨、牡蛎各20克,僵蚕6克,桂枝2克。6剂后便次渐减,食纳增,继加滑石20克,枳壳10克。26剂后,诸症消失。(吉林中医药1985;(2):24)

按语:肝阴不足,肝气横逆乘脾,致发泄泻,当抑肝扶脾为治,又泄泻起于精神因素(有癔病史),故以甘麦大枣汤加味,以芍、龙、牡抑肝,草、麦、枣补脾宁心也。

肝阴虚·阴痒

肝阴虚的各种治疗案例

邵金阶医案:邹某某,女,40岁,护士。初诊:1985年8月6日。外阴瘙痒11个月,多方医治,均少效验。患者面色萎黄,头昏肢倦,梦多寐差,心烦易怒,口干纳呆,月经量中等,白带不多,外阴干燥瘙痒。

证属肝血不足,生风化燥之阴痒证,治当补血以安神,滋肝以润燥,拟用甘麦大枣汤加味:

炙甘草15克,大枣10枚,小麦30克,黄芪、当归、苦参各10克,茯苓15克,3剂,每日1剂。

二诊:8月10日,精神转佳,痒减过半,宗前方继服6剂告愈,,至今未发。(湖北中医杂志1989;<3):37)

按语:肝经之脉自足上行,沿腹内侧,入阴毛中,环绕阴器,血虚不能濡润肝经,生风化燥,故生阴痒。治用甘麦大枣汤加味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