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陰虛的各種治療案例

肝陰虛的各種治療案例

本文案例僅供參考,學習,討論。不作為患者自治疾病的參照,否則後果自負。

肝陰虛·頭痛身麻

肝陰虛的各種治療案例

章真如病案:張××,男性,×廠幹部。因長期患高血壓(血壓180~210/120~140mmHg),頭昏頭痛,不能安寐,口苦口乾,左半身發麻,面赤如妝,就診時血壓210/1,40mmHg,左半身發麻無力,顏臉部抽動,頭痛如裂,脈弦數,舌赤,診斷為高血壓危象,給以鎮肝熄風湯加減。

生龍牡各30克,龜板12克,代赭石24克,牛膝9克,茵陳15克,玄參12克,麥冬12克,鉤藤9克,沙苑子24克,青葙子24克,杜仲15克,草決明24克。

二診:上方服3劑後,自覺症狀大有減輕,血壓170/120mmHg,繼服上方5劑,恢復正常狀態,以後每遇血壓上升時再服本方數劑,均有效。

肝陰虛·頭痛耳鳴

肝陰虛的各種治療案例

章真如病案:醫案:黃××,男,61歲,幹部。患者平素工作過忙,經常頭暈,腰痛,脅痛,失眠,耳鳴,年前並發現高血壓痛每發血壓

150~180/90~110之間,脈細數,舌紅。

辨證為腎水不足;水不涵木,肝腎陰虛。治以滋養肝腎,選用滋腎養肝湯。

女貞子15克,旱蓮草15克,熟地115克,當歸15克,白芍15克,玄參15克,生龍牡各30克,石決明30克,杜仲10克,白蒺藶10克。

服上方後,症狀逐步減輕,血壓比較穩定,以後每次發病,進服本方,基本有效。一年以後,有一次出差,旅途勞頓,又未服藥,上述症狀明顯加劇,出現眩暈頭痛,口苦口乾,睡不安寐,面紅:目赤,心煩易怒,脈弦數,舌赤,苔黃幹。血壓180/100mmHg。

辨證為陰氣大虛,陽失所附,肝陽上亢。治以育陰清陽,採用資生清陽湯。

桑葉10克,丹皮10克,竹柴胡10克,天麻10克,白芍10克,白蒺藶10克,鉤藤10克,石斛10克,杭菊10克,石決明30克,生地15克,薄荷3克,生甘草8克。囑服五劑。

服完五劑後,陽亢現象迅速減輕,症狀大有好轉,血壓140/90mmHg,按原方繼續服用。以後發病時,就按上方繼續服用,連服有效。

肝腎陰虛·頭痛(蛛網膜下腔出血)

肝陰虛的各種治療案例

【案例】某男,28歲。蛛網膜下腔出血,頭痛如劈,頸項強直,雙側巴氏徵(+),經西藥止血、脫水降壓、止痛劑等治療,病情不能緩解。

診見:體瘦顴紅,舌紅,苔少而幹,脈細弦。

證屬肝腎陰虧,陰不制陽,陽亢化風,氣血逆亂,腦絡破裂。治以滋陰潛陽,平肝熄風,清熱化痰。

方用羚角鉤藤湯加味,處方:羚羊角、甘草各3g,竹茹6g,鉤藤、菊花、生地黃、白芍各15g,茯神、桑葉、天麻、川貝母各10g,三七粉4g。

二診:1劑後,頭痛緩解;服2~3劑,頭痛未作,頸部活動自如。

繼以上方調理旬日,病癒出院,隨訪病未復發(郭堯樹.羚角鉤藤湯新用.中醫藥學報,1993-2-20)。

肝腎陰虛·頭痛

肝陰虛的各種治療案例

【案例】某男,75歲,幹部,於2002年11月初診。患者平素眩暈,頭痛,心煩,易怒,伴面色潮紅,口乾口苦,有高血壓病史1O餘年(血壓2 1.3/13.3kPa)。每遇情緒煩躁,面部三叉神經劇痛難忍,呈陣發性反覆發作,如刀割火灼,伴心煩失眠,小便黃,大便乾結,舌質紫紅,舌苔黃厚膩,脈沉弦。

證屬肝火內盛,瘀血阻絡。

方用天麻鉤藤飲加減:天麻、赤芍、白芍、白芷、生地、白蒺藜、鉤藤各15g,生石決明、生石膏各30g,膽南星、黃連、大黃各9g,殭蠶、芒硝(衝)、全蟲各12g,蜈蚣3條,蓮子心6g,甘草3g。

上方水煎,每日2次,調服月餘,諸症消失,血壓16/12kPa,訴三叉神經痛基本痊癒,隨訪1年未復發《劉杏枝.天麻鉤藤飲治驗舉隅.浙江中醫雜誌,2004-11-491》。

肝腎陰虛·頭痛眩暈

肝陰虛的各種治療案例

【案例】某女,47歲。患者有原發性高血壓病史,近日因工作繁忙、緊張勞累,於傍晚突然發作頭痛眩暈,噁心欲吐,心悸心煩,口苦咽燥,肢體麻木,腰膝痠軟,站立不穩,經服降壓片未效,當晚12時被護送人院。血壓29.3/14.6kPa,面色潮紅,舌質暗紅,苔少,脈弦細數。立即給予利血平1 ml,安定2.5mg肌內注射。

證屬肝腎陰虛,肝陽化風。

處以杞菊地黃湯加味急煎。

處方:枸杞、澤瀉、益母草、天麻、車前子各15g,菊花、丹參、珍珠母(先煎)各30g,生地、山茱萸、山藥各12g,茯苓20g,丹皮、杜仲各10g。

二診:服藥l劑,頭痛眩減。續服2劑,血壓降至21.3/13.3kPa。仍守上方增損,續服1周,血壓降至20.O/12.OkPa,諸症消失而出院,人院時僅臨時用西藥處理。《孟繼民等.杞黃地黃湯之臨床運用.陝西中醫1991-10-462》。

【按語】患者素體陰虛,水不涵木,復因緊張勞累,更損陰血,致肝腎陰虛,肝陽化風,故擬杞菊地黃湯滋腎養肝熄風,伍天麻、杜仲、珍珠母平肝潛陽熄風,佐丹參、益母草、車前子通絡利水降壓,故僅服10劑而瘥。

肝陰虛·眩暈

肝陰虛的各種治療案例

【案例】某女,39歲,農民。患急性黃疸型肝炎,愈後自覺頭暈眼花,常服杞菊地黃丸、天麻鉤藤飲等藥,效果不顯,平素性躁易怒。診見:咽乾口燥,月經先期,色紅量多,立、坐、蹲時間稍久則心悸頭暈欲僕,突然眼前一團漆黑,持續約3~4分鐘。

舌紅少津,脈弦細兼數。證屬肝陰虛弱,陽亢化風。治以峻補肝陰。

投月華丸,去川貝母、百部,加枸杞子、女貞子,5劑煎服,眩暈控制。後以丸藥料以善後,未見覆發。《餘韻星.月華丸的臨床運用.浙江中醫雜誌1987-5-223》。

肝腎陰虛·目痛

肝陰虛的各種治療案例

【案例】某女,25歲。今年1月足月順產,因產後悲泣太過,雙目作痛,視瞻昏渺,腰痛膝軟,惡露1月方淨。產後3月經轉,色、量尚正常,少、小腹常覺隱痛,望其目眶黧黑,舌紅,少苔,脈細。

證屬肝腎陰虛,瘀血內停。治宜滋補肝腎,兼以養血活血。

擬六味地黃湯加味,

處方:熟地黃、淮山藥各15g,茯苓、丹皮、澤瀉各6g,山茱萸、當歸、白芍、刺蒺藜、密蒙花、大棗各lOg。4劑,日1劑,水煎內服。

二診:目痛減輕,少、小腹痛微,舌尖略紅,苔薄白,脈細。守上方去丹皮、澤瀉,加枸杞子、玉蘭花各10g,繼進7劑,以收全功。《盧慧玲.班秀文運用六味地黃湯治婦科病的經驗.新中醫1994-1-23~24》。

肝腎陰虛·目障

肝陰虛的各種治療案例

【案例】某男,58歲,工人。雙眼視物昏蒙,如隔輕煙薄霧,看書報不能持久。視力右眼0.5,左眼0.6,瞳孔內晶狀體呈灰白色混濁。伴頭暈耳鳴,腰膝痠軟,苔薄,脈細弱。證屬肝腎不足,晶珠失養。治擬補益肝腎。用六味地黃丸,加制首烏、枸杞子、覆盆子。連服21劑後,自覺視物比前清晰,看書報已能持久,視力右眼至0.9,左眼1.0。《任徵.六味地黃丸加味調治目疾有良效。浙江中醫雜誌1985-4-163]。

【按語】晶珠(晶狀體)屬水輪,內應腎。腎為精血所涵養。今肝腎陰虛,精血不能上榮,以致視物昏蒙日增。處方用填補肝腎精血之品,使晶珠得養,則視力得增。

肝腎陰虛·目障

肝陰虛的各種治療案例

【案例】某女,38歲,幹部。右眼患睫狀體炎青光眼綜合徵1年,眼痠眼脹時輕時重,虹視泛惡頻作。右眼瞳孔比左眼略大,裂隙燈下右眼角膜後有灰白色沉澱物5~6粒,眼壓3.5kPa,伴有口舌生瘡,手足心熱,腰痠乏力,月經愆期,舌紅,苔薄,脈細。

證屬肝腎陰虛,虛火上炎,神水(房水)瘀滯。治擬滋陰降火,通絡行水。

用六味地黃丸加知母、黃柏、懷牛膝、忍冬藤、桑寄生。後按原方略為加減,連服2個月,角膜後沉澱物消失,雙眼瞳孔等大,眼壓正常,餘症亦減,隨訪未發。《任徵.六味地黃丸加味調治目疾有良效.浙江中醫雜誌1985-4-163》。

肝腎陰虛·鼻衄

肝陰虛的各種治療案例

【案例】某女,36歲,農民,於l 995年10月22日初診。患者2年來每因鬱怒鼻部出血,出血量約100~1 50m1.色淡紅,不經治療自行停止。2日前又因情志不暢,鼻出血不止,量多,曾經本院五官科行鼻腔壓迫止血及西藥治療,出血仍未止,伴有頭痛頭暈,心煩易怒,五心煩熱,平素大便略幹,兩日一行,月經先後無定期,舌紅,少苔,脈弦細數。血壓l6.7/10.7kPa(125/80mmHg)。

中醫診斷為鼻衄,證屬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治宜鎮肝熄風,滋陰降火,寧絡止血。

予鎮肝熄風湯加減:懷牛膝、生代赭石、生龍骨、生牡蠣各30g,生白芍、天門冬、川楝子、夏枯草、龜板(先煎)、陳皮各lOg,玄參20g,三七粉(沖服)5g。3劑,水煎服,日1劑。

1O月25日複診:鼻出血、頭痛頭暈、煩熱等症狀明顯減輕,續服上方5劑,諸症悉除。後以六味地黃丸合加味逍遙丸調理善後,隨訪1年未發《唐素敏.鎮肝熄風湯臨床應用舉隅.河北中醫,2003-25-6-436》。

肝陰虛·不寐

肝陰虛的各種治療案例

賴良蒲醫案:何某某,女,32歲。1936年仲冬,因久患失眠,諸藥不效。形容消瘦,神氣衰減,心煩不寐,多夢紛紜,神魂不安,忽忽如有所失,頭暈目眩,食慾不振,舌絳,脈弦細,兩顴微赤。此乃素稟陰虛,營血不足,營虛無以養心,血虛無以養肝,心虛神不內守,肝虛魂失依附,更加虛陽上升,熱擾清宮所致。

議用養心寧神法,以酸棗仁湯加人參、珍珠母、百合花、白芍、夜交藤,水煎;另用老虎目睛五分研末沖服。連服13劑,使能酣臥,精神內守,諸證豁然。(《蒲園醫案》1965:116~117)

肝陰虛·髒躁(焦慮性神經症)

肝陰虛的各種治療案例

丁德正醫案:李某某,女,24歲,已婚。1980年5月7日診。患焦慮性神經症已五年,診前月餘症象加劇。自謂“病重危在旦夕。”故惶恐焦慮,緊張萬分,煩躁不眠,悲泣不已,頻呼“救命”。診時,惶惶然頻頻詢問:“我是心臟病?治不好吧?”餘雖再三解釋,然其惶懼焦慮之情,終難盡釋。患者膚瘦面觥,雙顴微紅,間或午後潮熱,口乾咽燥,舌紅苔少,脈細數,頭暈,目昏,肢體麻木,爪甲枯白凹陷。

診為肝陰不足。予酸棗仁湯,服藥25劑,焦慮惶懼及虛煩不眠之象大減;繼服20劑,虛煩止,夜寐佳;焦慮盡失。後於上方酌事增損以制丸,囑續服8個月以資鞏固。據訪,現健康如常。

肝陰虛·自汗

肝陰虛的各種治療案例

蒲輔周醫案:許某某,48歲,女。患者素有頭暈,目眩,多汗,一星期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當時血壓80/20毫米汞柱。經醫務所大夫急救,很快即醒,是後仍有心慌,氣短,頭暈,目眩,嗜睡,汗多,以夜間汗出更甚,食慾尚可,二便及月經正常。曾經針灸治療過2月餘,並服過歸脾湯加續斷、巴戟天、牡蠣、浮水麥、枸杞子、小茴香等,未見顯效,脈兩尺沉細有力,兩關弦數,舌質正常無苔,認為屬肝熱陰虛,肝陽不潛,兼心血不足,治宜滋陰潛陽,兼養血寧心。

酸棗仁湯加味:酸棗仁、白蒺藜、女貞子各9克,珍珠母(打)、石決明、龜板(打)各12克、知母、川芎、炙甘草各3克,懷山藥、牛膝、地骨皮、茯神各6克。

藥後諸症見好,汗出大減,尚有心慌及疲乏感,飲食及二便正常。改為丸劑,以滋陰養血為主而緩治之。柏子仁(炒)、乾地黃各60克,麥冬24克,枸杞子、玄參、地骨皮、炒棗仁各30克,當歸、石菖蒲、茯神、炙草各18克,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重9克,每日早晚各1丸。以後漸愈,恢復正常。(《蒲輔周醫案》1975:50)

肝陰虛·洩瀉

肝陰虛的各種治療案例

劉一民醫案:患女,34歲。發作性洩瀉5年,有癔病發作史,稍觸動則四肢拘急麻木,洩瀉有加重之勢,每食後半小時即腹瀉3次,舌紅苔薄黃,脈弦細。

證屬肝虛動風,脾失健運。擬養肝熄風,健脾止瀉。

甘草40克,淮小麥、白芍各30克,大棗20枚,生龍骨、牡蠣各20克,殭蠶6克,桂枝2克。6劑後便次漸減,食納增,繼加滑石20克,枳殼10克。26劑後,諸症消失。(吉林中醫藥1985;(2):24)

按語:肝陰不足,肝氣橫逆乘脾,致發洩瀉,當抑肝扶脾為治,又洩瀉起於精神因素(有癔病史),故以甘麥大棗湯加味,以芍、龍、牡抑肝,草、麥、棗補脾寧心也。

肝陰虛·陰癢

肝陰虛的各種治療案例

邵金階醫案:鄒某某,女,40歲,護士。初診:1985年8月6日。外陰瘙癢11個月,多方醫治,均少效驗。患者面色萎黃,頭昏肢倦,夢多寐差,心煩易怒,口乾納呆,月經量中等,白帶不多,外陰乾燥瘙癢。

證屬肝血不足,生風化燥之陰癢證,治當補血以安神,滋肝以潤燥,擬用甘麥大棗湯加味:

炙甘草15克,大棗10枚,小麥30克,黃芪、當歸、苦參各10克,茯苓15克,3劑,每日1劑。

二診:8月10日,精神轉佳,癢減過半,宗前方繼服6劑告愈,,至今未發。(湖北中醫雜誌1989;<3):37)

按語:肝經之脈自足上行,沿腹內側,入陰毛中,環繞陰器,血虛不能濡潤肝經,生風化燥,故生陰癢。治用甘麥大棗湯加味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