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昆明7旬孤殘獨居老人身亡5天後才被發現

掌上春城訊 7月4日中午2點,74歲的孤寡獨居殘疾老人劉樹成的屍體,在他居住的幸福家園小區1棟2單元204室被發現。經隨後趕來的法醫檢驗確定,老人猝死於5天之前。這是昆明市近年來發生的又一起獨居老人身亡數日後才被發現的事件,留給生者一聲沉重的嘆息。

電話無人接聽,親人才知出了事

劉樹成作為城市特困戶,自幸福家園建成交付時起,就在小區居住;他的姐姐和侄兒也因符合相關條件,經申請批准後,居住於該小區16棟4單元702室。劉樹成出事前幾天,姐姐生病住院,侄兒忙在醫院裡照顧。直至4日上午,侄兒多次撥打劉樹成的電話而無人接聽,才感到情況不對。當侄兒急匆匆地從醫院趕回幸福家園時,一切為時已晚。

7月6日中午,記者試圖通過物業公司工作人員,獲得劉樹成姐姐、侄兒的聯繫方式。工作人員說,事發後母子倆都關閉的電話,侄兒還特別交待物業公司不要把他們的電話告訴外人,“估計是不想讓他媽媽知道舅舅已經離世。”

幸福家園小區的物業服務商是巨和物業。據其工作人員介紹,劉樹成和姐姐均體弱多病,平時姐弟倆和侄兒隨分居兩室,但相互之間還算有照應。“劉叔叔的性格要內向、孤僻一些,十天半月來我們這兒一次。來了之後也不善言語,簡單地和我們打個招呼就回去了。”工作人員說,正因此,劉樹成連續5天未出門的情況,並沒有引起他們的重視。

“為廉租戶們服務這麼多年,小區裡住著的老人基本上都成我們的熟人了;平時就靠與他們的交往,瞭解其生活規律,及健康、安全等狀況。”工作人員坦言,基於幸福家園小區的特性,物業公司和社區並沒有專項制度或專職人員特別服務老年人。

“4日中午1點,侄子拿著舅舅家的房門鑰匙來找我們,並講述了基本情況。保安隊長陪著他一起打開房門,這才發現劉叔叔已經沒有了呼吸。”工作人員說,物業公司立即通知了相關部門前來勘察、檢驗,最終確定劉樹成於5天前猝死。當晚8點,老人的屍體被殯儀館人員運走。

心酸!昆明7旬孤残独居老人身亡5天后才被发现

劉樹成生前居住的單元樓

資金困擾養老服務創新實踐

近年來,昆明市已發生多起獨居或空巢老人身亡數日才被發現的事件,劉樹成的孤獨離去,又一次引起世人對這類事件的關注。“暫且排除子女不孝等家庭內在因素,僅單純的孤寡獨居老人的身心安全問題,其實已經到必須及時解決的地步。”五華區虹山中路社區居委會副主任湯曉紅評述道。

虹山中路社區在昆明市較早開展社區養老方式的探索與實踐。針對孤寡、病殘和獨居老人,社區早在前年就創新建設了救援服務平臺——在老人居室設立呼救報警終端,通過網絡連通道居委會總控平臺。老人在家出現健康、安全急情,或是其他難以自行解決的日常生活問題,只需按下終端按鈕,總控平臺就會立即收悉,社區工作人員在最短時間內趕到老人居室處置。

“這套系統運行高效,但相應的運營成本也比較高。”她說,社區工作人員趕到現場後,還需根據老人提出的需求,聯繫、協調相對應的社會專門部門、單位派員前來解決。“這個過程自然就會涉及資金支付問題,而上級部門撥發給社區的養老專項資金又非常有限。”久而久之,因為墊付金額越壘越多,居委會已不堪重負。“各種因素共同作用下,這個系統在運行一年多時間後,無奈暫停。”

於是,居委會又發動轄區居民中的中青年黨員和業委會的骨幹,以及一部分周邊高校的學生,共同組成志願者服務隊,與老人們一對一或多對一結對,展開服務。“志願者每週不少於兩次上門服務老人,幫助老人解決日常生活所需、瞭解老人身心健康狀況;隨後每週形成動態護養報表上傳居委會,居委會以此及時掌握每一位老人的動態情況。”

該項措施至今仍在堅持,也取得較好的實效,贏得了老人們的信任與認可。“很多志願者經常自掏腰包幫助老人;而按照有關規定和標準,與他們辛勤付出相對應的,卻是一點點‘象徵性’的物質報酬。”湯曉紅說,這一現實矛盾,也導致志願者隊伍人員流動性過大,“過於頻繁的新老交替很不利於長期、穩定地護養一位老人。”儘管如此,社區居委會依然要把這項措施繼續做下去。

今年以來,居委會開始考慮引入有實力的、專業的養老服務機構,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使其完整地承擔起社區養老工作。“接觸了幾家後發現,資金的困擾依然存在。”她說,因為當前昆明市場上專業的養老服務機構以民辦為主,老人們的支付能力、政府能給予的資金補助,並不能滿足這些機構進入後正常運營的需求。“協商洽談存在難度,還在不斷的磨合中。”

心酸!昆明7旬孤残独居老人身亡5天后才被发现

幸福家園小區內居住著很多孤寡病殘的困難老人

分層護理或可破解資金問題

事實上,近年來,中央、省、市針對關愛老年人身心健康及發展養老服務,已相繼出臺諸多政策和意見。“但在具體操作執行中確實存在不少實際問題。根源在哪兒?在資金——政府投入有限;社會資金進入又存在盲目性和盈利目的,與消費能力相對較弱的需求方難以適應。”雲南省老年護理協會項目辦主任張軍說。

“養老服務的健康發展,必須建立在家庭——社區——專業機構這3各層級相聯動而又各負其責的基礎上。”他闡述道:

居家養老是最初層級,主要針對非孤寡、子女孝順、身體基本健康、智力正常生活能自理的老人。“他們所需服務,主要來自家政,比如衛生保潔、飲食料理等,極少數時候需要簡便的醫療上門服務。”

社區養老是中間層級,主要針對體弱多病、生活自理存在一定困難的老人,也包括獨居、孤寡老人。“他們的需求集中於日常的護理、康養和與外界交流。‘社區醫療機構+社交服務平臺’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可採取類似於託管的方式,由社區醫療結構早接晚送,老人們白天在社區享受服務,晚上各自回家居住。

專業機構養老是高端層級,對應的群體是身心出現重大病創、失能的老人。“專業養老機構必須做到醫養結合,能夠接受對應老年人群完全入住,並在機構中得到心理健康修復和生理醫療救治和恢復;甚至還需具備接洽民政、救助事務,完成臨終關懷的能力。”

在張軍看來,當下很多社會養老機構,都想把服務規模做得大而全,一方面超越了投資運營的真實能力,另一方面卻與市場需求相脫節。“三個層級的運營成本與利潤訴求客觀上存在由低向高的變化。很多社區居委會要引入養老服務之前,並沒有精準分析需要哪個層級的服務;而養老服務機構也不能或是不願清晰定位自身能提供的服務層級,一張口就是漫天要價。”

這就造成養老專項資金支付進一步吃緊,社會資金投入的風險加大;最重要的是,各項“惠老”政策措施長期停留在紙面上,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得不到根本解決。“也就是說,供給方、需求方和管理方,都要有分層級的意識。”他強調,層級清晰、術業專攻,應該是破解當前養老服務資金困境的比較有效手段,值得社區和養老機構思考並實踐。

【新聞背景】

昆明60歲以上戶籍老人達106萬人

昆明市老齡委辦公室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已達1060739人,其中:男性522985人,女性537754,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佔全市戶籍總人口18.9%。其中:60至64歲:340035人;65至79歲:573142人;80至89歲:130070人;90至99歲:9870人,100歲以上:230人。

去年,全市養老服務健康發展,年內建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36個、民辦養老機構10個,新增養老床位4780張,全市各類養老機構達120個、養老床位3.29萬張,每千名老年人養老床位達31張;全國居家養老改革試點和“醫養結合”試點工作進展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