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类产品投诉最多?主要问题有哪些?盘点上半年浙江消费者最烦恼的那些事

2018年上半年浙江受理的消费投诉中,哪类产品最多?什么问题最严重?随小布一览上半年浙江消费者最苦恼的那些事~

根据全省消保委受理投诉情况统计,2018年上半年全省消保委共收到消费者投诉12649件,受理消费者投诉12362件,投诉受理率97.73%,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776万元。

质量问题仍是投诉主因:

哪类产品投诉最多?主要问题有哪些?盘点上半年浙江消费者最烦恼的那些事

质量问题3926件,占31.76%

其他问题2485件,占20.10%

售后服务问题1526件,占12.34%

合同问题1397件,占11.30%

虚假宣传问题1227件,占9.93%

价格问题647件,占5.23%

安全问题517件,占4.18%

假冒问题481件,占3.89%

计量问题98件,占0.79%

人格尊严问题58件,占0.47%

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合同和虚假宣传问题仍是引发投诉的主要原因,占投诉总量的65.33%以上。

家用电子电器类

居商品类投诉第一

2018年上半年,全省消保委受理商品类投诉7321件,其中家用电子电器类共1681件,占商品投诉总量的22.96%,位居商品类投诉第一。服装鞋帽类、日用商品类、交通工具类、食品类投诉分别居第二到第五位。

生活、社会服务类

居服务类投诉第一

2018年上半年,全省消保委受理服务类投诉3041件,服务类投诉中,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有911件,占服务类投诉总量的29.96%,位居服务类投诉第一。

销售服务、互联网服务、电信服务、房屋装修及物业服务类投诉分别居第二到第五位。

家电类投诉常年高居第一,消费纠纷主要出现在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两方面。

其中投诉反映质量问题的最多,占45.1%,其次是售后服务问题,占21.5%,此外反映虚假宣传、假冒问题的也较多。

商品质量问题投诉突出

商品质量问题投诉中,外观破损、性能故障等情况反映较多。

售后服务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投诉渠道不便利、处理投诉时间长、投诉被互相推诿等方面。

误导消费现象频发

如一些商家利用低价吸引消费者,但却在产品性能、品质上打折扣。一些不良商家通过在商标和厂址上故意做些细微修改,混淆视听。

当然,再多的问题也不能阻挡大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购买家电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小布为大家带来了这些消费提示~

选择正规渠道

购买家电类产品时,消费者应尽量选择大型商超、专卖店、信誉好的网店等正规渠道购买家电产品,多进行同类产品比较,选择知名度较高、市场覆盖率广的品牌。

了解售后服务电话

消费者可登陆中消协官网,点击“企业售后服务电话查验宝”查询家电售后服务电话,以免遇到假的售后服务点。

警惕各类促销

对于特价商品、附送赠品、以旧换新等促销手段要提高警惕,注意核实特价商品、以旧换新等产品的品质及售后服务保障能力。

当场验货

收到家电时一定要当场验货,检查外包装是否有破损、家电外观是否完好、型号是否正确、配件、保修卡、使用方法说明书等是否齐备等。

索取正规发票

在购买商品时一定要向商家索取正规发票,并详细了解确认售后服务的相关情况。

爱美是人之常情,随着美容美发行业的不断发展,消费“雷区”也变得多种多样。

美容美发服务消费纠纷逐渐成为各地消保委投诉较多的行业之一,并且呈现出金额大、人数多、调解难的特点。

2018年上半年,全省消保委共受理美容美发服务投诉179件,其中投诉反映服务质量差、诱导消费、强制消费、超范围经营等情况较多。

超范围经营现象较为常见

一些商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核定的是美发服务,却同时经营美容美体服务且搭售美容美体产品。

诱导消费步步设陷阱

部分商家为了招揽顾客,以免费体验、开业酬宾、赠送礼物、低价团购为幌子,吸引消费者到店里体验消费,在体验过程中再额外增加收费项目。

服务质量难保证

销售产品鱼龙混杂,价格悬殊,经营者以进口产品为名虚抬价格。 “纯天然”“纯植物”“原装进口”等词汇被随意滥用,产品效果全凭商家口头介绍。

预付卡消费易引发纠纷

部分商家预付卡发放、充值业务不规范,充卡金额超过法定最高限额;商家倒闭或者变更经营者,导致原卡无法使用。

“雷区”多多时,消费者如何更好保护自己的权益?这些提示,大家收好!

理性消费

不要轻易被所谓的免费体验、赠送礼品所诱惑,对商家不切实际和夸大效果的宣传要仔细分辨。

不要就说“不”

对不想接受的服务和不想购买的商品要明确表明态度,切不可模棱两可。

仔细询问价格

在接受服务之前一定要仔细询问价格以及是否有额外收费项目等。

保留好消费证据

一旦发现受骗要果断离开,如果已被强制消费要保留好消费证据,包括产品包装、说明书,交费凭证等,及时报警或向消保委等相关部门投诉举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