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細菌性病害防治方法

學農技、找專家、問病害,關注“農百通”頭條號,學習種養殖技術,專家在線幫助農民解決農業生產經營問題,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細菌性病害是生活中常見的病害,大家都知道,細菌性病害主要傳播途徑就是借流水、雨水、昆蟲等傳播,在病殘體、種子、土壤中過冬,在高溫、高溼條件下容易發病。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細菌性病害的發病環境及預防措施。

蔬菜細菌性病害防治方法

細菌性病害發病環境

細菌性病害是由細菌病原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軟腐病、潰瘍病、青枯病、斑點病等。侵害植物的細菌,很多是桿狀菌,大多數具有一到數根鞭毛,可通過自然孔口(氣孔、皮孔、水孔等)和傷口侵入。

病菌侵入後,通常先將寄主細胞或組織殺死,再從死亡的細胞或組織中吸取養分,以進一步擴展。在田間,病原細菌借流水、雨水、昆蟲及農事操作等傳播。

由於暴風雨能大量增加作物傷口,有利於細菌侵入,促進病害的傳播,創造有利於病害發展的環境,這些通常是細菌病害流行的一個重要條件。病原細菌在病殘體、種子、土壤中過冬,在高溫、高溼條件下容易發病。

蔬菜細菌性病害防治方法

細菌性病害的防治方法

細菌性病害農業防治措施:

(1)選用無病種子或耐、抗病品種。

留種應從無病田或無病株上採種。

(2)實行間、套、輪作。

重病地應防止同科作物重茬,實行茄果類、瓜類、十字花科、豆科等蔬菜作物相互間2-3輪作,或分別與糧食作物輪作。

十字花科蔬菜與豆科蔬菜、糧食作物輪作,或與大蒜套作,能防治軟腐病;茄果類與十字花科、豆科蔬菜輪作,馬鈴薯與玉米、大豆間套作,可降低青枯病的發生。

(3)實施健身栽培,加強蔬菜抗病性

①合理施肥。施足腐熟農家肥和磷鉀肥,培育壯苗、壯株。

②改良土壤。每畝使用消石灰150㎏,分1-2次撒施,可調節土壤PH值,抑制病菌繁衍,提高作物抗病力。

(4)平整土地,整修排灌系統,防止田間積水。

採取高壟或高畦栽培方式,天旱及時澆水,防止裂土傷根,雨後作好排澇,預防細菌性軟腐病、青枯病的發生。

(5)加強田間管理

①及時防治蟲害,降低植株傷口。大白菜防治好地蛆,茄果類蔬菜防治好棉鈴蟲、煙青蟲、溫室白粉蝨,可減少軟腐病的發生;

②保護地栽培應防止棚內溼度過大,以防滴水和結露。

③拔除病株、摘除病果。軟腐病、青枯病病株田間初見時,應及時除掉,穴窩撒施生石灰消毒。

④灌水採用滴灌、溝灌,嚴禁大水漫灌。

【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由農百通整理發佈,僅供參考,實際操作一定要根據當地氣候、土壤及諮詢當地有經驗的農技專家!不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