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唠叨对管理孩子最无用?一个妙招让孩子乖乖听话

为什么唠叨对管理孩子最无用?一个妙招让孩子乖乖听话

“你怎么能拿手抓呢?”“快站起来啊,地上能爬吗?每天给你洗衣服多累啊。”“快点吃、吃快点,我们都要吃完了,全家就你吃饭慢啊。”在很多家庭,每天都上演着这样重复的语言。

我去邻居家做客,正值邻居家小男孩3岁半。这个年龄的小男孩大动作灵活,小动作频频出招,满地打滚、爬高望远不在话下。在他的世界观里,有太多规则可以挑战,有太多好奇值得一探究竟。然而在老人眼里,统统都是不乖的行为。

哇啦哇啦哇啦——就在我和邻居吃饭的短短一个半小时,邻居家姥姥的唠叨就没有离开过孩子。而孩子有改变吗?完全没有。他照旧拿手抓饭,照旧调皮捣蛋,照旧挑战着姥姥的底线。

“你不好好吃饭,晚上就饿你一顿。”姥姥气呼呼地说。而孩子仿佛无所谓一样,因为他完全摸清老人的秉性啦,反正天天威胁,威胁了也不兑现。

邻居送我出门,略带抱歉地说:“我们家太吵了,你都没好好上上饭。”我很想告诉她,对孩子唠叨是最无效的教育方式,除了让孩子越来越“皮”,根本对言行没有改进的作用。

“你试试定好规则,然后遵守规则。事情会简单得多。”我微微笑说。

美国妈妈为什么不唠叨——学会“限时”管理

我在美国学习时,有一次应约去美国老师家给孩子教中文。她有3个孩子,老大6岁,二娃三娃是双胞胎,已经3岁了。约定的上课时间快到了,孩子们在院子里撒欢。这位美国妈妈并没有唠叨催促“快点、老师来了要上课了”,而是态度温和地说:孩子们,再玩5分钟我们开始上课了。

奇迹的是,5分钟后,3个小孩乖乖地坐到我面前的桌子上,如此遵时让人非常惊讶。

美国妈妈告诉我,美国的教育理念中,强调限时管理。一开始就要让孩子有时间观念。比如告诉孩子,再玩5分钟就睡觉。但到时间后,孩子们通常会耍赖。“不管他们大哭、满地打滚,一定要遵守5分钟的要求。”美国妈妈说。大人的态度非常重要,不能流露出一点迟疑,孩子都是会察言观色的机灵鬼。严格时间管理,孩子自然摸清大人的脾气,也了解时间的概念,就会乖乖听话。即便不用使劲催促,也能管理好自己。

为什么唠叨对管理孩子最无用?一个妙招让孩子乖乖听话

唠叨太多产生超限效应

太多的唠叨,其实折射的是教育管理的无能。还有很多家长,还把自己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平时鲜少有时间陪伴、管理孩子,等到孩子犯错、做出危险的举动,才用烦躁焦虑的情绪倾泻给孩子。

事实上,如果家长总是用语言这种刺激应对孩子,那么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的“唠叨”反而会引起孩子心理不耐烦而反叛的现象,心理学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常常出现在家庭教育中。

当孩子不听话,不按照家长所希望的那样做事时,心烦意乱的家长就会反反复复对孩子的出格行为念叨甚至威胁,使孩子产生不安——不耐烦——反感讨厌的情绪。时间一长,孩子日益产生“我偏这样做,我就看你能把我怎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为什么唠叨对管理孩子最无用?一个妙招让孩子乖乖听话

拒绝唠叨的绝招——用行动

“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每当愤怒的父母数落着孩子时,他们是否意识到,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呢?除了宣泄恼火,根本没其他作用。“多少次”意味着以前说的每一次“警告”都没有达到效果。“警告”就是给孩子定规则,不可以做哪些事,然而结果常常相反。孩子们照旧我行我素。

Ok,如何做才能避免啰嗦,让孩子乖乖配合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行动。

比如,当我邻居家的孩子第一次用手抓饭时,邻居可以说:“如果你继续用手抓饭,这顿饭就不可以再吃了。”接下来,当孩子试图继续挑战规则,用手抓饭时,妈妈根本不需要威胁、唠叨,只用行动就足以——拿走孩子面前的食物和米饭,“下顿饭再说”。规矩,就这么定了。

用坚定的行为来表达家长的态度。完全没必要说那些恐吓的话,例如:“你再这样就不给你吃饭了啊”“你再在地上爬就不给你洗衣服了啊。”别说这样的话,因为说了也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