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八爺康熙帝第八子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花爺說事兒

愛新覺羅·胤禩,康熙第八子,生母良妃衛氏,幼時由惠妃(大阿哥生母)撫養。


胤禩自幼聰慧,滿蒙漢文,騎射等各項功課都十分優秀,深受康熙的喜愛。17歲的時候即被封為貝勒,是當時封爵皇子中最年輕的。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廣善庫,重建東嶽廟,署理內務府總管等等。

胤禩為人非常親切隨和,待人處事體貼細緻,靈活溫潤,不拘泥於規制與名分,因此廣有善緣。不僅在眾兄弟中與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交情非比尋常,與眾多王公朝臣亦相交甚厚。康熙交辦他的種種事務,也讓他的才幹有一定施展機會, 從而受到不少朝內大臣的肯定。胤禩不僅親近同宗貴胄,在江南文人中亦有極好的口碑。其侍讀何焯系當時著名的學者、藏書家、書法家,嘗學於錢謙益、方苞等人,以擅長八股出名,

康熙帝之兄裕親王福全(薨於康熙四十二年),生前就曾在康熙面前因為廣善庫事宜讚揚八阿哥不務矜誇,聰明能幹,有德有才。

在康熙末年的諸皇子奪嫡之爭中,太子胤礽被廢后,聲望極高的胤禩,自然也覺得自己有希望染指皇位,於是高調參與了奪嫡爭鬥。但是胤禩很快就犯了康熙的大忌,第一件事是張明德事件。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十八日,康熙帝將廢皇太子之事告祭天地、宗廟、社稷,將胤礽幽禁於鹹安宮。對太子之位覬覦已久的皇長子胤禔此時蠢蠢欲動,結果遭康熙嚴斥。之後,胤禔自知無望,便向父皇推薦八阿哥胤禩,說看相人張明德曾相胤禩後必大貴。並且願意替康熙誅殺胤礽。

對於極看重父子親情的康熙而言,這是觸逆鱗的大事,第二天,康熙把諸皇子召到乾清宮,當眾斥責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黨羽相互勾結謀害胤礽,將其鎖拿治罪。”與胤禩交好的皇九子胤禟,與皇十四子胤禵一同帶了毒藥前去阻諫。胤禵言語間衝撞康熙,康熙帝非常生氣,拔刀相向,欲誅胤禵。虧得皇五子胤祺跪抱勸止,眾皇子叩首懇求,康熙方才收刀,命諸皇子將胤禵責打二十板,逐出宮去。

之後,胤禩被革去貝勒,變成閒散宗室。原因是“知曉張明德狂言竟然不奏聞”。張明德則被被凌遲處死,康熙還讓與此事有干連的人都前去觀刑。但實際上,胤禔才是此案的罪魁禍首:胤禔聽說張明德有武功高強之人, 便收買他打算行刺太子, 又聽說張明德曾去勸說八阿哥刺殺太子而被胤禩趕走一事,遂在太子被廢后向康熙報告, 欲把禍水東引至胤禩。康熙查明白一切後,便革去胤禔王爵,幽禁於其府內。

康熙皇帝生平最恨的就是結黨。然而皇太子被廢,大阿哥被圈進後,覬覦太子之位久矣的胤禩蠢蠢欲動。其黨羽紛紛向康熙上書請立胤禩為太子,這觸怒了康熙最大的逆鱗。康熙說他柔奸成性,妄蓄大志。父子君臣之間的嫌隙由此而生。胤禩的個人威望和私黨勢力元氣大傷,但胤禩本人並不肯認輸,康熙朝的最後十年裡,他都沒有放棄對太子之位的爭奪。但最終還是失敗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又打算重立廢太子胤礽,與御前重臣們幾番交流暗示後,康熙估摸著大臣都明白他的意思了,於是召滿漢文武大臣,讓大家再選出一位新皇子,沒想到,以佟國維、馬齊、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等為首的朝中重臣聯名保奏胤禩為儲君,令康熙大感意外,心生警惕。

康熙五十年(1710年),胤礽再度被廢,儲君之位空懸。

康熙五十三年的“斃鷹事件”,則徹底斷絕了八阿哥奪取太子之位的可能。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在前往熱河巡視途中,收到八阿哥託太監送給康熙的老鷹,打開來竟奄奄一息,令康熙極為憤怒。認為這是八阿哥對自己的詛咒,當即召諸皇子至,再責胤禩, 並說:“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

不過,康熙在生命中最後的歲月,和胤禩關係似乎又有改善,又開始命胤禩不時隨扈和辦理一些政務,並將胤禩之子弘旺養育宮中。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燁駕崩,四皇子胤禛繼位。雍正上位後,將其改名為允禩。為穩定人心,先進封其為和碩廉親王,命辦理工部事務,兼理藩院尚書。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穩根基後,找各種藉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為“阿其那”。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薨,享年45歲。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以胤禩無悖逆之實,下旨復原名胤禩,恢復宗室,並錄入玉牒。

總結:胤禩有才和善的另一面是城府極深,但他廣泛結黨這一舉動,恰恰觸了康熙的逆鱗,算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毛劍傑

康熙第八子即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由於最近這些年清宮戲非常盛行,所以胤禩也成為了大家比較關注的歷史人物。

今天我們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看胤禩其人。

愛新覺羅·胤禩,在康熙序齒的皇子中排行第八,生母良妃衛氏,是康熙朝中前期的五妃之一,野史記載良妃“容貌嬌豔,體有異香”,不過由於衛氏生育胤禩時位份比較低,年幼的胤禩曾由惠妃(大阿哥生母)代為撫養。

胤禩年少聰慧,頗得康熙寵愛,十一歲時就隨康熙出塞巡獵,騎術,射術都很精湛小小年紀竟和他哥哥們捕獲的獵物相當,也因此得到了康熙的褒獎。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分封諸子爵位,大阿哥和三阿哥被封為郡王,17歲的胤禩和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一同被晉封為貝勒,是受封諸子中年齡最小的。

無論在電視劇中和歷史上,八阿哥胤禩確實都是以賢明著稱,朝中大臣對他都比較認可,雍正對胤禩的評價也非常高:“胤禩若肯實心辦事,部務皆所優為。論其才具、操守,諸大臣無出其右者。”

在爭奪皇位的“九子奪嫡”中,胤禩一度呼聲頗高,得到了諸多皇子和大臣的支持,也正是因為如此,康熙對胤禩加大了防範。

下面著重講一下胤禩為何爭儲失利。

在康熙第一次廢太子之時,諸皇子蠢蠢欲動,恰逢妖人張明德給胤禩看相,說其日後必定大富大貴,康熙認為胤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黨羽相結”準備將其鎖拿問罪。

皇九子胤禟和皇十四子胤禵極力勸阻,胤禵出言不遜,康熙拔出佩刀欲誅之,幸虧皇五子胤祺跪抱勸阻。

此事過後胤禩被革去爵位,而張明德則被凌遲處死。

太子被廢后第二年,康熙有了復立太子之意,不料滿朝大臣聯名保舉胤禩,惹的康熙勃然大怒,大學士馬齊還差點兒丟了腦袋。

經歷了這些事後,雖然朝中依然有不少人支持他,但是在康熙看來胤禩基本上失去繼承皇位的資格。

悲慘結局

雍正繼位後,胤禩被封為和碩廉親王,這一舉動不過為了先穩住他而已。

處理胤禩並不像很多電視劇中描寫的那樣大費周折,在皇權高度集中的清朝,皇帝擁有絕對的權威,雍正四年胤禩被革去黃帶子,由宗人府除名,隨後定胤禩罪狀四十款,同年胤禩死於囚禁之所。

歷史上的胤禩是一個能力出眾,但是城府極深之人,表面上看與人為善,實際上醉心皇位,關於胤禩的記載,大多出自《清史稿》和《清世宗實錄》

以及部分野史,其可信度大家可以自行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