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跳楼”老师遭“惩罚”,老师还该不该管学生?从家长角度反思

一篇《上课玩手机被扣,男生回家后跳楼身亡!校长发公开信力挺:手机该没收还得没收,学生该管还得管》的文章跳了出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看后睡意全无,震惊,痛心,惋惜,欣慰,各种心情五味杂陈......

学生“跳楼”老师遭“惩罚”,老师还该不该管学生?从家长角度反思

事件的原委是这样的:

“6月24日下午,山西太原万柏林第三中学刘同学在数学课堂上玩手机,其班主任褚老师从教室后门进入发现他在课堂上玩手机,将其手机暂扣。放学后,大概在6点23分钟左右这位刘同学推车与同学离校,并未发现有异常情绪。当晚,孩子在家选择跳楼离世......事后家长到学校问责班主任,吓得班主任躲了起来.......”

当孩子离世,我们在万分惋惜和痛心的同时,也欣慰地看到该校杜校长第一时间给褚老师写公开信,力挺褚老师:手机该没收还得没收,学生该管还得管!对此,广大网友们也对杜校长竖起了大拇指,“不推诿,勇担当,令人敬佩!”

还有一个教师家属反应的情况:我男朋友是沈阳市辽中区某私立小学一名兢兢业业的体育老师,3月3号上课期间,一名六年级男孩子多次扰乱课堂秩序,影响教学,并且屡教不改,于是我男朋友推了他一下,没想到这一推,孩子绊到身后地上凸起的石棱摔倒,把头磕成轻微颅内出血,我男朋友第一时间带孩子到沈阳市盛京医院就医,并承担检查时的一切费用,期间家长六人还两次暴力殴打我男朋友,造成其耳聋及三角形耳膜穿孔。我男朋友认为虽然不是故意的,但确实给孩子造成了伤害,因此没有还手,也没有追究家长责任。孩子住院期间我男朋友也一直跟家长联系,去医院看望孩子,表示承担孩子医药费。家长却一直强调要去跟学校要钱,我们这私立学校董事长干脆不管,所有责任都推给我男朋友。于是家长4月10号报案,明明是职务行为造成的过失伤害,我男朋友却在6月14号被派出所以故意伤害罪刑事拘留。半个月的煎熬,好在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不予批捕。6月27号取保候审,但案子扔在继续。

······

近年来,类似的老师严格管教学生产生的“不良后果”,或是学生采取极端方式,或是家长“围攻讨伐”教师和学校的事件很多,而事件曝光之后,广大网友的口诛笔伐也可谓数不胜数。

那作为老师的我能怎么办呢?

上周四下午的第一节课,课前几分钟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复习背诵,准备期末的考试。我照例走下讲台巡视一下同学们的背诵情况,而正当我将要走到小鲲身后时,他突然用手拿书遮挡桌面,这个明显的动作,我立马就知道,他肯定在玩手机或者电子阅读器。

于是我直接让他拿出来,没想到他反应非常强烈,猛地将很多书本都拿去遮挡,并用双手死死按住。不管我说什么,他都不愿意拿出来,还极力阻止我。

全班的同学们早已都将目光关注到这边了,面对小鲲的极力阻止,我不可能就此作罢,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否则禁止在校玩手机的校纪班规就变成一纸空文,任何人都可以随时破坏。

在小鲲同学一直不为所动的时候,内心的愤怒立马被迟疑和畏惧所占领,他如此极力反抗,会不会搞出极端的行为来?毕竟看过的新闻提到的案例不在少数。

我迟疑和畏惧的是,他会不会被我步步紧逼,与我产生肢体的冲突,对我产生伤害;或者会去伤害自己,不管是以什么方式,都不是好的结果。

令我庆幸的是,最后他屈服了,去办公室,自己反省。

我后来回想这个细节,也一度觉得后背发冷,如果他离开教室后想不开,采取极端行为怎么办?我不知道,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曾写过一篇刷屏文章,《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

他说,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教育从来不是放纵,适度惩罚才会让教育真正变得有力量。有了管教,方知敬畏;有了敬畏,方知底线;有了底线,方知对错。

所以有人说:“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

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很多家长无奈的说,现在小孩真的是不知道怎样去教育了,也想不通小孩是怎么想的,一丁点也说不得,要么出走、要么跳楼。

那么,现在的孩子究竟是怎么了?为什么经不起一点儿挫折?该怎样让孩子懂得珍惜生命,怎样能够承受挫折?这是整个社会、每个家长、每位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众所周知,芬兰是一个以“成功”著称的国家,但它却致力于把“失败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并普及到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相应地,我们也看到国内很多“玻璃心”的孩子,输不起、怕失败。他们的口头禅是“不行,我就要赢……”稍有不顺就哭闹、发脾气或再也不敢尝试。

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时至今日,我们依然缺乏失败教育。输不起的孩子背后,往往折射着家长对失败的认识误区以及不当的教育理念。

杨澜在一次采访中说道,她的女儿先是在一所公立小学读书,然后在北京的国际学校上中学。有一次她在餐桌上问女儿,两种学校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同。

女儿想了想,说在本地的学校,老师总是让我们别犯错误;在国际学校,老师鼓励我们不要怕犯错误。

这句话让她心生感慨。为什么我们的老师、家长、孩子都这么怕自己犯错误呢?

因为犯错误就意味着失败。

失败就意味着自己输了,不会是受人尊崇的王者。

当然,所有人都怕输,只是我们中国的孩子背负着太多的压力,更加怕输。

家长摆正“输赢观”,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

第一,以身示范,在自己面对困难和失败的时候给孩子展现出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能力。家长们尽量不要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如果您自己都经常因工作失利而垂头丧气、闷闷不乐,那孩子面对失败时怎么坚强、乐观得起来?

第二,当孩子已经面对失败或者挫折时,首先要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父母要与孩子共情,理解孩子的情感体验,教会孩子方法去排解情绪,发泄法、注意力转移法、自我鼓励法等都可以使用。同时,启发孩子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孩子最终走出困境。

另一方面,适当调节孩子的学习压力,最好不要动不动就提什么“回报父母”“家庭责任”“家庭重担”“出人头地”,表面上看是激励孩子,其实,这样的压力其实更难以承受。

很多精神崩溃甚至轻生的孩子,几乎都有共同特点:听话,有家庭责任心,想着将来要回报父母……

想赢,是成功者的特质;而输不起,则是失败者的通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