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近百家P2P暴雷,平台跑路前都有哪些特徵?

近來天台怕是有點擠!除了炒股的、賭球的,還有P2P踩雷的。

6月近百家P2P暴雷,平臺跑路前都有哪些特徵?

6月13日,“上市系”平臺錢滿倉逾期後爆雷;端午節期間,800億平臺唐小僧爆雷;隨後,網貸行業的雷一個接一個……

據不完全統計,從6月19日至6月26日,僅僅8天就炸了42個雷。

整個6月,對於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而言都是煎熬的一個月,暴雷情況層出不窮且涉及面廣泛亦是前所未有,僅僅6月全國就有近百家P2P平臺出現問題,可以說整個網貸行業在初夏之際遭遇了寒冬搬的洗禮。

我們普通投資人該怎樣識別這些跑路平臺呢?指旺君發現,其實這些跑路平臺都有一些特徵,多留意一下,就能避免入坑,損失金錢。

面對繁雜的網貸平臺,我們投資人到底該如何甄別其可信度?指旺君總結了以下5大類特徵:

第一類,線下理財業務需警惕

投資人應警惕有線下理財業務的平臺,因P2P平臺明確定位為信息中介平臺,不得利用互聯網、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及其他電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場所開展業務。

第二類,秒標,收益過高,提供20%以上年化收益率的p2p公司,堅決遠離

若平臺的秒標或短期項目過多,有可能是利用新投資者的錢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尤其是現在處於備案關鍵時期,80%的平臺都保持審慎嚴謹的態度,不會頻繁發標。

收益高不安全的道理很簡單,給投資者的收益率都20%甚至30%了,給融資企業的成本至少40-50%,請問哪個企業能接受這麼高的融資成本呢?要麼是銀行不給續貸了,要麼是企業經營週轉出現嚴重問題,已經沒有現金流,否則絕對不要這麼高的融資成本。

6月近百家P2P暴雷,平臺跑路前都有哪些特徵?

第三類:單筆投資都在千萬的p2p公司,堅決遠離。

本身小微金融、p2p就是做的小額分散,靠區域分散、行業分散、金額分散來規避風險,如果單筆額度幾千萬,一旦有一單出現風險,會導致大量投資人的本金髮生損失。

第四類:自融性p2p,堅決遠離。

由於近年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從線下小貸公司借錢成本又高,隨著P2P的火爆,許多缺錢企業就起了成立P2P平臺的念頭,而這類自融P2P平臺也是當前P2P行業內最大的風險來源之一。很多製造類企業、地產類企業、礦業企業,該類公司主要集中在2個毒瘤,一個是資金集中在單一項目,風險巨大;一個是自己給自己融資,風險控制和盡職調查很難做到第三方那麼公正、客觀。

6月近百家P2P暴雷,平臺跑路前都有哪些特徵?

第四類:團隊人數少於100人甚至少於20人的,堅決遠離。

很簡單,互聯網的確可以給平臺提供大量的客戶來源、申請、概念融資,但是你要知道,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金融而不是互聯網,而金融的核心又是風險控制,一個只有20人團隊的p2p平臺號稱管理5個億資產,還全是通過網絡審核,這不是騙鬼呢嗎?20人團隊,去掉技術、去掉財務、去掉客服、去掉前臺、去掉行政、去掉總經理、副總經理,還能剩幾個人在踏踏實實做業務風控?沒有線下團隊的實地考察及風控,暫且不說如何識別提交材料的真實性,就是簽約和催收這一環節,都能把這20個人玩死,如果客戶在分散在全國,那麼低於100人的團隊,根本無法支持公司業務持續經營。

第五類,平臺成立和運營的時間短,要警惕

大多數的跑路平臺運營時間較短,部分平臺甚至只成立1年-2年,且產品收益率遠超10%的行業綜合收益率,處於不合理水平。而成立時間較長,尤其是在某個細分資產領域深耕超過兩三年以上的頭部平臺,對業務的風險點及處置方式的掌握相對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