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靈魂托向西藏(三章)

●胡大奎

把靈魂託向西藏(三章)

■■■尋夢“米古村”

人的一生,要經歷許許多多的事。有些事,無論經歷的時候多麼驚心動魄,但在時間的打磨下,並不會在歲月的牆壁上留下多麼深刻的印跡,慢慢淡忘去了;有些事,哪怕經歷的當時並不是波瀾壯闊,可時間越久,留下的痕跡就越深,甚至是牽腸掛肚、刻骨銘心的。

我們部隊駐守在西藏察隅縣一個叫米古(藏語意為:寬闊而平坦的壩子)的地方,距離察隅縣城的團部還有100多公里。雖然不是很遠,但由於道路狹窄、彎多坡陡,再加上經常會遇到塌方和泥石流,所以要去一趟團部,也需要整整一天時間。戰友們都親切地把這裡叫做“米古村”,而我們都是“村裡人”。新兵入營,我被分配到營部的通信排,具體工作是在總機班負責接轉團部到營——營到團部、營部到各連——各連到營部的電話。因為年齡小而且就我一個新兵,所以大家都很照顧我。有了重活髒活,班長就會安排我值班,其實就是對我的愛護和關心,於是我就主動要求住到了機房。

我的第一任班長姓石,什麼名已經忘記了。1978年入伍,四川安嶽人,個子高高的,皮膚白白的,沒有大聲說過話,沒見他生過氣,隨時都是笑咪咪的。當時我還固執地認為,班長不像個男人,一點軍人的血性也沒有。後來慢慢才明白,那叫修養,叫氣度。果敢勇猛,是軍人的剛毅;含蓄內斂,是軍人的情懷。石班長當了我一年班長以後,就退伍回家了。後來,再後來,在很多很多的時候,我都想起和石班長相處的平靜而快樂的日子——我的老班長,你還好嗎?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西藏邊防部隊的生活條件還是十分艱苦的。雖然主食也是大米和麵粉,但副食主要是一些脫水乾菜,比如干蒜薹、幹黃豆、幹海帶、蛋黃粉、豆筋和豬肉罐頭等等。剛吃的時候,還感到新鮮好吃,可時間一長,就沒有了這種體會了,有時甚至吃得想吐……長期食用脫水乾菜,的確不利於官兵身體健康。因為這種特殊的生存生活環境,所以,每個連隊都有一個編制的生產班,負責種植蔬菜;搞好生產,改善生活,也就成了我們當時邊防部隊除完成學習、訓練和站崗執勤任務以外的重要任務。每個班都有一塊菜地,年初定任務,年底要算帳。我們駐守的“米古村”,過去就是一個很大的農場。土質肥沃,氣候溫和,水質純淨,種什麼長什麼,“南泥灣精神”在“米古村”發揚光大到了極致。到了收穫的季節,看著自己親手種出來的各種新鮮蔬菜端到餐桌上,笑在官兵臉上,喜在官兵心上。有一次,營長還親自下廚為大家做油炸茄餅,那個鮮、那個美,至今不忘,餘味猶存。

當時,營房是用當地的雪松加工成規則的木板搭建而成的平房,立柱、牆壁和地板都是木質的,屋頂用鐵皮鋪成;踩在懸空的地板上,會發出沉重而渾厚的聲響;若遇夜晚下雨,雨滴打在鐵皮上,“闢辟叭叭”的聲音讓人一夜難眠……沒有電視,沒有電腦,唯一的文化活動就是看電影,而且沒有禮堂,全是“壩壩電影”。一個拷貝要在全團所有的邊防點週轉,半個月左右才能看上一次,有時甚至要一個月,那還得看天氣好不好,如果遇上下雨,心裡只有期待……水電是不能保障的。由於功率小,水量少,只好輪流供電,照明幾乎是用蠟燭和煤油;集體活動也全都安排在白天,晚上一般不會安排活動。打發晚飯後到熄燈睡覺大約4個小時時間的最好辦法,就是找戰友聊天,更多的時候是獨自一人在昏暗的油燈下讀書……

讀書,當然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可沒有書讀,又是一件何等不幸的事。那時部隊一個營也沒有圖書室,只有營部才有一個很小的所謂圖書閱覽室,書籍不到500冊,而且大部分都是軍事、政治方面的教科書,要找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卻十分痛苦。很多時候,一本好書,都是在戰友中間傳看。你看完了他看,他看完了我看,很多次書傳到我手上已經沒有了封面甚至缺頁。儘管如此,貪婪讀書的願望絲毫未減。因為書少,所以讀得認真,讀得仔細,邊讀還要做一些摘錄,這個習慣至今不改。沒有筆記本,就用臨時東拼西湊收集到的大小不等、厚薄不均、長短不同的紙片用來作記錄,兩三年下來,足足有10釐米厚的一摞,用膠水粘上一角,以便保存。後來,經過多次搬家,也不知道遺失到什麼地方了。現在想起來,心中還有些許遺憾。

也許是因為從讀書開始就喜歡文藝的緣故,那時最大的夢想,就是當一個作家——好好寫寫我的戰友、我的邊疆、我的祖國。很多時候,理想和現實是有很大差距的。個人的理想如果不與現實相結合,理想就是空想,甚至可能是幻想。幾十年過去了,自己有了“愛書”的癖好,先後買過很多書,有了自己的小書房,也讀了一些書,雖然沒有成為作家,但在自己的本職工作崗位上,也是盡職盡責,盡心盡力,無怨無悔。

“米古村”,一個我高原之夢開始的地方,一個我軍旅生涯開始的地方,一個我人生理想開始的地方。雖然在地圖上難以找到她的名字,但在我心裡,卻很重很重……三年時光,僅僅三年,在她溫馨泥土的芳香裡,揮灑著我的忠誠與汗水;在她平坦寬闊的胸膛裡,點燃了我的熱情與憧憬!

■■■察隅軍營小景

秀美察隅處處景,一河兩山翠瑩瑩。

若問風光好去處,我伴諸君軍營行。

說起美麗的察隅,就不得不說美麗的軍營。由於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植被豐盈,官兵們就自己動手,就地取材,美化營區環境,裝點幸福生活。

這裡山高坡陡,地勢險要,部隊的營房大都修建在半山的坡地上,而且幾乎都呈梯次排列。經過幾十年的投入和建設,過去的木板房、乾打壘,早已沒有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寬敞明亮的新營房、新營區。官兵們利用這裡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將清澈的山泉引入營區,從梯形營房的最上端,順著營房前後的排水溝,嘩嘩啦啦,日夜不停,歡快流淌。清晨,官兵們踏水而起,開始一天辛勤的訓練和執勤;夜晚,官兵們枕水而眠,慢慢進入甜蜜的夢鄉!真可謂:

高原天空純又淨,陽光燦爛萬物生。

最好美景哪裡去,綠水潺潺繞軍營。

西藏察隅山清水秀,一年四季鳥語花香。大自然獻給人類的豐厚禮物,給官兵的生活帶來無窮樂趣。他們利用節假日,攜帶簡單工具,到山間把各種野花連土帶苗挖起來,小心翼翼地搬回營區,種在房前屋後,種在每個角落。漫步其間,花團錦簇,香飄肆溢;燕呢春夏,鳥吟秋冬;蝴蝶翩翩舞,蜜蜂嗡嗡唱……置身此景,你早已沒有了煩心瑣事,早已沒有了旅途勞頓,倍感心曠神怡,氣爽清寧;你也一定懷疑這裡不是部隊營區,而是一個迷人的大花園。這真是:

醉人山水醉人心,千里奔波慰心靈。

無須塗抹與粉飾,自然天成羨煞人。

在察隅的山山水水之間,生長著許多奇花異草,尤其是以察隅蘭花更為珍貴,也是官兵們的最愛。官兵們還給這裡的蘭花,取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察隅蘭”。只要隨便到一個陰暗潮溼的地方,你都可以看到蘭花無情地生長著,葉寬肥厚,鮮嫩欲滴,碧綠如玉。官兵們把這些野生的“察隅蘭”搬回去,栽種在大大小小、鐵質木質的罐頭盒裡、餅乾箱裡、玻璃瓶裡,放置在床頭、窗臺、牆角以及自己製作的花架上,點綴在官兵整潔的寢室裡,美輪美奐,高雅脫俗!一到開花的季節,嫩黃、粉紅、純白、嫣紫、淡藍等各種顏色的花蕾掛在其間,香氣撲鼻,沁人心脾!這就叫:

莫道軍人不懂情,軍人情懷大無垠。

一株蘭草多別緻,花也香來室也靜!

把靈魂託向西藏(三章)

■■■仙境察隅

從西藏昌都出發,沿川藏公路往成都方向,順瀾滄江而下,穿越美麗的邦達草原,轉東南就到了素有“九十九道拐”全長約40公里盤山公路的怒江山。從山頂一直下到谷底,越過怒江天塹,再前行約兩個小時,突然出現在眼前的,就是高原寶湖——然烏湖。翻過海拔5000多米的德姆拉山,就一直順河谷地帶緩慢而下。當目之所及還是怪石嶙峋、寸草不生的山巒,轉眼間就被參天的大樹、茂盛的植被所替代。這時就進入了西藏的江南——察隅。

察隅地處河谷地帶,地勢險峻,道路崎嶇,山高谷深,人們都稱“察隅溝”。由於兩邊山巒距離太近,僅一河之隔,距拉薩千餘公里,距昌都也有近500公里,只有一條道路與外界相連,所以很多人又稱它“夾皮溝”。可就是這個“夾皮溝”,平均海拔不到2000米,受亞熱帶氣候影響,雨量充沛,氣候宜人;植被蔥鬱,古木參天;物產豐富,民風淳厚;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山清水秀,鳥語花香。

春風吹醒大地,漫山遍野的鮮花肆無忌憚地開著,完全忽視了人的存在。那一片一片的火紅是毛桃樹綻開的笑臉,那一團一團的晶白是野山梨敞開的胸襟,那一簇一簇的粉白是野蘋果展露的情懷……還有那很多不知名的小花,在路旁,在田間,在山野,在房前屋後,在樹林下面,在清流溪畔……瘋狂的美,無情的豔,點綴在碧水青山之間,放眼望去,就是一幅大自然生機勃勃的畫卷。無需雕飾,不用塗抹,清素淡雅,秀美絕倫。

是誰發出銀鈴般的笑聲?走近一看,原來是一條清澈的小溪蹦蹦跳跳地流淌,無拘無束,歡天喜地。嘩嘩的流水聲,在空濛的山谷迴響,更顯悠靜和安詳;在岩石上撞擊的浪花,象盛開的朵朵白蓮;河床兩邊茂密的植物,輕輕拂在水面,隨著水的流動緩緩搖晃,象少女的翩翩舞姿。幾隻小鳥在密林裡來回飛旋,嘰嘰喳喳叫個不停,一會兒“嗖”的一聲射到樹下覓食,一會兒又“哧”的一下竄到樹上彈翅,無憂無慮,讓人羨慕。信步穿行於林間小道,深深吸一口純淨滋養的空氣,頓感神清氣爽,風采奕奕。太陽穿透樹林,投下斑駁陸離的光點,風吹樹擺,光影浮動。抬眼望去,朦朦朧朧,似真似夢,彷彿置身於“太虛幻境”。突然,眼前一亮,樹根旁,草叢中,一堆一堆的是好大好鮮的蘑菇啊,你絕不會無動於衷;嫩黃如玉、青翠欲滴的是可以食用的野菜,你也絕不會袖手旁觀。不大一會兒功夫,你已經身不負多了,只好遺憾地離開。淘洗乾淨,稍加烹製,端入桌上,大家分享,脆嫩爽口,妙不可及。我們就經常利用野外訓練的間隙和節假日,到綠茵如毯的草地上去挖折耳根。完全都是野生,沒有任何汙染,返回時人人的掛包裡都塞得滿滿的。不僅袪火,而且開胃,真是天下少有的美食啊!

經過一夜細雨沖洗後初夏山野的早晨,溼潤清新,分外妖嬈。縷縷白雲纏繞在山間,隨著柔風緩緩移動,猶如夢境。樹枝上、青草上掛滿露珠,有的停留在葉心,有的垂懸在草尖,圓滾滾,亮晶晶,無言擬美。太陽出來,霞光萬道,一切都在這個明媚的日子如夢初醒,舒筋活骨,抖擻精神,展現著勃勃生機的無窮魅力!——我真想撕下一片飄逸的雲彩,給戰友們擦去巡邏的汗水;我真想掬起一捧滾落的露珠,為戰友們洗去訓練的疲勞,讓每一個辛勤的人們享受這大自然無私的饋贈。

夜晚來臨,涼風習習。在茵茵如織的草地上,席地而圍,吃著自己親手種出來的西瓜,談著理想和抱負,講著今天和未來,笑掛臉上,甜浸心裡。說起察隅西瓜,那可真是一個寶。個頭雖然不大,但皮薄瓤厚,既甜且沙,爽口爽心,僅此一地,絕無第二。仰面躺在草地上,凝望潔淨的天空,星光閃爍,月如嬌娥。一顆流星拖著長長的尾巴劃過,在空中留下一道弧;成群的螢火蟲兒在空中亂舞,發出的光亮劃出一道道虹。清脆的蛙聲,夜鳥的低鳴,歸燕的呢喃,彷彿置身童話般的夢幻世界。漫步在毛茸茸細軟軟的草地上,腳踏如水月色,懷攬拂面清風……這時的你,一定會張胸展臂,活力四溢。在這個空寂而迷人的晚上,你一定會感到這是一生中最無憂無慮、最自然愜意、最留連忘返的一個夜晚;你也一定會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軌跡,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你還一定會浮想聯翩,立下雄心大志……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詩人可曾到過這裡?如若不曾到過,怎會為此留下千古絕唱?!眼前彷彿還閃耀著明月穿過鬆林落下的點點銀光,耳邊彷彿還回響著清泉“叮叮咚咚”的歡快歌唱……秋來察隅好風光,豐收果實遍地嘗。毛桃熟了,山梨甜了,蘋果脆了、李子香了……只要你願意,順手摘一個,在身旁的溪流中洗乾淨,咬上一口,脆生生,甜滋滋,清爽爽,是絕對的“綠色食品”。這裡不僅出產各種水果,而且還出產大米、玉米、胡豆、豌豆、蘿蔔、白菜、辣椒、茄子、黃瓜、四季豆、西紅柿等各種農作物和蔬菜。總之,在平原能夠種出來的東西,在這裡都能種出來,就連新疆吐魯番的葡萄在這裡也都種植成功了。雖說是在高原,可的確是個物華天寶的好地方。

察隅大米,當地叫“察隅米”。它以其生長期長,水質純,產量少,米粒大,煮飯香,顯得尤為珍貴。居住在當地的藏族、珞巴族、漢族和登人等民族兄弟姐妹,自己是捨不得吃的,一般要家裡來了貴客,才會用“察隅米”招待。只要是用“察隅米”做飯,很遠很遠就可以聞到香味,吃起來更鮮,它的粘度(夾起來不會掉)和色度(白中泛紅),都堪稱一絕。如果有幸吃上一頓“察隅米”飯,真的就成了貴中之尊。這裡的水質十分純淨,全是雪山融化經過天然過濾的山泉,隨便在一條小溪邊喝上一口,純中帶甜,爽口悅心。不僅如此,這裡植物種類也非常繁多,高大的雪松,參天的古柏,還有千年樺木,百年香樟,據說在密林深處還生長著特別珍稀的全世界都十分罕見的紅豆杉,以及許許多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漫山遍野,妝點著這裡美不勝收的風景。動物更是不僅種類多而且名貴,特別值得一說的就是鸚鵡。這裡的鸚鵡有白、紅、黃、綠等多種顏色,羽毛尤其美麗,聰明伶俐,人見人喜。這裡還是一個藥材寶庫,尤其以野生天麻最為出名。不論是誰到了這裡,臨走時都要買上幾斤,高高興興,踏上歸途。

漫天飛舞的雪花,帶給人一絲涼意。山頂是皚皚白雪,半山是紅林一片,山下是綠樹成蔭。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雖是嚴冬,但沒有青藏高原其它地方“風吹石頭跑,四季穿棉襖”那麼殘酷。雖然也要下雪,但落地即化,不會結冰。山依然那麼青翠,草依然那麼碧綠,花依然那麼嬌豔,水依然那麼清澈,人依然那麼和善。日夜奔流的察隅河啊,你滋養著這裡的一草一木和散居在河谷地帶的各族人民;雖然地處偏遠,幾乎與世隔絕,卻默默地守護著這裡的安寧與幸福!

美麗的察隅——我夢中的世外桃源!

富饒的察隅——我心中的香格里拉!

(轉自《天府散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