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康熙之六十五妃子、三十五子和二十女姓名總覽

千古一帝——康熙之六十五妃子、三十五子和二十女姓名總覽

康熙大帝

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清聖祖,年號康熙,為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蒙古人稱康熙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西藏尊稱為“文殊皇帝”。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皇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零10月,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皇帝執政初期挫敗權臣鰲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階段。軍事上,取得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臺灣的明鄭政權;三徵噶爾丹,並取得勝利;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經濟上,注意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籠絡漢族士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曆十一月十三日,皇帝崩於暢春園,終年69歲,廟號聖祖,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皇帝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有學者將其尊為“千古一帝”。

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是中國古代歷史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乾隆皇帝三年太上皇不算),也是妃子和子女最多的皇帝,他一生中共有65名妃子,35個兒子和20個女兒,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一、后妃

1、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1653年11月26日-1674年6月16日),滿洲正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咯布拉之女,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生於順治十年十月初七日。康熙四年冊封為皇后,時年13歲。康熙八年生皇二子承祜(早殤);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生皇六子(即廢太子允礽)後因難產去世,享年22歲。葬清東陵之景陵。諡號: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后。

千古一帝——康熙之六十五妃子、三十五子和二十女姓名總覽

2、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1653年-1678年3月18日),滿洲 鑲黃旗人,康熙帝第二任皇后,後金開國名將 額亦都孫女,太師、果毅公、前輔政大臣一等公 遏必隆女, 鰲拜義女,妹 溫僖貴妃。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入宮為妃。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立為 皇后。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二十六日已時,駕崩於 坤寧宮。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月初八,入葬 景陵地宮。全諡曰: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聖仁皇后。

千古一帝——康熙之六十五妃子、三十五子和二十女姓名總覽

3、孝懿仁皇后,佟佳氏(?-1689年8月24日),滿洲鑲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佟國維之女,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的嫡親侄女,康熙的表姐妹。生年不詳。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貴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晉升為皇貴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早殤)。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冊為皇后,次日即去世(當皇后只有一天)。葬清東陵之景陵。諡號: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慈惠奉天佐聖仁皇后。

千古一帝——康熙之六十五妃子、三十五子和二十女姓名總覽

4、孝恭仁皇后,烏雅氏(1660年-1723年6月25日),滿洲正黃旗人,護軍參領威武之女。生於順治十七年。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十八年封為德嬪。次年生皇六子胤祚;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殤;二十二年生皇九女溫憲公主;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殤;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胤禵。康熙帝駕崩後,德妃被尊為仁壽皇太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醜刻薨,享年64歲。葬清東陵之景陵。諡號: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后。

5、敬敏皇貴妃,章佳氏(?——1699年8月20日),滿洲鑲黃旗人,參領海寬之女。生年不詳。侍奉康熙帝時為庶妃,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日辰時生皇十三子怡賢親王胤祥;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丑時生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三十年辛未正月六日寅時生皇十五女和碩敦洛公主。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追諡敏妃,葬景陵妃園寢內。清世宗即位,追尊皇考敬敏皇貴妃,連升兩級,祔葬清東陵之景陵。

6、惇怡皇貴妃,瓜爾佳氏(1683年12月3日-1768年4月30日),三品協領祜滿之女。生於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十六日,比康熙帝小三十二歲。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年方十七歲的瓜爾佳氏,冊為和嬪;四十年,生皇十八女,殤;五十七年十二月,晉為和妃。雍正二年六月晉尊為皇考貴妃。乾隆元年十一月晉尊為皇祖溫惠貴太妃;乾隆三十三年戊子三月十四日,卒於寧壽宮,年八十六,是康熙諸妃中最長壽的。諡曰惇怡皇貴妃,葬景陵雙妃園寢內。

千古一帝——康熙之六十五妃子、三十五子和二十女姓名總覽

7、愨惠皇貴妃,佟佳氏(1668——1743),滿洲鑲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承恩公國舅佟國維之女,孝懿仁皇后之妹,既是康熙帝的表妹,又是妻妹。生於康熙七年戊申八月。康熙三十九年冊為貴妃。雍正時尊為皇考皇貴妃,乾隆時尊為皇祖壽祺皇貴太妃。乾隆八年癸亥四月初一薨,享年七十六歲。諡為愨惠皇貴妃。葬景陵雙妃園寢內。

8、溫僖貴妃,鈕祜祿氏(?-1694年12月19日),滿洲鑲黃旗人,太師果毅公遏必隆之女,孝昭仁皇后的妹妹。生年不詳。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冊為貴妃,二十二年,生皇十子胤礻我;二十四年生皇十一女,殤;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薨,諡曰溫僖貴妃。葬景陵妃園寢。

9、順懿密妃,王氏(?——1744),蘇州籍人氏,知縣王國正之女,母黃氏(1640——1709)。康熙二十餘年入侍宮中,三十二年生皇十五子愉恪郡王允禑;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子莊親王允祿;四十年生皇十八子胤祄(八歲夭折)

。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密嬪,雍正二年六月尊為皇考密妃,乾隆元年十一月尊為皇祖順懿太妃,九年十月十六日薨,享年70多歲。次年同日奉安景陵妃園寢。

千古一帝——康熙之六十五妃子、三十五子和二十女姓名總覽

10、純裕勤妃,陳氏(?——1754),滿洲鑲黃旗人,二等侍衛陳希閔之女。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果毅親王允禮,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勤嬪。雍正四年二月尊為皇考勤妃。乾隆元年十一月尊為皇祖純裕勤太妃。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乾隆下旨寇摘纓緯,祭酒行禮;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奉安。

11、惠妃,納喇氏(?——1733年10月2日),郎中索爾和之女,初為庶妃。康熙九年生皇子承慶,殤;十一年生皇長子胤禔;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惠嬪;二十年十二月晉惠妃。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九月奉安於景陵妃園寢。

12、宜妃,郭絡羅氏(?——1733),滿洲鑲黃旗人,佐領三官保之女。初為貴人,康熙十六年八月冊為宜嬪;十八年生皇五子恆親王胤祺;二十年十二月為宜妃;二十二年生皇九子胤禟;二十四年生皇十一子胤禌。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乾隆二年九月二十五日葬景陵妃園寢。

13、榮妃,馬佳氏(?-1727年3月28日),員外郎蓋山之女。康熙六年生皇長子承瑞;十年生皇子賽音察渾;十二年生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十三年生皇子長華;十四年生皇子長生;十六年二月生皇三子多羅誠隱郡王允祉;十六年八月被封為榮嬪;二十年十二月與宜嬪、德嬪同時晉為妃。雍正五年丁未閏三月初六日薨,十二月初四日奉安於景陵妃園寢。榮妃是康熙帝第一個皇子的生母,她共生有五子一女,而其中只有皇子胤祉,皇女固倫榮憲公主長大成人。

14、定妃(1661年-1757年5月24日),萬琉哈氏,滿洲正黃旗人,郎中拖爾弼之女。生於順治十八年辛亥正月,比康熙帝小七歲。康熙二十四年生皇十二子履懿親王允祹;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定嬪。雍正二年六月尊為皇考定妃,奉養於履親王允祹的王府。乾隆朝每逢歲時節日必迎入宮,賦詩獻壽,亦稱為宮中盛事。但再未進尊封。定妃九十大壽時,乾隆帝親至府第祝賀。乾隆二十二年丁丑四月初七日薨,終年九十七歲,為清朝後宮中最長壽的嬪妃,堪稱有清一代后妃之冠。乾隆二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奉安於景陵妃園寢。

15、慧妃,博爾錦吉特氏(?——1670),科爾沁三等公吉阿鬱錫之女,幼年被選進宮,尚未冊封,於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為慧妃。

16、平妃,赫舍里氏(?——1696),孝誠仁皇后的妹妹,滿洲正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承恩公噶布拉之女,幼年時待年宮中,康熙三十年生下允璣(示字旁)

,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當月追封為平妃。

17、良妃,衛氏(?——1711),滿洲正黃旗包衣人,內管領阿布鼐之女。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她和瓜爾佳氏(惇怡皇貴妃)一同冊封為嬪。後又晉封為良妃。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薨。五十七年二月十七日奉安於景陵妃園寢。

18、宣妃,博爾錦吉特氏(?——1736),科爾沁達爾汗親王和塔之女,順治皇帝悼妃的侄女。康熙的表姐妹。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宣妃。乾隆元年八月初八薨,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安。

19、成妃,戴佳氏(?——1740),滿洲鑲黃旗人,司庫卓奇之女,初進宮為嬪。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淳度親王胤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成妃。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奉安。

20、庶妃,鈕祜祿氏,滿族。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生皇二十女,殤。卒年不詳。

21、庶妃,張氏,漢族。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生皇長女,十三年二月初十日生皇四女,殤。卒年不詳。

22、庶妃,王氏,漢族。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生皇十六女,殤。卒年不詳。

23、庶妃,劉氏,漢族。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生皇十七女,殤。卒年不詳。

24、通嬪,納喇氏(?——1744),監生常保素之女。初為貴人;康熙十四年生皇子萬黼,殤;十八年,生皇子允禶,殤;二十年,生皇十女固倫純愨公主。雍正二年六月,世宗晉尊為皇考通嬪。乾隆九年甲子六月二十三日卒,十年十月十六日奉安。

25、襄嬪,高氏(?——1746),高廷秀之女。初為庶妃,四十年,生皇二十子簡靜貝勒允禕康熙四十一年,生皇十九子允禝

。四十二年,生皇十九女。六十一年十二月,世宗晉尊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十二月,高宗晉尊為皇祖襄嬪。十一年丙寅六月二十八日卒,七月十六日奉安。

26、謹嬪,色赫圖氏(?——1739),員外郎多爾濟之女。初為庶妃,康熙五十二年,生皇二十二子恭勤貝勒允祜。六十一年十二月,世宗晉尊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十二月,高宗晉尊為皇祖謹嬪。四年己未三月十六日卒,同年九月二十六日奉安。

27、靜嬪,石氏(?——1758),石懷玉女。初為庶妃,康熙五十二年,生皇二十三子鎮國公允祁。六十一年十二月,世宗晉尊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十二月,高宗晉尊為皇祖靜嬪。二十三年戊寅六月初六日卒,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28、熙嬪,陳氏(?——1737),陳玉卿之女。初為庶妃,康熙五十年,生皇二十一子慎靖郡王允禧。六十一年十二月,世宗晉尊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十二月,高宗晉尊為皇祖熙嬪。明年丁巳正月初二日卒,同年四月十二日奉安。

29、穆嬪,陳氏(?——1727),陳歧山之女。初為庶妃,康熙五十五年,生皇二十四子諴親王允秘。六十一年十二月,世宗晉尊為皇考白貴人。雍正五年十一月庚午卒,十二月初四日奉安。乾隆元年十二月,高宗追尊為皇祖穆嬪。

30、僖嬪,赫舍里氏(?——1702),賚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僖嬪,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薨,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

31、端嬪,董氏,員外郎董達齊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端嬪。卒年不詳,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32、安嬪,李氏,漢軍正藍旗人,總兵官剛阿岱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

33、敬嬪,王佳氏,護軍參領華善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冊為敬嬪。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

34、貴人,郭絡羅氏,宜妃的妹妹,滿洲鑲黃旗人。康熙十八年生皇六女固倫恪靖公主。卒年不詳。

35、布貴人,兆佳氏(?——1717),參領塞克塞赫之女。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薨。

36、貴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生生皇十四女和碩愨靖公主。卒年不詳。

37、貴人,納喇氏,那丹珠女。

38、貴人 納喇氏,驍騎校昭格女。

39、貴人,陳氏,陳秀之女。

40、貴人,易氏(?——1728),雍正六年四月卒。

41、新貴人,

康熙五十五年二月初五日卒。

42、馬貴人,康熙五十五年前卒。

43、尹貴人

44、勒貴人

45、文貴人

46、藍貴人

47、常貴人

48、尹常在

49、色常在

50、路常在

51、壽常在

52、常常在

53、瑞常在

54、貴常在

55、徐常在,康熙四十一年十月十四日卒。

56、石常在

57、靈答應

58、春答應

59、曉答應,乾隆三十二年葬妃園寢。

60、慶答應

61、秀答應

62、治答應

63、妙答應

64、牛答應

65、雙答應

康熙皇帝的35個兒子

愛新覺羅·承瑞(長子,康熙九年二月初一-康熙十年四月)

愛新覺羅·承祜(次子,康熙八年十二月十三-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

愛新覺羅·承慶(三子,康熙九年二月初一-康熙十年四月)

愛新覺羅·賽音察渾(四子,康熙十年十二月二十五-康熙十三年正月)

愛新覺羅·長華(六子,康熙十三年四月初六-康熙十三年四月初六)

愛新覺羅·長生(八子,康熙十四年六月二十一-康熙十六年三月)

愛新覺羅·萬黼(九子,康熙十四年十月初八-康熙十八年正月)

愛新覺羅·胤禶(十二子,康熙十八年二月二十-康熙十九年二月)

愛新覺羅·胤礻禹(十九子,康熙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三-康熙二十三年六月)

愛新覺羅·胤禨(二十四子,康熙三十年正月二十六-康熙三十年三月)

愛新覺羅·胤禐(三十三子,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康熙五十二年二月)

以上各子幼殤,未序齒

皇長子,愛新覺羅·允禔(1672年—1735年),康熙帝之子,母為惠妃納喇氏,生於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日,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夭殤,故為皇長子,曾從徵厄魯特蒙古噶爾丹。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跟從康熙帝征討蒙古噶爾丹。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為直郡王。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因魘咒太子胤礽,謀奪儲位,被削爵囚禁。愛新覺羅·胤禔於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逝世,享年六十三歲。雍正帝以固山貝子之禮殯葬。次子弘昉襲爵為鎮國公。

千古一帝——康熙之六十五妃子、三十五子和二十女姓名總覽

皇次子,愛新覺羅·允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經過公開冊立的皇太子。乳名保成,清聖祖玄燁第二子,母為仁孝皇后(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殤諸皇子外序齒為皇次子。因其胞兄、嫡長子承祜幼殤,在胤礽剛滿週歲時即被確立為皇太子。胤礽自幼即聰慧好學,文武兼備,不僅精通諸子百家經典、歷代詩詞,而且熟練滿洲弓馬騎射;長成後代皇帝祭祀,並數次監國,治績不俗,在朝野內外頗具令名,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康熙的負擔。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清聖祖康熙帝北征噶爾丹,特命胤礽監國,後清聖祖北征都讓胤礽監國理政。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胤礽侍駕南巡,以病留德州而止。四十二年正月,仍侍駕南巡。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礽以罪廢拘繫於鹹安宮,同年十二月被釋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胤礽被複立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再以罪被廢黜,仍禁錮於鹹安宮。此後多次有推薦其復立的建議,但康熙帝始終未再立胤礽。胤礽後被追封為和碩理親王,葬於黃花山今天津薊縣)理親王園寢,諡曰密。

千古一帝——康熙之六十五妃子、三十五子和二十女姓名總覽

皇三子,愛新覺羅·允祉(1677年3月23日—1732年7月10日),清朝宗室,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第三子,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異母兄,生母榮妃馬佳氏。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月,胤祉出生於 北京紫禁城,胤祉無論是文學還是書法,或是騎射,在眾多的皇子裡面,表現都是極突出的,備受康熙喜愛。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胤祉陪同康熙帝出塞圍獵時,曾經和一向善於騎射的康熙比試過,兩人不分上下。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封誠郡王。翌年九月,以在 敏妃喪百日中剃頭,降 貝勒。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因胤祉平日與太子 胤礽關係素來和睦而博得了 康熙帝好感。翌年,在復立胤礽為皇太子的同時,晉封胤祉為和碩誠親王。雍正即位後,將其改名為允祉,以他與廢太子向來親睦為由,將胤祉發配到 遵化的 馬蘭峪為康熙守陵。胤祉私下發牢騷,又對怡親王 胤祥之死缺少哀悼之情。雍正帝知道後,將胤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 [1] 雍正十年閏五月十九日(1732年7月10日),胤祉病逝於景山禁所。

千古一帝——康熙之六十五妃子、三十五子和二十女姓名總覽

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稱為納伊拉爾圖託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生於北京紫禁城永和宮。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他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並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雍正一朝,整頓吏治,在中央創立密摺制度監視臣民,並廢除議政王大臣會議,設立軍機處以專一事權。而且改善秘密立儲制度,這樣使得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雍正帝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廟號

世宗,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傳位於第四子弘曆。

千古一帝——康熙之六十五妃子、三十五子和二十女姓名總覽

皇五子,愛新覺羅·允祺(公元1680年1月5日—1732年7月10日),恆溫親王允祺,原名胤祺,清康熙帝第五子,宜妃郭絡羅氏生,康熙四十八年晉封為和碩親王,賜號為恆親王,賜銀5000兩,子弘昇為世子。康熙評價此子心性甚善,為人敦厚。雍正十年閏五月十九日丑時薨,年五十有四,賜祭葬如典禮,諡曰溫。雍正十二年立碑勒銘,稱其“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

皇六子,愛新覺羅·允祚(1680年3月5日一1685年6月15日)二月初五生。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十四殤,時年六歲。母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烏雅氏於十八年十月十三日冊為德嬪。雖然此時其長子、皇四子胤禛將滿一週歲,但由其次子胤祚的生辰來看,此時的烏雅氏已懷有胤祚六個月。所以可猜想,她被冊嬪的原因既是因為胤禛,也是因為當時她腹中六個月大的骨肉,胤祚。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胤禛已滿三週歲,胤祚一週歲零十個月,德嬪晉德妃。

皇七子,愛新覺羅·允祐(1680-1729)康熙帝第七子,雍正帝異母弟,成妃戴佳氏所生,但自幼殘疾,脾氣較暴躁,沒有結黨。康熙三十五年(1696),奉命統率鑲黃旗大營,以功於三十七年晉封貝勒。四十八年(1709)三月,晉封多羅淳郡王。五十七年十月,正藍旗滿洲都統延信出征西陲,奉命管理正藍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務。因其受命以來,恪盡其職,諸務畢舉,頹風靡習漸至改變,是以雍正元年(1723)四月,晉封和碩親王,仍號淳。後來,以疾解旗務。八年,卒,諡“度”。

皇八子,愛新覺羅·允禩(yìn sì,禩同祀,為祀異體字)(1681-1726)清康熙帝第八子,母良妃衛氏,生於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卒於雍正四年,享年45歲。自幼備受康熙喜愛,17歲,即被封為貝勒,是當時封爵皇子中最年輕者,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廣善庫,重建東嶽廟,署理內務府總管等等,一廢太子時被朝中重臣保舉為皇太子候選人。雍正上位後,為穩定人心,先進封其為廉親王,命辦理工部事務,兼理藩院尚書;四年,雍正打穩根基後,找各種藉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同年九月,薨。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以胤禩無悖逆之實,下旨復原名胤禩,恢復宗室,並錄入玉牒。

千古一帝——康熙之六十五妃子、三十五子和二十女姓名總覽

皇九子,愛新覺羅·允禟(1683年-1726年),雍正帝即位之後改名為允禟,清聖祖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異母弟,母宜妃郭絡羅氏。屬於八阿哥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受封固山貝子,封入正藍旗。胤禟自幼好學嗜讀,性聰敏,喜發明,曾親手設計戰車式樣, 並首開滿族人其端用拉丁語轉寫滿文。胤禟十分熱愛外國文化和西學,曾自學外語,並甚親信當時來華傳教士, 胤禟善於結交朋友, 為人慷慨大方, 重情重義,因為其是皇八子和皇十四子的大力支持者, 而被雍正深為忌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駕崩,臨終以皇四子胤禛為繼承人。胤禩集團的希望徹底落空了。從此胤禟開始連遭厄運。

雍正元年(1723),奉命赴西寧駐紮。雍正三年(1725年)七月革爵。雍正四年(1726年)初,革去黃帶子,削除宗籍。 同年八月,定罪狀二十八條,送往保定,加以械鎖,暫交直隸總督李紱監禁,令改名塞思黑。胤禟在獄中被折磨而死, 也有傳說是被毒死的。享年四十三歲。乾隆間恢復原名、宗籍。

皇十子,愛新覺羅·允礻我

(1683年11月28日-1741年10月18日)清朝宗室,康熙帝的第十子,生母是溫僖貴妃鈕祜祿氏,遏必隆之外孫,是康熙成人皇子中除太子外,出身最高貴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敦郡王。因黨附胤禩,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被雍正帝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釋放,授輔國公品級,乾隆六年(1741年)九月初九,胤䄉病死,年五十九歲。以貝子禮安葬,子6人

皇十一子,愛新覺羅·允禌(二十子,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初七-康熙三十五年七月二十五),幼殤。母宜妃;

皇十二子,愛新覺羅·允祹(1686年1月18日—1763年8月29日),原名胤裪。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第二十一子(序齒為皇十二子),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異母弟。母定嬪(雍正時奉為皇考定妃)萬琉哈氏,後交與蘇麻喇姑撫育。生於康熙二十四年,乾隆二十八年七月薨,諡曰"懿", 以乾隆第四子永珹為嗣孫。

千古一帝——康熙之六十五妃子、三十五子和二十女姓名總覽

皇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1686年4月16日-1730年5月4日),清聖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胤祥與雍親王胤禛關係最親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尋常。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四皇子胤禛繼位,胤祥被封為和碩怡親王,又出任議政大臣,處理重要政務。雍正元年(1723年),命總理戶部。自此即全力輔佐風根治理國家,胤禛亦對其十分信任。雍正三年(1725年),總理京畿水利營田事務。雍正七年(1729年)因準噶爾部竄擾邊陲,命其辦理西北兩路軍機,敘協贊功待詔增儀仗一倍。

因胤祥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遂得世襲罔替的許可,為鐵帽子王。清朝有史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陽曆6月18日)去世,時年45歲。配享太廟,上諡號為"",另賜有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冠於諡前。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成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

千古一帝——康熙之六十五妃子、三十五子和二十女姓名總覽

皇十四子,愛新覺羅·允禵(1688年-1755年),又名胤禎 ,清聖祖康熙帝第十四子,清世宗胤禛同母弟,清高宗乾隆帝皇叔,生母為孝恭仁皇后,於雍正元年(公元1722年)改名為允禵。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作為西征統帥領兵出征,為保衛西藏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胤禵雖為雍正帝的同母弟弟,但其卻是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重要的一員,所以雍正帝胤禛登基後將胤禵遠派守皇陵幽禁,雍正四年(公元1725年)改為圈禁。直至乾隆帝弘曆即位後,允禵才恢復了自由。

千古一帝——康熙之六十五妃子、三十五子和二十女姓名總覽

皇十五子,愛新覺羅·允禑(二十五子,康熙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雍正九年二月初一),愉恪郡王。雍正四年封貝勒,八年晉愉郡王,九年薨,諡號恪。母順懿密妃;

皇十六子,愛新覺羅·允祿(1695-1767年),號愛月主人,清朝宗室大臣,康熙皇帝第十六子,順懿密妃王氏所出。康熙末年,命掌內務府。雍正元年三月,奉命繼嗣皇太極孫、和碩莊靖親王博果鐸。歷官正藍旗、鑲白旗、正黃旗都統。乾隆元年,任總理事務大臣,兼管工部事務,食親王雙俸。 四年十月,坐與胤礽長子理親王弘皙往來詭秘,停雙俸,罷都統職。三十二年,薨,年七十有三,予諡曰恪,葬於磁家務。

皇十七子,愛新覺羅·允禮(1697年-1738年),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異母弟,母純裕勤妃。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三月初二日寅時生。其初行次為第二十七。旗籍正紅旗。胤禮九歲以後常隨康熙帝出塞外,雍正元年被封為果郡王,管理藩院事。雍正帝認為他實心報國,操守清廉,於雍正六年進親王,七年管工部事,八年總理戶部三庫,十一年管戶部;十二年赴泰寧送達賴喇嘛回西藏,順路問視各省駐防及綠營兵;十三年還京師,辦理苗疆事務。雍正帝臨終時,命允禮輔政。乾隆即位,允禮任總理事務,管刑部。他秉性忠直,深受乾隆帝賞識;他身體較弱,雍正年間雍正帝命其在私邸中辦事,隔幾天進宮一次即可,這在當時是一種不同尋常的特殊照顧。乾隆元年因事罷雙俸,三年二月薨。乾隆帝萬分悲痛,親臨其喪。二月初九日,乾隆令給允禮加祭一次,諡曰"毅"。因允禮無子,故以雍正帝第六子弘曕為繼子。胤禮(允禮)在康熙帝諸多皇子中,算是下場較好的一個。

千古一帝——康熙之六十五妃子、三十五子和二十女姓名總覽

皇十八子,愛新覺羅·允祄(二十八子,康熙四十年八月初八-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四),幼殤。母順懿密妃;

皇十九子,愛新覺羅·允禝(二十九子,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初五-康熙四十三年二月二十三),幼殤。母襄嬪;

皇二十子,愛新覺羅·允禕(三十子,康熙四十五年七月二十五-乾隆二十年正月初九),簡靖貝勒。雍正四年封貝子,八年晉貝勒,十二年降輔國公,十三年復封貝勒,二十年卒,諡號簡靖。母襄嬪;

皇二十一子,愛新覺羅·允禧(1711年2月27日—1758年6月26日)康熙帝第三十一子。原名胤禧,因避雍正帝諱改胤為允。字謙齋,號紫瓊,亦作紫噊,別號紫瓊崖道人(因得端溪岩石,寶愛特甚,遂以自號)、春浮居士等。清代畫家、書法家、詩人。

允禧能詩善賦,書畫兼長,著有《花間堂詩抄》8卷、《紫瓊巖詩抄》3卷等多部詩文著作,其詩氣韻高古,王室中詩人罕可匹儔。允禧擅長書畫,現存於世的北京恭親王府“天香庭院”匾額,為其手筆。允禧九歲即“從幸塞外”。雍正八年(1730)二月,封貝子,五月晉封貝勒。十一年八月,授鑲黃旗滿洲都統。十三年十月,授宗人府左宗正。正黃旗漢軍都統。乾隆即位後,晉封慎郡王。乾隆三年(1738)七月,擢任議政。五年二月,授正白旗滿洲都統。七年三月充玉牒館總裁。允禧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五月薨逝,享年四十八歲,諡曰靖。

皇二十二子,愛新覺羅·允祜(1711-1744)清聖祖康熙第二十二子恭勤貝勒,雍正皇帝異母弟,其初行次為第三十二,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二月初三日酉時生(1711年),色赫圖氏(康熙謹嬪)出。康熙五十年始(公元1711年)從幸塞外。雍正八年二月(公元1730年)封貝子。雍正十二年二月(公元1734年)晉貝勒。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卒,諡曰恭勤。子弘曨,襲貝子。卒。子永芝,襲鎮國公。坐事,奪爵,爵除。乾隆九年(1744)正月初四日病故,時年三十四歲。雍正帝胤禛(zhēn)即位後,為避名諱,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諱“胤”字而改為“允”字排行。因此,又作“允祜”。;

皇二十三子,愛新覺羅·允祁清聖祖皇帝康熙第二十三子號東山。康熙五十二年癸已十一月二十八日卯時生,庶妃石氏即靜嬪出。雍正八年二月,封鎮國公。十三年十月,晉貝勒,以事降貝子。乾隆四十二年二月,再以事降鎮國公。四十五年九月,復晉貝子。四十七年十一月,再晉貝勒。四十九年十一月,加郡王銜。五十年乙巳七月二十七日未刻卒,年七十有三,諡誠。子七人女十人。

皇二十四子,愛新覺羅·允秘(三十五子,康熙五十五年五月十六-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二十),諴恪親王。雍正十一年封諴親王,乾隆三十八年薨,諡號恪。母穆嬪;

雍正帝愛新覺羅胤禛即位後為避諱,諸皇子名中“胤”字輩的,改為“允”字。

康熙皇帝的20個女兒

皇長女:無封號,生母庶妃張氏。

皇二女:無封號(1671年—1673年),生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生母庶妃馬佳氏。

皇四女:無封號(1674年—1678年),生母庶妃張氏。

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1674年-1710年),

清聖祖康熙帝第五女,母為布貴人兆佳氏。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康熙三十一年(1692)受封為和碩端靜公主,同年十月嫁給喀喇沁部蒙古杜稜郡王次子烏梁罕氏噶爾臧,康熙四十九年三月去世,時年三十七歲,康熙五十八年,葬。

皇六女:固倫恪靖公主(1679-1735),康熙帝第六女,序齒為四公主。母貴人郭絡羅氏,康熙十八年(1679)己未五月二十七日寅時生。康熙三十六年(1697),十九歲,受封為和碩公主,嫁給博爾濟吉特氏喀爾喀郡王敦多布多爾濟。康熙四十五年(1706)28歲時,受封為和碩恪靖公主;雍正二年(1724)46歲時,晉固倫恪靖公主。雍正十三年(1735)三月去世,時年五十七歲。生母貴人郭絡羅氏。

皇七女:無封號,德妃烏雅氏。

皇八女:無封號,生母皇貴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1683年-1702年),康熙帝第九女(序齒為五公主),生母是德妃烏雅氏(即孝恭仁皇后),溫憲公主即為雍正帝的同母妹妹,康熙二十二年生,康熙三十九年受封為和碩溫憲公主,下嫁佟佳氏舜安顏。康熙四十一年逝世,雍正元年追封固倫溫憲公主。,生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女:固倫純愨公主(1685-1710),清聖祖康熙帝玄燁之第十女,序齒為六公主。其母為玄燁庶妃納喇氏,即通嬪。康熙二十四年(1685)二月十六日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22歲時受封為和碩純愨公主。是年九月初三嫁與蒙古博爾濟吉特氏喀爾喀臺吉策凌。 公主於康熙四十九年(1710)農曆三月二十四日去世,時年25歲。雍正十年(1732)因策凌軍功追贈為固倫純愨公主。死後葬於京師郊外,後與策凌合葬。公主與策凌所生子成袞札布初被封為世子,策凌去世後襲爵為札薩克親王兼盟長。,生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無封號,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皇十二女:無封號,德妃烏雅氏。

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1687年-1709年),清康熙帝玄燁第十三女(序齒為八公主),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十一月二十七日丑時生,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貴妃出,為怡賢親王允祥同母妹。由於公主的生母章佳氏出身低微,僅為庶妃,因此由宜妃撫養長大。

四十八年己丑六月卒,年二十三。康熙四十五年丙戌(1706年)年二十,七月封今位號,和碩溫恪公主下嫁蒙古博爾濟吉特氏翁牛特部杜稜郡王倉津。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二十一日,和碩溫恪公主產下一對雙胞胎女兒,不久薨逝,年二十三。和碩溫恪公主是官方記載的清朝唯一的死於難產的公主。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碩愨靖公主,生母貴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初七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嫁散秩大臣、佐領、一等男又一雲騎尉孫承運。乾隆元年十一月在甘肅逝世,年四十八。

皇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1691-1709),清康熙帝第十五女(序齒十公主),皇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康熙三十年辛未正月初六日寅時生,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貴妃出,為皇十三女同母妹。四十七年(1708)封為和碩敦恪公主,十二月指配蒙古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臺吉多爾濟,是月下嫁。四十八年十二月初三日申刻卒,年十有九,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皇十六女:無封號,生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無封號,生母庶妃劉氏。

皇十八女:無封號,生母和嬪瓜爾佳氏。

皇十九女:無封號,生母襄嬪高氏。

皇二十女:無封號,生母庶妃鈕祜祿氏。

養女:固倫純禧公主,(1671-1741),康熙帝之弟恭親王常寧長女,母庶福晉晉氏,康熙十年十月二十八生,撫養宮中,為康熙帝養女,依照年齡排行為大公主。康熙二十九年(1690)時年20歲,封為和碩純禧公主,嫁給蒙古科爾沁部臺吉博爾濟吉特氏班第。雍正元年(1723)二月晉封固倫純禧公主,班第卒後,居京師(北京)。乾隆六年(1741)辛酉病篤歸旗,十二月初七日去世,時年70歲。葬於通榆興隆山。

謝謝關注,希望和大家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