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不止|创新与成长:救灾中的友成

友成基金会参与救灾对机构而言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在灾害来临时挺身而出,是各位理事对期待友成的期待,也是基金会应尽的人道主义责任。

其次,通过参与救灾,友成凝结了团队,形成了友成文化。同事,在参与救灾的过程中,友成和公益组织建立了感情,凝聚了中国公益的有生力量。

第一阶段:协作阶段

关键词:背书、协作

汶川地震

创新不止|创新与成长:救灾中的友成

在汶川地震前,公益机构、志愿者、与政府、社区之间没有一个相互之间沟通的渠道,相互不了解、缺乏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友成利用自身的优势,整合各方力量,搭建协调机制,为志愿者背书,发挥了协作作用。

在汶川地震期间,友成提出了“第一时间、第一线、第一需要”三个快速反应的口号;整合了友成理事成员及理事企业、当地政府、志愿者等资源;建立了遵道模式,绵竹社会资源协调平台;提倡以人为本,人的救援高于一切”,关注灾民的心理需要,关注救灾人员的安全保障,关注最弱势的人群,最紧迫的需求。友成以“小规模”行动影响救灾的关键环节,发挥基金会组织化的优势,达成“大影响”。

重要里程碑事件:建立遵道志愿者协调办公室、搭建绵竹社会资源协调平台、建成绵竹儿童活动中心

西南赈旱行动

从09年冬季到10年3月,中国西南大部分地区降雨大大低于往年。在一些地方,旱情已经达到百年一遇的水平,在广西,贵州,云南、重庆的许多地区,农作物绝收,饮用水发生困难。

友成基金会针对本次旱情向理事企业专项筹集捐款200万元人民币,于3月底在广西灾区一线成立抗旱救灾指挥部,在国务院扶贫办、广西区教育厅和地方政府的指导与支持下,动员志愿者开展以村小为中心进行水柜建设的“友成赈旱行动”救灾项目。

本次赈旱行动历时44天,在西南三省五地在建立储水柜127个(储水量为780吨);为当地121所学校和村子的22906名学生和群众生活提供用水设施,缓解生活用水困难;动员了广西、重庆、贵州、四川、河北、北京等地志愿者320名参与了赈旱救灾活动。

第二阶段:平台阶段

关键词:平台、体系

玉树地震

在玉树地震期间,各方力量已经意识到,需要在统一的机制下协同开展救灾和灾后重建,友成在此过程中,完善了汶川以来的多方资源协调机制,引入志愿者驿站体系,最终促成了公益组织民间协调平台的形成。

4月15日,友成基金会发起人之一杨国强先生决定捐款 100 万元定向用于青海玉树赈灾。此笔款项将通过友成支持正在青海玉树进行紧急搜救工作的国家地震局紧急救援中心。

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积极推动建立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参与国家应急救援机制的建设,2009年5月曾与国家地震局紧急救援中心合作进行了专业应急志愿者的联合演习。玉树地震救灾中,友成志愿者与国家紧急救援中心密切合作,为国家专业救援力量提供支持和保障。

重要里程碑事件:玉树资源协调平台暨志愿者驿站建成

盈江地震

2011年3月10日,友成基金会、友成民间灾害应对支持网络云南地区枢纽机构绿色流域共同决定启动三级应急响应,一场公益组织联合救灾的序幕由此展开。

3月11日22时,友成基金会、盈江县扶贫办、益行工作组召开会议宣布成立联合工作站,明确工作任务与分工。友成基金会将瞄准重灾村寨,评估灾情、了解需求尽快提出应对方案。

友成基金会、州县两级扶贫办创造性地将盈江灾后划分为救灾的四个阶段,即紧急避险阶段、生命救援阶段、灾后安置阶段以及恢复与重建阶段。

友成基金会基于自汶川地震以来救灾工作经验,针对性的提出结合当地竹子资源、灾民自建的过渡房援助项目,是解决灾后安置阶段灾民最为迫切的需求,项目的提出立即得到了多方响应与支持。

3月20日,首座盈江灾后过渡安置房在飞云寨落成;3月25日,由友成援建的贺哈、弄兴、邦巴(4寨)以及贺费 7 个重灾村寨 446 户(3016 人)过渡安置样板房建设完成。4月15日,7 个村寨全部实现了入住。

友成同时在本地兴建了盈江志愿者驿站,长期支持灾后重建和社区发展。

第三阶段:众包阶段

关键词:驿站、发展

雅安地震

雅安地震时期,民间救灾平台已经初具雏形,但公益机构之间的协同和专业化仍有待加强,同时,长期在灾区服务的资源尚未完善。友成在此期间协助搭建公益机构应灾网络,使各方各施所长,因村制宜,精准救灾和灾后重建,以志愿者驿站的形式支持公益组织长期服务。

在受灾地区,采购了大批安置房急需的彩钢瓦发放给灾民;在筹款过程中,以“家庭救灾包”为主要救灾产品,与捐赠人沟通更加高效;充分发挥伙伴网络力量,在芦山、宝兴两县建立8个友成志愿者工作站;后期,救灾工作一直延续至灾后重建阶段,支持受灾社区的生计发展,灾后重建,文化恢复,社区复苏等项目。

重要里程碑事件:友成雅安志愿者驿站及村级工作站体系建立,各村民生产合作社成立。

第四阶段:产品阶段

关键词:产品、生态

鲁甸地震

在鲁甸地震期间,中国民间就在协调平台已经基本成熟,救灾队伍与救灾资源极大丰富,公益组织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友成在此期间发挥了研发优势,开发了针对救灾志愿者需求的援动力工作站,以工作站为核心,形成了民间救灾生态。

援动力工作站的是完全由友成自主研发的综合救灾支持体系,硬件主体包含4顶帐篷、106种设备,软件配套30个灾区工作文件以及1万元人民币应急资金,能够支持3人志愿者团队,在灾区持续服务12个与月。

在鲁甸地震中,友成在震中各村镇建设援动力工作站7个,接待救灾公益机构200余家,开展多项救灾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发放家庭爱心包2182个及救灾志愿者工作包295个。

重要里程碑事件:援动力工作站进驻灾区。

第五阶段:众筹阶段

关键词:普世、影响

西藏(尼泊尔)地震、塘沽爆炸、南方水灾

在这一阶段,友成通过孵化的路人甲公益平台,开放筹款渠道,应对多种类型、不同级别以及不同需求的各类灾害响应。

里程碑事件:西藏地震、塘沽爆炸、南方水灾等多个项目上线筹资。

创新不止|创新与成长:救灾中的友成

执行主编 | 张羽漫

顾问 | 葛继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