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依旧|韩靖:灾区感悟TOP10

【本文由韩靖先生分享】

芳华依旧|韩靖:灾区感悟TOP10

韩靖,时任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秘书长特别助理、研究开发部主任。

纵横灾区20天,辗转广源、绵阳、德阳、什邡、绵竹、遵道、九龙、映秀、都江堰、安县、成都,很多的感悟,与其洋洋洒洒,不如出炉灾区感悟TOP10。

1、最灿烂的微笑

友成之家儿童活动中心操场的中间有一大堆石子,五六位志愿者奋力铲了一个多小时,仍然未见变化。工地负责人找来部队的大铲车,果然成效显著。当时地面温度40度,看着驾驶楼里挥汗如雨的小战士,我拿来两瓶果汁,冲他比划。小战士笑着摇头。我用姚明同志的远投技术向驾驶楼敞开的窗子内投进一瓶,正待凝神运力再投一次,“卡”的一声,窗子关上了,玻璃后小战士在微笑中露出了虎牙。

这是我在灾区见到的最灿烂的微笑,充满了真诚、无私、朴实与乐观……

2、最不负责任的“负责”

我的左边是一座承重20吨的危桥,我的右边是重45吨的卡车,我的前面是一位“勇敢”的志愿者领导。

“过桥,出了事情我负责”,志愿者领导挥手高喊,身段优美。

你真的负的了责任吗?你真的能为45吨救灾物资负责吗?你真的能为司机的生命安全负责吗?你真的能为截断运输物资生命线负责吗?看似勇敢的责任担当,却是最不负责任的头脑冲动。

清醒一点吧,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先做好公民社会“公民”的责任吧。

到这里,不禁为我出发前“我负责理事长的安全”的空洞口号而汗颜。

3、最恰当的比喻

在广西,我听到了关于政府、NGO、志愿者关系最恰当的比喻:石头、沙子和水。

如果放在一个杯子里,先放石头、再放沙子最后放水,能够让杯子盛满。好像政府是石头、NGO是沙子,志愿者是水,三者应当有机配合。

我感觉这个比喻很绝妙,但有一些事项请大家注意:

第一:目标是让杯子最重

这种配合的目标不是让杯子填满,而是让满的杯子最重。沙子能让杯子填满、水也可以,但都达不到杯子最重,只有先放石头、再放沙子最后放水,才能够让盛满的杯子最重。最重,才是行动的效果。

第二:永远没有最满

石头的缝隙很明显、沙子的缝隙可以想象,其实从微观来讲,水的缝隙也很大。所以沙子不要嘲笑石头、水不要嘲笑沙子,正是因为有缝隙,才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需要把所有精力用在如何贴补空白,而不要用在描述缝隙有多么大这一不争且永远存在的事实。

解决,才是生存之道。

第三:顺序非常重要

颠倒顺序,只能让重量变轻,从而失去目的。

有一点耐心,等第一层石头先放,然后是沙子然后是水,再等第二层石头……

顺序,就是高效方法。

4、最精彩的对白

“我们来的目的就是要让政府看到民间NGO的作用”——某NGO领导人

“对不起,友成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救灾,灾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如果在如此危及的时刻还惦记自己那一点私利;

如果来到灾区为了满足自己“孔雀开屏”的愿望;

如果自己目的如此不纯粹却要求志愿者纯粹的付出;

在夜深人静的时刻,不会睡不着觉吗?

道不同者,不相为谋

芳华依旧|韩靖:灾区感悟TOP10

在友成之家工地上奋力搬运的铲车

5、最简单的请求

“给我爸留个全尸吧,我看见他的病床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仰面望着推土机中的司机,身后是一座医院的废墟。

浓烈的尸臭与推土机排出的废气令人作呕,而三名子女表情木然地蹲在废墟中守望三天了,每一次推土机挖出破碎的肢体,三人都要跑去看看,他们希望找到自己父亲的尸体,直到他们发现了父亲的病床。

推土机离去了,老人的尸体也很完整,应该是对三位儿女最大的安慰。

我一直在想,在那片因余震不断而战栗的、恶臭的、鲜血淋漓的废墟上,我能有勇气坚持多久,那些满腹经纶满口孝道的大师们又能坚持多久。

6、最感动的时刻

我在灾区没哭过,却在广西掉了眼泪。

傍晚,云压的很低。南宁邕江的岸边,微雨淋湿了地上的彩色纸屑,那是白天火炬传递万民欢腾的见证,而端午节赛龙舟的锣鼓声似乎还在耳边。一位清秀女孩正在放孔明灯,大红的灯上端正地写着“中国加油”,随着孔明灯缓缓升起,周围的人群鼓掌大喊“中国加油”!

公民意识真的需要课堂培训才能树立吗?

志愿者精神真的需要挥旗倡导才能发扬吗?

我想起了拿破仑的名言“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他醒来,全世界都要为之侧目。”

那一夜,我因中国公民觉醒而喜悦

那一夜,我因能够为志愿公民服务而喜悦

那一夜,我感动的眼泪与雨水一起落下……

7、最真诚的握手

深夜,绵竹检察院门前。

民政局长正向副市长介绍理事长,随着民政局长做出“请”的姿势,副市长向理事长身后的电线杆伸出手……民政局长一把拽过,重新为副市长定位,才准确的握到了理事长的手。一句“谢谢”之后,便是无语的眼泪。

“她家里死了四个人,已经工作三天三夜没睡了”民政局长歉然解释。

这是我见到过的最真诚的握手,不仅是两个人的,更是政府与NGO的。

8、最公平的分配

村场景:“李家的来了没有!”

那是一片废墟上的分配点,幸存的村干部带领大家按照生还者的名单派发救灾物资,每一笔都极为认真。在众目睽睽之下,偏向分发的可能性几乎等于灵。

镇场景:发放点上,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膝下的孩子向发放人员要求一点药品。

发放员:刚才发放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来

父 亲:刚才真的没听见

发放员:你真的没领过吗?

父 亲:真的没领过。

发放员:你叫什么名字

查找中……

发放员:这瓶水也给你,让孩子吃药。

这是我亲眼所见的物资发放,我敢向任何一个批评发放不公的人讲我的所见所闻。

这是我亲身感受的政府效率,我敢向任何一个批评救灾效率的人讲我的所见所闻。

芳华依旧|韩靖:灾区感悟TOP10

灾民在领取物资

9、最不懂心理的“心理专家”

“心理干预”是灾区的流行词汇,我从未见过这么多的心理专家。我无意抹杀心理专家对灾区的卓越贡献,可总有疑惑挥之不去,为什么我身边的都不靠谱呢?

场景一:你们必须给我……

评:拜托,我们是合作关系,如果必须怎样,那就是你必须给我滚

场景二:由于救灾物资卸货的地方未落实,探路的先遣队让心理专家在公路上等待了15分钟,其中一位对2天未睡的我劈头盖脸地说:“如此低效!”

评:我觉得我和她都需要心理干预。

10、最令人寒心的评论

绵竹的街头,一队解放军战士手拿铁锹、镐头匆匆跑过。我的身边突然一声冷笑“呵,最精锐的军队却拿着最原始的工具,怎么不用液压破碎机,这哪叫救灾啊”。

此刻是我在灾区唯一一次体内升腾起打人的冲动,真的很想冲这位“救灾专家”飞起一脚。而我预料的结果是:这位仁兄倒地后先愣5秒,然后回身捡起倒塌楼房的碎块——这时他身边突然一声冷笑,“呵,最精锐的战士却拿着最原始的武器,怎么不用冲锋枪,这哪叫打架啊”。

谁都知道液压破碎机是好东西,哪个部队随身带着?难道没有那玩意就不救灾了吗?

芳华依旧|韩靖:灾区感悟TOP10

执行主编 | 张羽漫

顾问 | 葛继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