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90后,如何避免被00后干掉!(惊心)

70、80、90后,如何避免被00后干掉!(惊心)

今天是高考第二天,祝愿辛辛学子们取得好成绩的同时,我又要失眠了!

从去年开始,高考战场就已经是00后的天下,这意味着3年以后,00后开始正式进军职场!

这样就要失眠?先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1时代抛弃你,从不说再见

10年前,亮亮(化名)供职过的国内第一大杂志社,那是纸媒最后的辉煌,编辑平均月薪可以达到3万。底薪、稿费、编辑费、月度奖金、季度奖金、年终奖,只要发了稿,隔三岔五就有钱拿。

后来身边陆续有同事辞职离开体制,他担心跟社会脱节,担心以后养老无保障,也因为对纸媒的感情一直未离开。

纸媒江河日下后他在单位经历了几次“宫斗”保住了饭碗,薪水却越来越少。别人月薪从5千到3万,他从3万变5千。

人穷气大,虽然我们都理解他现在的处境,但谁都不愿意吃顿饭,还要听他讲两个小时的牢骚话。

他太太在银行工作,风光的时候普通柜员福利都好得让人羡慕。然而现在银行人工网点越来越少,柜员机逐渐代替人工柜员。他太太几次转岗都不成功,收入锐减几乎处于半内退状态。

当初强强联手的婚姻,短短十几年就变成了两个困兽般的中年人生存挣扎。贫贱夫妻百事哀,听说最近在闹离婚。

另外一个相反的案例,我闺蜜,七年前做到了某银行支行行长,却忽然跳槽去证券公司,三年前又去了互联网金融公司。

她的跳槽在很多人眼里让人不能理解,一直在扔掉别人眼中的金饭碗,跑去大家都不熟悉的领域。现在回头看,她简直太牛了。

她说一个行业衰退最大的特征是人才开始流失。如果以前我们招到的都是名校顶级人才,现在只能招到二流院校的人才,那毫无疑问你该考虑转型了。

15年前,杂志、报纸的人才开始向时尚杂志流动;

10年前,传媒人才流向网站、影视公司;

5年前,新闻专业毕业生开始做自媒体或者去自媒体企业工作;

如今,人才流向创业、创意、创投公司。

谁会玩,跟谁玩,未来商业拼的全是想象力。

我闺蜜说年轻人的眼光最狠,跟他们走准没错。

2欢迎来到混龄共处的时代

《王者荣耀》中五分之一的英雄都是由一名2014届校招生设计的,工龄刚满3年。他所属的天美L1工作室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但生产的《王者荣耀》月流水已超30亿。

百度去年收购的渡鸦科技,创始人吕骋出生于1990年。他成为百度历史上第二位90后高管。

第一位是“李叫兽”,并购后成为百度副总裁的李靖出生于1991年。

世界的重心已经向年轻人倾斜。

在美国,90后大军早已抵达战场。全美32家最成功企业中有 26 家员工年龄中位数低于 35 岁。其中Facebook26岁, Twitter28岁,谷歌29岁,苹果31岁。

职场主导权正在向年轻一代转移,而那些被急促脚步吵醒的中年人惶惶不可终日。

硅谷四十多岁的主管和工程师们开始染发、去眼袋、激光清理面部斑点、超声波收紧皮肤,只为在同事中不那么显眼。

猎头们开始建议中年客户删掉所有超过10年的履历,并找专业摄影师拍照,以确保求职照片毫无倦色。

一名年过40的工程师发推特说,他穿着正装走在硅谷街头时,感觉已被年轻人的潮流淹没,无声无息,无从挣扎。

同样的迷茫,也弥散在国内。联想和华为的员工论坛上,35岁中层被辞退的传闻永远是热门话题。

有人说,面对更年轻、工资更低的年轻人,每一次续签都心惊胆战,那份几年一签的员工合同,就是几年一度的人生判决。

时代大潮冲刷下,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需转型学习,过往的经验优势,不再能提供安全感。

时间的赛道被打破,90后80后70后60后,拥挤在同一座斗兽场中,唯有能力者方能生存。

3混龄共处时代,三个维度在消失

第一个消失的维度是年龄:

过去很少有高管会比员工年轻很多,因为年龄决定着经历,而经历关联着能力。年长者往往意味着能力更强。

然而在混龄共处时代,年长为尊虽然存在,但仅限于礼仪层面。更多时候年轻人的创意和判断力决定着公司在新兴市场上的成败。

第二个消失的维度是经验:

曾经的职场人最有底气的资本是工作经验。

然而当未来变幻不定,行业前景陷入迷雾,那些多年积累的经验开始急速贬值。

更可怕的是落后的逻辑模式将限制你学习新技术。而且即便学会也缺乏再次熟练的时间了。

第三个消失的维度是权威:

在这个时代,没人能拥有长久的权威。

满头白发的赵本山要和一脸嬉笑的天佑讨论直播技巧;码字半生的报社主编要和青涩未消的大学生比拼公号;英语还没学好的雷布斯,已经被00后CEO称为老一辈企业家。

没人再迷信权威,斗兽场中的搏杀节奏越来越快,年轻人纵情向前,中年人踉跄接招。

或许,技术和科技的高速迭代,正是造成混龄共处的潜因。适应斗兽场中的生活要从自我迭代中入手。

其实这个时代更为公平,每一个年龄段的人在获取信息的机会上近乎平等。

年轻人拥有着记忆力和反应力的优势,中年人则有着逻辑和判断力的优势。

直至晚年之前人类大脑一直在保持生长,横向思维会不断强化形成更为准确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联想能力。而阅读和学习,将不断刺激横向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