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凌晨四点半断不可信:为何鸡汤打着名校的噱头就能让人信服?

哈佛凌晨四点半最初流行起来的时候是作为网络爆文在各大平台上转发,后来编辑成书,狂销百万,被誉为“哈佛大学教给青少年的成功秘诀”。

文章的内容是这样的: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图书馆座无虚席,学生们都在安静读书、思考问题。哈佛的学生餐厅里,学生们端着汉堡披萨坐下后都是边吃边看书、做笔记。哈佛的医院里,不管有多少病人在候诊,每个人也都是在看书……

哈佛凌晨四点半断不可信:为何鸡汤打着名校的噱头就能让人信服?

然后文章发出了感叹:对哈佛的学生来说,无论是餐厅还是医院,不过就是换了个形式的图书馆而已。

哈佛凌晨四点半断不可信:为何鸡汤打着名校的噱头就能让人信服?

这完美得好似乌托邦一样的读书境界确实让人心向往之,但是仔细想想,连去医院看个病都要人手一本书……这真的不是在唬人吗?

凌晨四点半还人满为患的地方……这确定不是凌晨三点不回家的加班族?

哈佛凌晨四点半断不可信:为何鸡汤打着名校的噱头就能让人信服?

在这篇爆款文火爆朋友圈的几年后,哈佛大学学生@李柘远Leo对这篇流传甚广的文章进行了实地考究。

事实是:哈佛有大大小小八十家图书馆,绝大多数都在零点闭馆,只有一家名叫“Lamont Library”的图书馆是二十四小时开放的,所以如果想看到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大学图书馆,它是唯一的选择。

可这家图书馆凌晨的实况是怎样的呢?

哈佛凌晨四点半断不可信:为何鸡汤打着名校的噱头就能让人信服?

事实总是让人伤心。

哈佛在读生也都表示自己不会在图书馆苦读到后半夜,没看到或听说身边很多同学这么做,更不认为这有必要。

哈佛凌晨四点半断不可信:为何鸡汤打着名校的噱头就能让人信服?

但就是这样一篇细想一下就会觉得水分很大的文章,在国内获得了爆款转发,有多少望子成龙的家长拿着“苦读”的哈佛学子教育孩子:你看看,名校的学生都是这样的,你怎么还能不努力?

名校。

这两个字带来了太多的光环。

哈佛凌晨四点半断不可信:为何鸡汤打着名校的噱头就能让人信服?

人们不一定会相信国内一所三本专科院校的图书馆里灯光能够通宵不灭,但非常乐于相信诸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这类名校的每个学生都是读书狂:如果不是靠玩命读书,他们怎么可能考得上名校?

这也符合中国一贯推崇的教育观念:闻鸡起舞、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

这些流芳百世的成语无一不在向国人灌输:读书就得拼命!拼了命才证明你是在认真读书,才对得起你得到的成就。

哈佛凌晨四点半断不可信:为何鸡汤打着名校的噱头就能让人信服?

所以国人乐意用哈佛凌晨四点半的鸡汤来敦促孩子,适龄人也愿意用此来解释自己为何没能考上哈佛……无论是鸡汤还是毒鸡汤,总是有人愿意当真并为之买账的。

就像小编还小的时候,看《哈佛女孩刘亦婷》里写到刘亦婷手捏冰块来训练忍耐力,惊为天人。但抛开哈佛女孩的最终成果,日常中要是有个人没事就捏冰玩,恐怕要被街坊邻居用“脑子瓦特了”的眼神从头扫视到脚吧。

哈佛凌晨四点半断不可信:为何鸡汤打着名校的噱头就能让人信服?

名校肯定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考上的,每一个能考取名校的人肯定都为之付出了绝对的努力。

但以凌晨通宵读书来作为是否努力的衡量标准……这是哪门子的标准?

哈佛凌晨四点半断不可信:为何鸡汤打着名校的噱头就能让人信服?

比起通宵营造出来的刻苦,哈佛的学生更愿意表达的是:效率

差不多智商的情况下,别人四个小时能够完成的学习你需要八个小时才能完成,那就是效率低下。在大多数同学已经完成了学习,在十二点入睡时,你还需要熬夜到凌晨四点半,这说明你浪费了你的时间。

无论是哈佛凌晨四点半还是凌晨三点不回家,它们鼓吹的都是在应当休息的时间里的别人有多拼命,这何尝不是在贩卖焦虑?

哈佛凌晨四点半断不可信:为何鸡汤打着名校的噱头就能让人信服?

对学生来说,凌晨四点还在读书绝对不应当成为常态,否则你觉得学生应当几点起床?

努力的方式有很多种,通宵达旦绝不是父母应鼓励应该去尝试的那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