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假裝瀟灑、花錢大方的公司,多數都關門了!

那些假裝瀟灑、花錢大方的公司,多數都關門了!

本文圖片@PEXELS

儘管中國經濟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領頭羊,儘管我們在許多方面呈現出祖國河山一片大好的繁榮景象,但是今天,每一個老闆,無論經營規模大小,在談及生意狀況時,如果說內心話的話,都會說“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

其實,這背後的道理很簡單——中國商人過去遍地“撿錢”的好日子到頭了,接下來將全面進入拼運營、拼服務、啃硬骨頭甚至喝湯的“新常態”。

由儉入奢易 ,由奢入儉難。許多過慣了好日子的公司、高管和員工,還沒從安逸舒適的日子中清醒過來,正經受著或者即將飽嘗“新常態”來臨的苦果。

在我身邊,不乏創業以及為企業提供服務的朋友,一個企業花錢的狀況,往往能夠反應這個企業的現狀甚至有沒有將來。大體上看,那些曾經非常滋潤、花錢不眨眼的公司,最後基本上都關門了。

1、

一週前,在一個朋友聚會上,一個創業小有成就的老闆,分享了兩個瀕臨倒閉的公司的案例。

一個是做人工智能的,做技術的公司,公司之前融了不少錢。一個技術主導的公司,管理上比較簡單,或者壓根就沒什麼不管理,也不談未來戰略。

高管在朋友面前會經常“吹噓”說:我們公司從來不加班,下班後都不用接一個工作電話,週末從來不加班。工作日,有喝不完的咖啡和下午茶。最近,在該公司任職的一個高管跟我朋友說:下個月工資都快發不出來了。

那些假裝瀟灑、花錢大方的公司,多數都關門了!

還有一個公司,是做渠道的,某個區域的曾經的老大,一個行業的產品銷售都得從它那裡過,現在說不行就不行,也是工資都發不下去了。

2、

一個朋友,前幾年,接了央企下屬電商企業的“項目”。好的時候,一年能夠做上千萬業績,差的時候一年也能做五百萬。

“做它們家的活,真的好爽,每年做過去的報價,它們都不死扣,有的時候感覺完全是在為我們說話似的。”我的朋友,經常跟我這樣感嘆,現在這樣的客戶真是越來越少了。

那些假裝瀟灑、花錢大方的公司,多數都關門了!

現在,這家公司比較慘,之前準備去上市讓投資人解個套,結果股票完全沒有人認購,已經虧了幾十億,感覺現在快要幹不下去了。

這幾年,市場環境變化較大,原來賴以生存的根基基本上快沒了。我和朋友都一致認為,這家公司遲早要倒閉。

3、

論花錢,我見過大方的,兩三年前我頭一回見識了我見過的公司中最大方的一家。

這又是一個巨頭下面的子公司,一個產品推出某某服務的小稿子,通常發幾個網媒報道,最多找幾個都市報版面記者發個豆腐塊小新聞就不錯了。但是,人家不,人家偏要做網站推位,在首頁或頻道首頁,一個推位就花十幾萬。其實,稿件一兩千塊,買個推位一兩萬就搞定的事情,非要花十倍投入。這買賣真是一本萬利。

單純從掙錢角度看,這錢掙的當然爽啊,外包公司同事們幹活時都樂開了花:“這真是我見過的最好的客戶。”

據我對這家公司的瞭解,要錢有錢,要資源有資源,它存在問題最大的地方,其實就在於執行力,很多事情做不徹底、落實不下去。於是,好多都是用花錢來買個表面繁榮。

那些假裝瀟灑、花錢大方的公司,多數都關門了!

後來,這個子公司解散了,出錢的老闆在內部會議上狂批該子公司負責人說“最大的錯誤就是給了總經理太多的錢。”

4、

有些公司環境好、福利好,確實後面有個有錢的爹,這很好理解。但是,有的創業公司一直苦逼著,剛融個幾千萬上億的也開始“非常滋潤、花錢大方”。

融錢後,鐵定要搞發佈會。一場發佈會下來,原來20萬就能達成目標的,往往花個80萬、100萬搞得炫一點。然後,要搞千萬級預算的品牌公關傳播,要搞豪華的辦公室和各種用不完的福利。

那些假裝瀟灑、花錢大方的公司,多數都關門了!

這好像是許多公司融資後,以為條件改善了都要開展的必然動作,畢竟嘛錢就是用來花的,你不花出去投資人還會覺得你保守了。

這些,其實都是小意思。大意思的是,一些融了錢的創始團隊成員,通過這種給公司搞各種開銷的方式,把錢搞到自己兜裡去。

這樣的故事,我真不只一次聽人在耳邊講了。最後公司黃了就黃了,有的人自然則是在後面偷著樂。

5、

比起這些花錢大方的公司,我們看到的更多是“摳門”的公司。

有的公司,那是真的摳門,不主動結款、層層設障礙、找各種藉口拖延。這種公司真的有,缺德缺信用,缺契約精神,遲早會玩完兒。

有的公司,不太大,老闆很在意現金流,不該花的絕對不花,該花的地方比如對有貢獻員工進行獎勵和人才引進上則很大方。

有的公司,已經很大很大,幾十年來都很“摳門”,甚至在業界都出了名——“要做那誰的生意,掙錢不容易”。

這樣的“摳門”公司,有一點特別好就是,全公司每個員工都會很在意花出去的每一分錢,所有的報價都會跟合作方一遍又一遍的壓,感覺就是在花自己的錢一樣。雖然有時候被壓價壓的心在滴血,可還是打心眼佩服人家“公司要這麼搞才有戲”。

當然,“摳門”得有一定界限,絕對的摳門那就是壓榨,會讓真正有益於公司的優質資源、人才都遠離,最後什麼都是自己玩,完全沒有一點吸引能力,最後只能路越走越窄。

但是,對比起來,那些曾經花錢很大方的公司確實讓為它服務的人掙了錢,但是掙了一票很快就沒機會掙了;而那些“摳門”的公司,雖然讓你掙的錢沒那麼多、利潤沒那麼高,但是有的小公司後來成為了大公司,因為預算增加了而多掙了錢。再有的大公司因為“經營”得很好基業長青,如果自己真能夠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從長久看,反而可以掙得更多更多。

那些假裝瀟灑、花錢大方的公司,多數都關門了!

還有一點,不可忽視的是,那些花錢“大方”的公司,它會給你一種錯覺:自己很厲害,業績能夠做這麼好。它給員工也會帶來同樣的錯覺:以為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匹配那麼優越的條件了。其實,這些對一個成長中的員工和而言,泡沫會讓自己高估自己並錯失掉最該提升自己內功的最好的時光。

而適當“摳門”的公司,會讓你時刻處於進取狀態,同時考驗你的經營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服務企業的過程中,通過創意達成的解決方案往往都能夠帶來成本的降低,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我有一個朋友,經常跟我嘚瑟他的“啃硬骨頭和喝湯”的業務理論——公司在還小的時候,別人不可能給你吃肉,甚至都不會給你好啃的肉多的骨頭,你只能把硬骨頭啃了或者喝點湯,幫客戶把真正解決問題才能不斷取得信任,才有機會去吃肉。通過啃硬骨頭喝湯,他們每次都能夠給客戶提供較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而獲取更多的業務。

因此,無論是作為一個員工,還是為企業提供服務的創業者,遇到待遇很好、花錢大方的公司,不要高興太早,而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知道自己所處的狀態;

而遇到“摳門”的公司,也不要過早下判斷,適當的“摳門”更長久、更健康。在適當的前提下,讓你不覺得舒適或不爽的公司,可能才是真正給你帶來成長的公司。

那些假裝瀟灑、花錢大方的公司,多數都關門了!

對那些正處在“狀態良好”的瀟灑滋潤、花錢大方的公司而言,真的不要掉以輕心。站在局外看一個公司花錢的方式,雖然不能直擊其商業的本質,但卻能夠看清這個企業生命力的內在。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一個人,一個企業,行走在成長路上,艱難時刻往往才能檢驗它的成色。

以上故事,均來自真實企業,但出於對分享故事的朋友聲譽考慮,在企業背景、故事場景描述方面均作特別隱藏“處理”。對事不對人,請勿誤解;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申請轉載請查看聯繫ID:hgsyg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