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取經路上的坎坷與蛻變

大鬧天宮與西天取經是有機的統一,完整地為我們展現悟空的悲劇命運。在大鬧天宮的故事中,他被表現為敢於反抗命運主宰,蔑視一切權威和等級的叛逆。在後期保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中,孫悟空思維行為更趨於人情化、理性化。其後期可肯定的多在於表現其執著、無所畏懼、永往直前,以及對於天宮的封建意識即儒家維護的那種秩序和佛教宣傳的那一套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卻又無法選擇以致於無可奈何地認可。孫悟空的經歷一方面說明人生的理想在於奮鬥、不懈的進擊追求,另一方面又清楚地表明這種所謂的奮鬥、不懈的進擊追求可能僅僅是一種自我慰藉、自我實現。努力過程的有意義和努力本身的無意義更見得悟空命運之可悲可嘆。

西天取經路上的坎坷與蛻變

在多達十四年的取經途中,花果山的美猴王、大鬧天宮的齊大大聖乃至弼馬溫已成為對昔日遙遠的追想,披上僧衣,成為唐僧的徒弟的悟空無時不處於世俗的藩籬和禁錮之中。如果說上界所代表的世俗社會對悟空的約束和規誠是無形而又無處不在的話,那麼緊箍以及緊箍咒的存在則是這種約束和規誠的有形象徵。緊箍的有無對上西天后的悟空而言已失去了意義,雖是在取經路上,悟空多次要求去掉,但愈到後來,緊箍咒出現愈少,表面上看似是悟空的循規蹈矩,實質上此時的悟空已逐漸從心裡認同,故成佛後悟空頭上的緊箍就自動消失了,這象徵著生命的自由衝動已被社會、世俗的價值原則所消泯、同化,生命已被改造。但這種改造於悟空而言,並不徹底:西天取經並未讓悟空的個性完全消溶於集體理性中,其原始生命力也並未就此萎縮,沙門的導引和規戒更未讓他步入超脫之境。

西天取經路上的坎坷與蛻變

在大鬧天宮中,他是叛逆的英雄,在西天取經路上,他又是勇敢的鬥士。如果說唐僧的怯懦正好是悟空好鬥、樂觀的反襯,那麼沙僧的卑微和八戒的世俗正好投射悟空的坦蕩、本真至純的精神和高貴的靈魂。悟空是取經事業得以成功的根本保障,但西天成佛並非他孜孜以求的終極目標。“西天”是作者假想中理想世界的象徵。但作者探知這片姑且假想的樂土也並不清明(如肆意放縱屬從下界為惡、傳經索賄等)。真正的理想狀態並不存在,越是歷經春夏戰天鬥地,越是接近最終的虛無,西天極樂並不存在,三清、如來並不讓人信服,那麼悟空的戰鬥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原動力和最終的目的性。從而構成了改造行為本身的無意義,更何況在這無意義的過程中,悟空不僅要付出本性扭曲的代價,還要葬送很多原本是同類的性命,淪為上界的幫兇而不自覺,悟空於己已是背判,更無論他人。

西天取經路上的坎坷與蛻變

在西去取經途中,孫悟空雖已歸附天宮神佛的統治,但還是有大鬧天宮的叛逆性格。對於命運主宰者的愚蠢和對於人民的擺弄,時刻加以嘲弄和譴責—這便是阪依後的另一種反抗形式。於孫悟空而言,花果山無疑是一個充滿鮮活、蓬勃的生命力之所在,是他心底深處永恆的故鄉,恰如高老莊之於豬八戒。所以悟空更多地是將取經過程作為一種重獲自由的手段,而不是為了達到提升道行修煉的目的。但在實施這一手段的進程時,悟空自始至終童心未泯,自由的靈魂在他心中是清新的、強烈的,社會的異化是朦朧而又無處不在的。比之孫悟空前期的壯舉,其後期的反抗何其緩和,何其軟弱!甚至將當年大鬧天宮視為逛上的惡事,自我否定。大鬧天宮已註定了個人與社會、天才與群眾的鬥爭的必然失敗,西天取經又不能讓悟空痛悔前非、虔心飯依佛門,努力追求、創造、獲得的過程,到頭來發現的卻是放棄、失落和犧牲。那麼悟空真正的理想道路又在何方?

西天取經路上的坎坷與蛻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