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願人性的盡頭,終是善

本文不!會!涉及大大大大大量情節劇透

大家可放心隨意閱讀觀看

Chapter.1

我很少用整篇文章的篇幅,

去寫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影評。

一方面我對社會現象的局勢瞭解不透徹,

另一方面我怕自己主觀臆斷,

沒辦法給到恰到好處的客觀評價。

可今天我想為了最近口碑炸裂,

大家無限刷屏這部現象級電影來認真地寫些什麼。

《我不是藥神》:願人性的盡頭,終是善

電影還在點映時,排片雖然少,

但卻出現了幾乎滿座的上座率。

點映3天票房過億,

而且各大平臺的電影評分都在9.0以上,

直到7月6號正式上映後的今天,

依然高居不下。

《我不是藥神》:願人性的盡頭,終是善

很多人都是抱著看喜劇,

笑到肚子痛的心情走進電影院,

最後卻個個眼眶通紅,面色凝重,

若有所思沉重地從裡面走出來。

大概誰都沒有想到:

就連宣傳海報都帶著詼諧色彩的一部電影,

講述的卻是一個嚴肅而認真的普遍社會現象。

《我不是藥神》:願人性的盡頭,終是善

甚至驚訝於這樣露骨的電影題材,

是怎樣通過重重電影審核呈現在我們面前,

不僅高評分罕見,好評如潮,

還成為中國電影界值得銘記的一部好電影。

不少人都評價這部電影是:

中國版的《達拉斯買傢俱樂部》,

像韓國批判社會現實的《熔爐》。

相比於中國同樣揭露社會現象,

披露人性的:

《二十二》、《嘉年華》、《暴裂無聲》、《我不是潘金蓮》等一系列電影…

《我不是藥神》的導演和演員都很聰明,

從頭到位沒有一直給觀眾營造壓抑的氛圍,

也沒有在影片上映之前做鋪天蓋地的宣傳。

大概真正好看優質的電影,

最後都是用口碑和質量俘獲人心。

《我不是藥神》:願人性的盡頭,終是善

Chapter.2

很多電影可能並沒多好看,

但就是可以做到讓很多人情緒氾濫,

哭著從電影院走出來,

比如《前任3》、《後來的我們》…

之所以這些情感類電影,

會掀起生活中大家討論的高潮,

成功點就在於:

讓觀眾有同理心,代入感,

共鳴到一定的點,電影好壞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看到的都是自己和身邊人的影子。

而《我不是藥神》中,

先順應了大家對演員一貫的印象「搞笑派作風」。

《我不是藥神》:願人性的盡頭,終是善

滿足了這個點上的需求後,

再讓電影中的每一個演員,

都或多或少地在人物線和故事情節中,

前後有著大的反差加細節上的變化。

促使這些變化的正是:

能夠一擊即中我們內心,

引起我們思考的兩個字:人性。

在故事情節和題材選取上,

也沒有整那些需要我們花功夫做功課,

或者查閱歷史,瞭解時事政治才能懂的情節。

就是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的問題:

不可避免地生病,就醫看病,花錢。

哪怕對一些專業醫療看病有不瞭解,

也會對一些「癌症」「白血病」…

諸如此類的字眼敏感。

知道這些病治癒難,

最最要命的就是:

這些病,花錢如流水。

但病不會挑有錢人下手,

更多身患疾病的都是平凡人。

就像電影中,

從一群身患「慢粒白血病」的貧苦人群裡,

眼泛淚花走出來的老奶奶,

握著週一圍飾演警察的手說:

誰敢保證自己就可以不生病?

現在有可以讓我買得起,並且活下去的藥,

我就還不想死,我想活著。

《我不是藥神》:願人性的盡頭,終是善

馬伯庸在微博上評價這部電影時說:

每一個人都處於矛盾中:

病人的生存困境;

藥販子的道德困境;

醫療公司的商業困境。

電影裡坦然直白地把種種困境表現出來,

正面懟到觀眾面前,現實到無逃避,

迫使我們陷入思考:

換做我們是他們,該如何是好。

《我不是藥神》:願人性的盡頭,終是善

Chapter.3

說完了我對電影題材的一些看法後,

我想說一下電影中讓我感動的點,

而感動我的這些劇情節點,

同樣可以用兩個字概括:人性。

人之初,性本善。

是我們聽爛了的俗語,

現在說起這句話都會覺得,

這句話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有距離感。

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中,

都有著一塊蒙著灰色到黑暗的地帶,

在這個地帶中有:

自私,貪念、慾望、邪念…

《我不是藥神》:願人性的盡頭,終是善

活著世上越久,

受大環境、人、事、物的影響也越深。

相比於離我們很遠的那句初性本善,

更多存在於我們身上的是:

人心難測,人,心,都是會變的。

也是這個「變」字,

讓這部電影多了難得的英雄主義色彩;

讓我們可以輕易動容,由衷地被感動;

讓內心再堅硬的人,也忍不住從柔軟部分開出花朵。

《我不是藥神》:願人性的盡頭,終是善

徐崢飾演電影中程勇的這一角色,

是所有人物中變化和反差最多的:

從開始的狹隘自私,唯利是圖,

到中間一邊暴富賺錢,

一邊考慮的依舊是自己是否會被抓起。

甚至之前的程勇還說:

我不想當救世主,我就想賺錢,命就是錢!

《我不是藥神》:願人性的盡頭,終是善

從哪一刻開始山爭大哥開始感動到我的呢?

或許是從他開始抓到黃毛浩浩搶藥一頓毒打後,

依然拉他幫忙,給他發藥發錢時;

《我不是藥神》:願人性的盡頭,終是善

是從他在酒吧拿著賺來的錢,

挽回了思慧尊嚴和麵子,

色心起義依舊剋制從思慧家離開時;

《我不是藥神》:願人性的盡頭,終是善

是他去呂受益家看他孩子,

和他老婆喝酒一口悶時;

是他為了上有老下有小,

選擇不再賣藥後,

因為呂受益的死,

而決心自己墊錢拯救眾多患者病人時…

當他從一個當初賣5000都不捨得打折,

到後來毫不猶豫堅定地,

說出500這個數字的那一刻,

是真的戳到了我的淚點。

從來沒有,這麼喜歡過「500」這個數字。

這個數字代表著:

程勇將從之前的牟利變為一分不賺還倒賠。

也是這個數字的變化讓這個角色徹底地改變。

《我不是藥神》:願人性的盡頭,終是善

程勇的改變得益於身邊人的影響,

最明顯的就是兩個人的死亡,

深深地觸動也打醒了他:

王傳君飾演的呂受益從生到死,

讓他開始願意拋棄很多東西拯救更多人;

《我不是藥神》:願人性的盡頭,終是善

骨子裡叛逆卻正義的浩浩,

從看不起他到為了他和更多病人不幸身亡。

都讓程勇這個角色,

有著天差地別的轉變。

那句知道浩浩身亡後,

他才20歲,想活命,有什麼罪?

像是為所有想活命的患者喊出了一句:

我想活命,去買能治病的藥,有什麼罪?

《我不是藥神》:願人性的盡頭,終是善

電影的另一大成功處就在於:

裡面的每個人物角色變化,

和故事情節都很飽滿。

哪怕呂受益的老婆沒有出鏡太多面,

都從細節刻畫的恰到好處。

劉牧師從一個虔誠的信徒,

到願意為了善意而說的謊言,

甚至不惜和真實賣假藥的張長林大打出手;

《我不是藥神》:願人性的盡頭,終是善

張長林一臉油膩邪惡,

不光坑害了眾多病人還訛詐程勇,

還說出那句:

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

《我不是藥神》:願人性的盡頭,終是善

但後來被抓到警察局裡,

依舊沒有供出程勇這個人。

還有週一圍飾演的正派警察角色曹斌

也在法不容情的情況下,

選擇了維護更多的病患者的權益和程勇。

《我不是藥神》:願人性的盡頭,終是善

就是這些身份不同,

地位處境大相徑庭的一群人:

因為仗義局氣走在一起,

因為正義和人性中的善念,

拯救了社會底層中渴望活著的病人。

電影中還有一個點,

相信大家也會想到,那就是:

正版高價藥瑞士格列寧的集團。

一直都等著電影中這部分人被痛痛打壓一次,

但好像只是以真實改編為由,

尊重現實還原了生活中的解決情況。

對於這點,韓寒也在微博中給予了評價:

《我不是藥神》:願人性的盡頭,終是善

《我不是藥神》:願人性的盡頭,終是善

我不知道這部電影會不會改變一些什麼,

但希望每一個看過電影的我們都可以:

讓生命在破碎中依然繼續,

讓信念在黑暗中努力堅守。

始終相信:

人性的盡頭,終是可以改變一切的:善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