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生物大滅絕—恐龍大滅絕

白堊紀是中生代最後的一個紀,始於距今1.37億年,結束於距今6500萬年,其間經歷了7000萬年。無論是無機界還是有機界在白堊紀都經歷了重要變革,白堊紀位於侏羅紀和古近紀之間。

白堊紀的氣候相當暖和,海平面的變化大。陸地生存著恐龍,海洋生存著海生爬行動物、菊石、以及厚殼蛤。新的哺乳類、鳥類出現,開花植物也首次出現。白堊紀時期的大氣層氧氣含量是現今的150%,二氧化碳含量是工業時代前的6倍,氣溫則是高於今日4℃。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恐龍大滅絕

6500萬年前,一顆十公里寬的小行星碎片抵達地球,它質量達20000億噸,速度在地球引力下快速加快,從每小時6.5萬公里增加到7.2萬公里,合每秒20公里,這麼快的速度,大氣層根本無法減速。它進入大氣層,開始燃燒,溫度接近20000℃,亮度是太陽表面的100萬倍,衝向位於尤卡坦半島附近的墨西哥灣,小行星撞擊力度極大,所及之處,一切盡毀,連它自己也剎那間氣化,撞擊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數百萬個核武器能量的總和,沒有哪個地方是安全的,連空中也不例外,撞擊導致了2.1萬立方公里的物質進入了大氣中。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恐龍大滅絕

小行星還引發了地震和海嘯,致使火山大量噴發,雲層厚幾千米,以至於陽光不能穿透, 全球溫度急劇下降,這種黑雲遮蔽地球長達數十年之久,植物不能從陽光中獲得能量, 海洋中的藻類和成片的森林逐漸死亡,食物鏈的基礎環節被破壞了,植食性的恐龍也飢餓而死;沒有了植食性的動物,肉食性的恐龍也失去了食物來源,它們在絕望和相互殘殺中慢慢地消亡。幾乎所有的大型陸生動物都沒能倖免於難,在寒冷和飢餓中絕望地死去。小型的陸生動物,像一些哺乳動物依靠殘餘的食物勉強為生。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恐龍大滅絕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的祖先哺乳動物終於熬過了最艱難的時日,等到了古近紀陸生脊椎動物的再次大繁榮。下一篇介紹一下人類的起源之謎,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喜歡的可以關注一下,一起討論,一起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