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個性化教學成口號?見效需時間但不會曇花一現

​近日,培養出柯潔等多名世界圍棋冠軍的"聶衛平圍棋道場"開始佈局AI教學。與此同時,谷歌研發的機器人“狀元”也被曝將於今年6月7日語文考場上挑戰青年作家張一一寫作文。許多“AI+教育”產品如今遍地開花,但調查發現其效果也面臨被教師、家長質疑的困境。

人工智能+教育是未來趨勢,但也像當初互聯網普及一樣,要看到其成效需要一定時間。

AI+教育個性化教學成口號?見效需時間但不會曇花一現

小朋友展示機器人為他畫的像

家長、教師:喊得火熱卻雷聲大、雨點小

目前,人工智能在教學上的應用更多的在線教育的作業批改、診斷和學生使用較多的拍照搜題,比如洋蔥數學、作業盒子、猿輔導、作業幫等一眾在線教育企業都上線了拍照搜題和智能批改作業功能,企圖方便學生快速解決問題,又解放老師,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節約時間。

不過,這些功能的使用並不盡如人意。

一位一線老師說,孩子藉助這些智能產品的確可以做到無師自通了,不過,一旦養成拍照搜題的習慣,孩子就不愛動腦思考了,久而久之,養成一遇難題就尋求網絡的習慣,非常不好。

家長對此更是怨聲載道。

“拍照搜題是方便,只要有手機,可以上網,就能做到。不過,孩子看完題的解析,覺得會了,下次做類似的題照錯不誤,說明他壓根沒有認真思考啊!”北京市一位家長埋怨道。

重慶的一位基層教師表示,“你敢讓你家孩子拿著你的手機在上面做題,學習嗎?你知道他用手機是在學習,還是玩?”重慶這位教師的擔心也是一個父親的無奈。

北京市西城區一所公立小學的老師曾經使用一起作業軟件佈置英語課後作業,有時候一次佈置3次作業,有的學生一個小時也做不完,純粹為了完成作業而做題,系統顯示的錯題老師也沒有督促學生及時改正,在線教育的效果流於形式,家長對此反應強烈,用了不到一年,就棄用了。換了一個英語老師之後,再也沒有使用過在線教育軟件。

個性化教學還只是夢?

AI+教育產品的遍地開花並受到關注,很大程度上是打出了“能夠進行個性化教學”的口號,能夠彌補公立學校內對學生因材施教的不足。

來自河南濮陽市實驗小學的李老師展示了她手機上安裝的教育APP,有教育公司研發的產品,有移動公司向當地的家長提供的福利。“學校也使用了其他商業公司的教育APP,比如移動公司推薦的同步課堂,學生可以免費通過其開發的教育APP做題,如果看視頻課程,才需要收費。在線教育企業作業盒子提供給學校使用的APP,還有用於評價的米果網。”但是記者注意到,李老師全班近百名學生,只有一二十個學生做了她佈置的線上作業,其他學生要麼因為用手機不方便,要麼是家長不重視,練習題並不是強制要做。

記者問李老師是否通過AI教育進行個性化教學時,她通過作業盒子的題庫有針對性地選了一些作業發給特定的學生。

“可以根據學生的程度佈置作業,這確實很方便,但是,家長不放心讓學生用手機做題,或者學生沒有和父母住在一起,就沒法做APP上的作業。”李老師補充道,“而且,學生做的題,如果老師沒有及時反饋,學生也就沒有做的動力和積極性了。”對於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應用,李老師建議教育企業從用戶的角度研發產品。

有的教育APP進入學校後,經過教師和學生的好奇衝動階段,遭遇被拋棄的命運。

對於通過人工智能開展個性化教學的前景,張凱磊表示,首先人們需要看到人工智能的學習效果。其次,這需要時間。

“只有老師相信(人工智能的教學效果),他才願意用,才能推廣得開。人工智能用於教育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很多家長不相信(人工智能的作用)。一方面擔心孩子會玩遊戲;另一方面感受不到它的好處。這跟互聯網的普及一樣,需要時間,但這是未來的趨勢。”

AI+教育洪流襲來 企業紛紛弄潮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完善人工智能教育體系,建設人工智能學科,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

於是,得到“尚方寶劍”的各企業爭相摩拳擦掌,競相佈局AI教育,力爭分到人工智能+教育的一杯羹,以免在洪流中被淘汰。

梳理發現,據不完全統計,好未來、一起作業網、新東方、滬江、VIPkid、噠噠英語、科大訊飛等紛紛加入研發人工智能+教育的大軍,開放相關智能化學習產品。

目前的人工智能教育產品還存在不少問題,還需進一步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