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靜以修身,不變應萬變

你要的書法知識都在這裡

等你來關注

心静以修身,不变应万变

書法指南

關注

心静以修身,不变应万变

當一個人心靜如水時,其心猶如明鏡一塵不染。面對世俗紛擾都能以平和之心對待。內心的寧靜可以忽略外界紛繁複雜的局面,可以為自己保留一份“純”與“真”。

心静以修身,不变应万变

孔子說:“仁者靜。”老子說:“致虛靜,守靜篤。”靜不僅是哲學概念,更是一種精神狀態,一種修身養性的方法,一種為人處世之道。

“靜”之一字,蘊含奧妙無窮的人生真諦和成功謀略。儒道釋三家都強調一個“靜”字。

心静以修身,不变应万变

儒家講求修身,立志,治學皆以靜為本;道家講求“平和沖淡”;釋家禪宗講求靜坐以靜心。由此可見“靜”字功夫的要緊。“靜”乃是人生最高境界。

曾國藩在動盪不安、群勢交錯的險惡處境中,卻可保持一顆平靜之心,這與他的修養有很大關係。曾國藩生性好動,性情剛狠,在最初靜以修身的過程中沒少在動與靜,恕與忿之間糾結。

心静以修身,不变应万变

他每日把靜坐視為必做功課,認為“不拘何時,靜坐半時,體念來複之仁心。”因為他的堅持而使其內心獲益良多。在曾國藩的日記和家書中,也有很多關於精神修養方面的言論。

在用兵過程中,曾國藩也有一套“靜”字心得。他認為以靜制動是最好的計謀。以穩慎為主,不輕易冒險,不輕易變動,先穩住自己的陣腳,然後再隨著形勢的變化來改變用兵的策略。

心静以修身,不变应万变

他認為,

保持心情舒暢的最好方式就是要有一顆平常之心,一顆淡泊名利之心。平常人談捨得很容易,但一旦身居高位,手握大權還能做到“淡泊”二字實在很難,何況曾國藩身居高位,政務、軍務纏身。

他能夠踐行的就是不斷提醒自己,以古人心胸開闊者為學習榜樣,讀他們的詩作文章,體會他們寬廣的胸襟。他還懂得去尋樂、求樂:他寫詩、練習書法,通過這種方式來調節自己的心理。

心静以修身,不变应万变

曾國藩曾寫過一副對聯:“養活一團喜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這副對聯也是他自我修養的反映。他懂得在靜中取樂,無論是批閱公文還是寫信作詩都是如此。

他明白如果一個人不能靜下心來,那麼即使終日裡忙忙碌碌,心思也總是浮浮沉沉的,不會看清事理,更不會踏實地做事,終究無法有所成就只會隨波逐流,而且還會影響身體。

心静以修身,不变应万变

養心與養身是本與源的關係。曾國藩的養心學問注重身心兼治,在遭受磨難時,他主張要把心放得下,不要因為身處困境而鬱鬱寡歡,否則永遠不會有成功之日。

人生中難免會有諸多不如意之事,在追求功名利祿的道路上,成敗得失皆有可能。有時個人的努力並不能達到預想中的結果,受機遇、實力、人脈等等條件的約束。

心静以修身,不变应万变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要想過得輕鬆自如,就要想方設法戒除浮躁和抑鬱,這樣才可以給自己減壓,以一顆平靜的心對待煩惱,煩惱也不覺得是煩惱了。

俗話還說:“解鈴還須繫鈴人”,自己的心結終究要自己解開。

靜下心來反思自身的不足才能效仿古人,獲得內心的昇華。

心静以修身,不变应万变

微店精選

心静以修身,不变应万变

味古造境

古樹生茶普洱茶

雲南臨滄茶廠

味古方室獨家定製

心静以修身,不变应万变心静以修身,不变应万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