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历史悠久,黄淮平原地区的优良山羊品种,黄淮山羊


黄淮山羊因广泛分布在黄淮流域而得名,饲养历史悠久,五百多年前就有历史记载。

黄淮山羊结构匀称,骨胳较细。鼻梁平直,面部微凹,下颌有髯。分有角和无角两个类型,有角者,公羊角粗大,母羊角细小,向上向后伸展呈镰刀状;无角者,仅有0.5~1.5厘米的角基。

其胸较深,肋骨拱张良好,背腰平直,体躯呈圆桶形。种公羊体格高大,四肢强壮。母羊乳房发育良好、呈半圆形。

黄淮山羊当年春产公羔9月龄可达22公斤,母羔16公斤左右。山羊肉质细嫩、膻味小,屠宰率45%左右。

黄淮山羊具有性成熟早,生长发育快,四季发情,繁殖率高等特点,一般5月龄母羔就能发情配种,部分母羊一年2胎或2年3胎。

其板质质量优良,是黄淮平原地区优良山羊品种。其缺点是个体较小,通过与肉用山羊杂交,加强饲养管理,可提高黄淮山羊产肉性能。

黄淮山羊成年公羊平均体重33.9公斤,成年母羊平均25.7公斤。7~10月龄的羯羊宰前重平均为21.9公斤,胴体重平均为10.9公斤,屠宰率平均为49.29%。

黄淮山羊皮板呈蜡黄色,细致柔软,油润光亮,弹性好,是优良的制革原料。

黄淮山羊对不同生态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性成熟早,繁殖力强,皮板质量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