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後,爲何諸葛亮要力勸劉備伐吳,奪回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由於曹魏與孫吳聯盟,蜀漢將領多有背叛,最終關羽敗走麥城,蜀漢失去了接近曹魏腹地的荊州。得知消息後,蜀國上下一片悲痛與恐慌。劉備當時大聲痛哭,幾度昏厥,畢竟這是當年許下諾言的手足,要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兄弟,而蜀國全體軍民則深感恐慌,要知道當時關羽作為蜀漢第一猛將,想來是他們心中的武聖,這樣的大將都被擊敗,那蜀漢又能保多久呢?可以說,關羽這一死,使蜀國軍民的心理防線幾乎完全倒塌。

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後,為何諸葛亮要力勸劉備伐吳,奪回荊州?

就在此時,唯有一人冷靜分析,並站了出來,對劉備進行了一番進言分析,此人就是劉備最為倚重的重臣諸葛亮,他認為此時若傾舉國之兵攻打荊州,荊州必被攻克奪回。要知道當時荊州對於蜀漢而言何其重要,失去荊州意味著北伐遠離曹魏腹心,意味著戰爭變成拉鋸。從荊州出兵,能對曹魏腹心構成直接威脅。而當時孔明認為荊州必須被攻克,是有他的道理的。

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後,為何諸葛亮要力勸劉備伐吳,奪回荊州?

首先,關羽剛剛過世,蜀國上下都深感悲哀,對東吳更是深感憤恨。這個時候,仇恨的火焰在他們心中燃燒到達了頂峰。所謂哀兵必勝,這個時候絕不能浪費了將士們的士氣。要知道,在關羽失去荊州時,正是蜀國軍隊達到頂峰之際,當時以虎狼之師自居,而東吳只是蜷居在江東的鼠輩。江東的鼠輩竟然把蜀國的武聖殺了,這種屈辱是是對蜀漢的侮辱。為了國家的榮耀,士兵們必定出全力迎戰。

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後,為何諸葛亮要力勸劉備伐吳,奪回荊州?

其次,東吳那邊將關羽殺了,此時肯定做賊心虛。畢竟他們背信棄義,暗中與曹魏結盟,逼蜀將投降才謀取了荊州,可以說是趁人之危。再到後來殺了蜀國的大將關羽,更是為天下所不齒。東吳這不僅是與蜀國為敵,更是與整個天下為敵。因此,東吳現在可以說是被被嚇破了膽,不值一提。

在這樣的情況下,加上荊州是諸葛亮北伐的重要據點,因此諸葛亮當即將這些觀點寫下呈現給劉備。然而劉備此時正陷於失去兄弟的痛苦中,自然不願聽這些所謂的方略政策,更沒有了攻打東吳之心。

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後,為何諸葛亮要力勸劉備伐吳,奪回荊州?

無奈之下,諸葛亮只好放棄了這次機會,也為今後北伐的失敗埋下了伏筆,畢竟沒有了荊州,與中原之間的間隔就不僅僅只有南陽。物資轉運也不方便,更沒有了漢水可以依靠。也因此諸葛亮後面多次出祁山均無功而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